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微灵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2016-04-05曹宁宁袁桂阳宋友权龚大刚王少伯

中国蚕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微粒子漂白粉蚕种

曹宁宁 袁桂阳 宋友权 龚大刚 王少伯

(1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南充 637000; 2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四川阆中 637400)

防微灵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曹宁宁1袁桂阳1宋友权1龚大刚2王少伯1

(1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南充 637000;2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四川阆中 637400)

为进一步提高四川省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率,检验防微灵在四川省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2015年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在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嘉陵区吉安镇原蚕区(以下简称原蚕区)、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家蚕抗病性能检测功能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进行了防微灵溶液喷消桑叶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以常规全程漂白粉液消毒桑叶作为对照,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以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的原种为供试蚕品种。试验结果显示,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共计398盒全部为无毒种,而用漂白粉液对桑叶全程消毒的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共计1 094盒,其中420盒为无毒种,674盒为带毒合格种; 2015年秋蚕期实验室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蜀绣的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0.16个百分点、1.77%、3.85%、0.44个百分点,渝春除健蛹率、全茧量略低于对照区外,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3.03%、1.04个百分点;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系数比漂白粉液处理区略有提高,且防微灵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家蚕;微粒子病;防微灵;预知检查;防治效果;川山×蜀水;蜀绣×渝春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Nosema bombycis Naegeli)经食下传染或胚种传染而使家蚕感染发病的一种毁灭性蚕病[1],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病害,被列入我国进境动物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目录[2],现行蚕种生产的质量标准将其作为重要的检验检疫指标进行判定。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在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2012年以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以桑叶全程消毒为核心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经生产成绩检验,防控效果显著[3-4],但存在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问题。防微灵[通用名多菌灵粉(蚕用)]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出的以多菌灵为主剂的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药剂,其对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已经通过试验验证[5]。为了进一步提高四川省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率,检验防微灵在四川省防治家蚕微粒子病(以下简称“防微”)的效果,验证防微灵对不同家蚕品种“防微”的广效性,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于2015年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在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嘉陵区吉安镇原蚕区(以下简称原蚕区)和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家蚕抗病性能检测功能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开展了防微灵的“防微”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蚕品种:川山、蜀水、蜀绣、渝春,均为原种,由四川省南充蚕种场自主繁育提供。

供试药品:防微灵,包装规格为60 g/包,主要成分为多菌灵,主要成分含量为50%,广东省前沿动物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提供;漂白粉,有效氯含量30%,四川省罗江县云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2 试验方法

1.2.1 防微灵药物的配兑及使用方法 将1包防微灵药品中分开包装的主剂和辅剂充分混合,然后加入少量的水进行溶解,再加水稀释至15 L,搅拌均匀,配制成含多菌灵2 mg/mL的药液作为大蚕期用药浓度;小蚕期用药浓度为大蚕期用药浓度的一半(即含多菌灵1 mg/mL)。用喷雾器按药液∶桑叶质量比为1∶5的用量喷洒桑叶,反复翻拌,叶背、叶面都要喷到,以滴水为度,于每次给桑前6~8 h提前处理桑叶(已处理桑叶与未处理桑叶严格分开堆放),保证桑叶对防微灵的充分内吸效果。

1.2.2 试验设置 (1)原蚕区试验设置。于2015年春蚕期,在原蚕区选择16户饲养水平相当、具有文字记载能力、责任心强的蚕农分别饲养川山和蜀水原蚕,4月8日出库,统一进行蚕种催青;4月20日收蚁,统一进行小蚕共育,共育至2龄饷食后,将小蚕分发到各养蚕农户,每户每个蚕品种各饲养9.45 g蚁量。选择2户蚕农用防微灵处理的桑叶饲喂原蚕(以下简称防微灵处理区)作为试验区,选择14户蚕农用漂白粉液处理的桑叶饲喂原蚕(以下简称漂白粉处理区)作为对照区。防微灵处理区,在2龄饷食第2次给桑时开始用防微灵喷消的桑叶饲喂原蚕至大蚕老熟的前1 d,其后用含0.36%~0.38%有效氯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消的桑叶饲喂原蚕直至上蔟。漂白粉处理区,在2龄饷食第2次给桑时开始采用常规漂白粉液对桑叶进行全程消毒处理,小蚕期用含0.33%~0.35%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浸消的桑叶饲喂原蚕,浸渍时间15 min,保持湿润30 min,甩干脱药后饲喂原蚕;大蚕期用含0.36%~0.39%有效氯的漂白粉液喷消的桑叶饲喂原蚕,在喷消过程中及时翻拌桑叶,以桑叶完全湿润为度,然后用塑料薄膜密闭30 min,摊晾稍干后饲喂原蚕直至上蔟。(2)实验室试验设置。于2015年秋蚕期,在实验室饲养蜀绣、渝春原蚕,8月11日出库,8月23日收蚁,设置防微灵处理区和漂白粉液处理区2个处理,每个处理区收2.00 g蚁量,10个重复。防微灵处理区从收蚁开始,桑叶处理方法同原蚕区试验,漂白粉处理区从收蚁开始,小蚕期桑叶处理方法同原蚕区试验,大蚕期用含0.36%~0.39%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浸消的桑叶饲喂原蚕,浸渍时间10 min,保持湿润30 min,甩干脱药后饲喂原蚕直至上蔟。

