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发展过程看我国绿色发展的基本范式

2016-04-04王晶晶

关键词:理念绿色生态

王晶晶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从发展过程看我国绿色发展的基本范式

王晶晶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在后工业文明时代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体现。该文围绕着绿色发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个问题,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论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演化历程和实质内涵,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球生态治理四个方面分析了转向绿色发展的必然性,并提出调结构转方式、政策支持、制度保障、技术支撑、意识提高等六大实践路径。

绿色发展;生态问题;实践路径

人类在两百多年的工业文明中经历过“黑色发展”后,终于在21世纪认识到了“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同样地,我国在经过三十多年的粗放型发展后也迎来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始了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中,绿色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渗透在发展的全过程,是最基础的发展理念。阐释和深化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对于我们在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方式,进行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及内涵界定

“绿色发展”理念,起源于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等人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提出的“绿色经济”一词,尽管书中对“绿色经济”的界定不同于今天所说的“绿色发展”,但这一新观念却得到广泛传播。在十几年后的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建议中国走绿色发展之路,同时这也是“绿色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史上被首次提出,并得到国内政界人士和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随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的大量需求,以及造成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发展”思想逐步在我国明朗化。早在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其中就内在地包含了绿色发展要求,因而可以视之为“绿色发展”新理念的最初倡导。2006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出更高标准。而在2011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进一步将“绿色发展”写入国家发展规划,体现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最终在2012年将“绿色发展”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成为新一届领导班子治国理政的基本指导理念。

虽然绿色发展理念在我国已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演变过程,但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学术界除了对其问题域的看法基本一致外,即都认为绿色发展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提出来的,目的是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对究竟“什么是绿色发展”的界定却莫衷一是。有的学者认为绿色发展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后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是一条追求健康持久的经济发展方式”[1]。有的学者认为绿色发展是“一整套全新的理念体系和价值观念”[2]。还有的学者根据绿色发展应具备的特点从广义和狭义上界定绿色发展的概念,认为“在狭义上,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从广义上来看,绿色发展至少包括均衡、节约、低碳、清洁、循环、安全发展”[3]。这些不同的理解各有千秋,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绿色发展的阐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绿色发展理念的讲话,我们可以概括出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①参见《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三:绿色发展篇》,新华网,http://news.southcn.com/china/content/2015-11/13/content_1362 2342.htm而且,绿色发展理念是针对过去“黑色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等问题提出的,是我们党在经济新常态下为把握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征而提出的替代“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崭新方案,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坚持和完善的动态发展模式。也就是说,不管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还是其当下转向和未来完善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不妨从过程这个角度来理解绿色发展的内涵,即绿色发展就是指为解决过去漫长的“黑色发展”造成的资源趋紧、环境恶化等问题,以人与自然和谐、绿色低碳循环等新理念指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向,实现并长久维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过程。

二、转向绿色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绿色发展”新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后工业文明时代重新定位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而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结果,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寻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适时转变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总之,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转向绿色发展有其必然性。

第一,转向绿色发展是解决过去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倒逼选择。“文革”后,我国面临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任务。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对农业和工商业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引进外资,鼓励民营企业等,这些举措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环保意识滞后、科学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资源高度消耗、环境过度毁坏,自然承载力日益下滑。根据2015年6月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仅就大气和水两个方面,“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只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多达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全国有470个城市(区、县)开展了降水监测,酸雨城市比例为29.8%,酸雨频率平均为17.4%”①《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http://jcs.mep.gov.cn/hjzl/zkgb/2014zkgb/201506/t20150605_302991.htm。。这些数字表明,那种依靠高投资、高消耗而寻求高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只能适应过去要求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快速提高经济总量的发展任务,如果在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的第二位,人们实现小康并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继续坚持这种发展模式,必然出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也恰恰是这些问题逼迫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的发展方式,不得不重新定位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绿色发展就是我们在资源环境问题的逼迫下重新审视生态保护、寻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而作出的选择。

第二,转向绿色发展是我国在进一步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过程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之初就提出了“保护环境”的主张,并在1991年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又在新世纪提出科学发展观。然而,为解决国内主要矛盾,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由于环境保护政策落实不力,曾出现了“先污染后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的局面。但是,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发展、威胁国民生存安全的今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②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三:绿色发展篇[EB/OL],新华网,http://news.southcn.com/china/content/2015-11/13/content_136 822342.htm。“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重新审视,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再认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

第三,转向绿色发展是全力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选择。2002年,我国在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而“十三五”期间正是我国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决胜时期。事实上,全面小康社会是比小康社会更好的、要求更高的综合社会,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是生态、文化、民生等方面的改善。要实现人们渴望的全面小康,不仅需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突破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转换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更需要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以及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实现经济、民生、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迫切需要在实践中付诸行动。总之,向绿色发展转型是实现“双百目标”的强力需要,只有发展绿色经济,才能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才能转方式调结构,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中,才能为早日实现美丽中国梦增添动力。

第四,转向绿色发展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致力于全球生态治理的时代选择。在后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至上的发展模式已经显示出众多弊端,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人民充分认识到经济危机背后隐藏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问题。基于此种认识,奥巴马政府率先实施“绿色新政”,积极调整资源与环境政策,提出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试图驱动动力转换来实现经济的新增长。丹麦、瑞典等欧洲国家也加大“绿色经济”的资助力度,大力推行“绿色能源计划”,试图保持其在低碳经济领域的领先优势。日本也制定了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试图减少日本对资源能源的过度依赖,从而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韩国也实施了促进经济低碳绿色发展的经济振兴战略。总之,世界各大经济体纷纷转向发展绿色经济的事实表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新潮流。因此,中国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向绿色转型是国之需要,大势所趋。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积极保护环境的大国,其发展绿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也是为全球应对生态危机作贡献。

