APP下载

内源性医学在清代的发展(之一)

2016-04-05魏慧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法性命内源性

●魏慧/文

清代时期虽无内源性医学、按摩科,但出版有关导引医学——内源性医学与按摩的著作仍然丰富多彩,这些著作多是编者承袭了前代的经验,并结合自己临床心得,加以发展而成。

清代导引医学及按摩著作

清代时期,按摩尤其是自我按摩颇得提倡。著作主要有张振鋆《釐正按摩要术》,夏禹铸《幼科铁镜》,熊运英《推拿广意》,夏祥宇《保赤推拿法》等。此外,尚有《推拿心法摘要》及陈复正《幼幼集成》中的神奇外治法——九法(疏表法、清里法、纳气法、通脉法、定痛法等)。

清代对创伤导引按摩也作了进一步整理,吴谦等编《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钱秀昌著《伤科补要》,胡廷光著《伤科汇纂》等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记载的 “皆用手法循其上下前后之筋,令人调顺,摩按其受伤骨缝,令得平正……”等,这些对后世创伤按摩的应用上起了一些指导作用。另有清代名医吴尚先(公元1806 ~1886年),主张用浸洗的浴疗,配合按摩以治疗疾病,疗效较好,至今还为我国各地温泉、浴室及国外普遍应用。

徐文弼与《寿世传真》

徐文弼,字襄右,号尽山,又号鸣峰,江西丰城人,导引家。其编有《寿世传真》传世。

《寿世传真》又名《新编寿世传真》,是导引养生专著。计八卷。成书于1771年。其提倡综合调摄来养生,主张应用导引来预防调摄、祛邪治病。其详尽阐述了内外功、十二段锦、八段锦、六字真言法的功法、应用、功效、注意事项,其重视理论与实际结合,实用性强。值得认真学习与研究。

《性命圭旨》

《性命圭旨》全名为《性命双修万坤圭旨》。成书时间不详,重刊广传则始自清康熙年间。该书是明以来较有影响的导引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著,亦是系统地应用导引医学进行防病治疾、养生延年的重要文献。其以性命双修立论,集道儒释三家,导引学说于一炉。全书分为四部分:一有三圣图、大道、大小鼎炉、内外二药、顺逆三关、八识归元、五气朝元等论(或法);二有洗心退藏、安神祖窍、胎息等功法;三有论聚火载金、卯酉周天、火候崇正诸法;四有真空炼形、端拱冥心、移神内院等法。其主要应用八卦、五行、人天观、形体、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基础知识,来阐明导引医学的基本原理、功法之特点、操作技术、功效、应用范围与注意事项等。其至今仍有较高的实用和研究价值。

潘霨与《卫生要术》

潘霨(公元1816 ~1894 年),字伟如,号韡园居士,江苏吴县人。清代医学家、导引医学家。初习儒,因科考失意后改学医,后因其治愈咸丰孝成后之疾而名声大噪,门庭若市,并官至贵州巡抚。曾著有《卫生要术》、《韡园医学六种》传世。后书乃辑录葛可久、陈念祖、吴尚先等名家之作与潘氏的临床经验而成。

《卫生要术》又名《内功图说》,成书于1881 年。书分十二段锦、易筋经与却病延年三部分论述。它还载有导引图35 幅,图文对照,阐释导引之各种姿势、动作要领、实操方法,便于摹仿学习。其外功诀里载有:心功、身功、首功、耳功、目功、口功、齿功、鼻功、手功、足功、肩功、腹功、腰功、肾功等。其尤为突出是对内功:修持之古代内源性医学“三调”的生动、详实与精彩之介绍和论述。明确指出导引锻炼方法要采用一定姿势(调身),闭目静心、排除杂念、意守某一部位(调神),调息(调气)。

《卫生要术》还提出了练导引功防病之观点:“人之脏腑经络血气肌肉,一有不慎,外邪于之则病。古之人以针灸为本,继之以砭石、导引、按摩、酒醴等法,所以利关节和血气,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复,正复而病自愈。平日尤重存想乎丹田,欲使本身自有之水火,得以相济,则神旺气足,邪不敢侵。与其待疾痛临身,莫若常习片刻之功,以防后来之苦。”持之以恒,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笔者认为:潘霨对要重视导引,要重视针灸、砭石、按摩等非药物疗法,要重视非药物疗法与药物疗法(酒醴等)相结合的倡导非常精彩,至今都非常重要,值得后人继承与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心法性命内源性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从天命到性命:唐宋命论演变初探
病毒如何与人类共进化——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秘密
尊王抑或尊天:基于人伦与性命的晚明治道重建
性命
小模大样
内源性12—HETE参与缺氧对Kv通道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内源性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α水平与中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相关性
《杂病心法要诀》对《金匮要略》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