1.3 调查项目

2015年春蚕期原蚕区和秋蚕期实验室饲养原蚕过程中,调查健蛹率、茧质成绩以及一代杂交种繁育成绩。其中茧质成绩主要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3个指标;一代杂交种繁育成绩主要调查克蚁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克蚁制种量3个指标。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抽样装盒按照NY/T 327—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6]规定进行,其中预知检查样品由四川省南充蚕种场质检中心检验,主要涉及卵壳及1~5龄样本、种茧期及发蛾期样本,按GB/T 20395—2006《桑蚕微粒子病病原鉴定方法》[7]、NY/ T 1093—2006《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8]执行;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样品送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检验,按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9]、NY/T 327—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6]执行。

1.4 数据处理

采用R 2.11.1软件分析各处理之间调查指标的差异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P<0.01表示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

2.1.1 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对春蚕期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春蚕期,在原蚕区用防微灵和漂白粉液处理桑叶饲喂的川山、蜀水原蚕,卵壳及1~5龄预知检查、种茧及发蛾促进检查均未检出微孢子虫。而且用防微灵和漂白粉液处理的桑叶饲喂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母蛾镜检也均判定为合格(表2)。但用防微灵处理的桑叶饲喂原蚕,共繁育川山×蜀水一代杂交种140盒,经检验全部为无毒合格蚕种;而用漂白粉液处理的桑叶饲喂原蚕,共繁育川山×蜀水一代杂交种834盒,其中带毒合格蚕种为674盒,无毒合格蚕种仅有160盒(表2)。试验结果说明:与用漂白粉进行桑叶全程消毒的桑叶饲喂原蚕相比,原蚕区用防微灵处理的桑叶饲喂原蚕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更佳。

表1 2015年春蚕期川山、蜀水原蚕的微孢子虫的检验情况

表2 2015年春蚕期繁育的川山×蜀水的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情况

2.1.2 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对秋蚕期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2015年秋蚕期,在实验室用防微灵和漂白粉液处理的桑叶饲喂的蜀绣、渝春原蚕,卵壳及1~5龄预知检查、种茧及发蛾促进检查均未检出微孢子虫。而且用防微灵和漂白粉液处理的桑叶饲喂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疫的病蛾集团数都为零,均未检出微孢子虫,全部为无毒蚕种(表4)。试验结果说明:在实验室用防微灵处理桑叶与用漂白粉进行桑叶全程消毒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

表3 2015年秋蚕期蜀绣、渝春原蚕的微孢子虫的检验情况

表4 2015年秋蚕期繁育的蜀绣×渝春的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情况

2.2 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对健蛹率、茧质成绩的影响

2.2.1 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对春蚕期原蚕的健蛹率、茧质成绩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2015年春蚕期,在原蚕区用防微灵处理的桑叶饲喂川山、蜀水原蚕,健蛹率比对照区高0.57个百分点;但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低 7.79%、10.14%、0.57个百分点,因原蚕区家蚕的健蛹率及茧质成绩等为合计数值,故未进行显著性分析。经进一步调查发现,用防微灵处理的桑叶饲喂原蚕的1户蚕农在原蚕5龄期因桑园调配不善饲喂了过老的桑叶,这可能是导致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川山、蜀水原蚕的茧质成绩有所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5 2015年春蚕期川山、蜀水原蚕的健蛹率及茧质成绩