三、转向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向绿色发展转型是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而对于“怎么转、如何推进绿色发展”的问题,我国也有着明确而详细的顶层设计。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认识。

(一)调结构转方式。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产业结构的格局,固然是由特定时期的客观形势和内在需要决定的,但也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和场所的自然界为前提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①习近平36次国内考察53次讲述五大发展理念.[EB/OL],央视网,http://news.cntv.cn/2016/01/09/ARTIQuXwFawfrSDLyNhSLm3f16 0109.shtml。同时,要想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绿色发展,同样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实现发展方式的生态化。过去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主要靠高投资、高消耗而推动的快速发展模式显然已不再适应绿色发展的要求,因此,进行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推进农业领域的全面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来改造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迈进,使投资有效益,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可图,员工有可观收入、政府有税收,进而在相对缩小工业比重的同时扩大第三产业的比例,形成既有质量又有效益的绿色生产方式。

(二)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虽然我国早在1991年就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提出一系列相关政策,但存在着落实不力的现象。比如,早在2011年就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但我国的生态功能区仍在污染,人均耕地面积仍在下降。因此,好的政策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在坚持原有绿色发展政策的同时还进行了适当的政策调整,制定出一些新的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比如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重新修订,为企业降低污染排放物,督促污染性企业转型或改进生产技术提供了方向和动力。而主体功能区政策的真正落实为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红色底线。同时,在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方面也作出了调整,将绿色发展成果的提高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标准,相对降低了生产总值这一“紧箍咒”。另外,还制定了推动绿色金融消费的激励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必将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保驾护航。

(三)加强绿色发展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向以及未来绿色发展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保障。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若干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制度,如能源体制、水资源管理制度、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企业排放许可制、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环境信息公布制度等。此外,还适时颁布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如《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必将促进绿色计划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行动中。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绿色发展保障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促进绿色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从根本上讲,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绿色技术、平台和手段,特别是绿色技术的支持。事实上,我国高尖端的绿色技术是严重缺乏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创新发展”理念,加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鼓励企业、个人自主创新技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用新的绿色技术去减少“三废”,去提高资源利用率,去治理环境污染,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去优化产业结构。但也要注意,绿色技术的发明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集中优势力量进行重点突破,如可以重点研究节能技术、低碳技术等。

(五)注重绿色发展意识的宣传与培养。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不只是国家的事情,而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对于国家而言,应该积极做好绿色发展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工作,通过大众传媒、新兴媒体等手段向广大民众传播绿色发展理念,以法律规范、道德约束等方式督促公众形成常态化的环保意识,同时要严惩那些污染环境严重的企业或个人。尤其是对于领导干部,更要认真地进行绿色发展教育,因为领导干部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着绿色发展的成效。对于企业而言,要积极转型,主动开发绿色技术,绿色经营,保证污染和治理并重。对于个人而言,“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①习近平36次国内考察53次讲述五大发展理念.[EB/OL],央视网,http://news.cntv.cn/2016/01/09/ARTIQuXwFawfrSDLyNhSLm3f16 0109.shtml。要身体力行地在衣食住行上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总而言之,“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共享,需要我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上实现全面刷新和深刻变革,在身体力行中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4]。

(六)加强绿色发展的国际合作。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环境问题上世界各国必须相互合作。我国作为一个勇于担当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一直以来都积极倡导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来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主张在发展问题上实现互利共赢。与此同时,我国还积极响应联合国关于减排的号召,并在实际行动中努力践行。“同时,着眼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主动与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坚持正确义利观,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如期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低碳示范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5]这些举措都将为全球绿色发展和生态治理作出贡献。

在为应对环境危机、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而纷纷转向绿色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下,在我国资源环境危机日趋恶化、经济发展日趋受阻的现实情况中,向绿色发展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国之需要。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迎接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制度的保障、技术的支撑、意识的提高、结构的调整,更离不开绿色发展理论的指导。因此,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总结绿色发展的新特征、新实际,不断提出指导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理论,不断完善保障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以“绿色发展、人人有责”的政治责任感以及长远的战略定力和自信心投入到推行绿色发展的实践中。

[1]胡鞍钢.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

[2]宋刚.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3]张云飞.全面把握“绿色发展”[N].学习时报,2015-11-09(3).

[4]任理轩.坚持绿色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三[N].人民日报.2015-12-22(7).

[5]欧阳辉.绿色发展彰显大国担当[N].人民日报.2015-12-22(7).

(责任编辑:李 平)

On Basic Paradigm of 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Process

WANG Jing-jing
(College of Marxism,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36 China)

The proposi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concept is produced during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human economic society.It is a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in post-industrial age,and the latest accomplishment for Chinese practice in Marx ecological thought in exploring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and in promoting comprehensive,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centers on the definition,moti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In view of China's re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author elaborates the evolutional process and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To prove the inevitability of green development transition,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China's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problems,law ofeconomic and socialdevelopment,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nd global ecological management.Then the author proposes six practical approaches:transferring mode and adjusting structure,policy support,system safeguarding,technical assistance and consciousness improvement.

green development;ecological problem;practical approach

D616

A

1671-0304(2016)06-0001-05

2016-07-10

时间]2015-08-31 8:10

王晶晶,女,安徽阜阳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理念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生态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