2.2.2 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对秋蚕期原蚕的健蛹率、茧质成绩的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2015年秋蚕期,在实验室用防微灵处理的桑叶饲喂蜀绣、渝春原蚕,蜀绣的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高于对照区,分别高 0.16个百分点、1.77%、3.85%、0.44个百分点;渝春的健蛹率、全茧量均低于对照区,分别低3.31个百分点、1.53%,茧层量、茧层率均高于对照区,分别高3.03%、1.04个百分点。说明用防微灵和漂白粉液处理的桑叶饲喂蜀绣、渝春原蚕,对健蛹率及茧质成绩的影响总体来说防微灵处理区略优于漂白粉液处理区,但经R 2.11.1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区之间健蛹率及茧质成绩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6 2015秋蚕期蜀绣、渝春原蚕的健蛹率及茧质成绩

2.3 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对繁育成绩的影响

2.3.1 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对春蚕期繁育成绩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2015年春蚕期,在原蚕区用防微灵处理的桑叶饲喂川山、蜀水原蚕,克蚁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及克蚁制种量分别比对照区高4.39%、10.88%、14.73%。说明原蚕区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相对于用漂白粉液全程消毒的桑叶饲喂原蚕而言,克蚁收茧量增加,公斤茧制种量提高,克蚁制种量增加。

表7 2015年春蚕期川山×蜀水的繁育成绩

2.3.2 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对秋蚕期繁育成绩的影响 从表8可以看出,2015年秋蚕期,在实验室用防微灵处理的桑叶饲喂蜀绣、渝春原蚕,克蚁收茧量比对照区低9.60%,公斤茧制种量、克蚁制种量分别比对照区高17.50%、9.09%。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相同环境与饲育技术水平下,防微灵处理区与漂白粉处理区相比,尽管克蚁收茧量有所降低,但公斤茧制种量明显提高,克蚁制种量增加。

表8 2015年秋蚕期蜀绣×渝春的繁育成绩

3 讨论

3.1 防微灵的“ 防微”效果显著

2015年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在原蚕区、实验室进行了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繁育一代杂交种试验,在2次试验的母蛾预知检查中均未检出家蚕微孢子虫,繁育的398盒一代杂交种全部为无毒种;用漂白粉液对桑叶全程消毒的桑叶饲喂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420盒为无毒种,674盒为带毒合格种。说明,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达到甚至超过桑叶全程消毒法。

3.2 防微灵对原蚕的健蛹率、茧质成绩、繁育成绩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与桑叶漂白粉全程消毒相比,防微灵处理对原蚕的健蛹率、茧质成绩及繁育成绩的影响因家蚕品种不同、调查指标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在试验研究的因素之外,2015年春蚕期原蚕区的调查成绩可能受到不同农户间饲育水平、桑叶叶质、小气候差异较大的影响,导致户与户之间的健蛹率、茧质成绩调查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对试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受“防微”形势比较严峻的影响,未设置空白对照,针对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对健蛹率、茧质成绩及繁育成绩的影响及影响机理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试验验证和深入研究。

3.3 防微灵的推广应用前景看好

经原蚕区和实验室应用试验发现,使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原蚕能够达到甚至超过用漂白粉液对桑叶全程消毒的桑叶饲喂原蚕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另外,用防微灵处理的桑叶饲喂原蚕与用桑叶全程消毒的桑叶饲喂原蚕相比,操作更简便。因此,使用防微灵消毒的桑叶饲喂原蚕与使用桑叶全程消毒的桑叶饲喂原蚕相比,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具有效果好、操作简便的优点,建议通过区域试验示范后,根据试验效果,进行大面积推广。

[1]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养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的通知[EB/OL].法律图书馆网,(1992-06-08).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93228.

[3]袁桂阳,岳小凡,龚大刚,等.细化桑叶全程消毒提高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效果[J].中国蚕业,2014,35(4):84-86.

[4]曹宁宁,袁桂阳,李晓英,等.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成效[J].中国蚕业,2016,37(1):75-79.

[5]廖森泰,杨琼.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新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9-4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NY/T 327—199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桑蚕微粒子病病原鉴定方法:GB/T 20395—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1-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NY/T 1093—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6.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6.

S884.2+1

B

1007-0982(2016)03-0032-05

10.16839/j.cnki.zgcy.2016.03.008

2016-01-26;接受日期:2016-06-29

2015年度中央外经贸发展资金(茧丝绸)项目(编号027660)。

第1作者信息:曹宁宁(1982—),男,四川南充,硕士,农艺师。Tel:15378398061,E-mail:caoning315@163.com

信息:袁桂阳(1964—),男,四川南充,本科,高级农艺师。Tel:13198431788,E-mail:ygy905@163.com

猜你喜欢

微粒子漂白粉蚕种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家蚕微粒子病有关科技术语的探讨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废漂白粉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