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图时代下的文字

2016-04-04董莹莹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二者读图文字

董莹莹/

读图时代下的文字

董莹莹/

有关图像与文字关系的探讨历来有之,并众说纷纭。因此当下进入读图时代之后,对于二者的讨论显得更为迫切,图像已经从以前对文字的附属转为对文字的“暴政”。这不仅使人们习惯于“浅阅读”,更会逐渐使人们丧失思考的能力。面对日益兴盛的视觉图像,文字寻求图像化生存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文字的生存空间,文字的图像化也许是视觉文化时代文字发展的有效途径。

图像与文字的关系;读图时代;文字的衰落

关于图像与文字的关系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诗”与“画”的关系。在中国的语境中,强调的多是二者的融合,讲究书画一律。正如苏轼对王维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在西方的语境下,强调更多的是二者的差异。譬如莱辛在《拉奥孔》中所述:“诗画属于不同的艺术类型,各有自身的美学特征。”二者在模仿方式、模仿对象、模仿效果等方面均有不同,显示了二者关系的复杂性。文字形象不如视觉形象那样直观具体,视觉形象不如文字形象指涉的宽泛,二者在表达交流中往往可以互为补充,互为借鉴。

一、图像的兴盛

在当下,图像与文字的关系又有了新的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进入这样的时代:单纯的文字开始让人厌倦,需要图片不断刺激视觉,以给予观看者新的养分;人们已经习惯被图像所包围并更喜欢趋近于图像而不是文字。不得不说,图像对文字的解释与补充是一种人类的进步,这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结果,同时又反过来服务人类,使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但是,在读图时代,图像对文字也造成了有前所未有的“暴政”。

法国学者居伊·德波提出“景观社会”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现实生活已经被图像所包围,一切生产与消费活动都被抽象为景象。而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商品即形象”,人们在选购商品时,不再关注其使用价值,而是变成了关注其形象,视觉感官的图像相对于其他感官具有了压倒性的优势,现代人也完全变成了观看者。

其实,图像在感官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早已有据可查。原始社会的岩画与图腾符号,是最早可见的人类记载的遗存。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演变抽象出文字,文字以其简洁性与实用性,伴随印刷术与造纸术的产生而获得较大的发展。文字书写遂成为最主要与最稳定的传播方式。到了现代,由于技术的继续进步与发展,文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图像作为一个更加丰富的体验,有逐渐取代文字之势,视觉文化在新的时代下又得以复兴。

视觉图像在当代的兴盛主要受科技革命的影响,同时又跟受众群体的转变密切相关。在现代消费社会中,人类的生存压力普遍加大,竞争增强,生活节奏也更快。因此在工作之余,大众更加喜欢追求生活的轻松与愉快,更加喜欢直接的、无深度的感官刺激,以影视图片为代表的视觉文化,显然更符合这一要求,因此视觉图像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然而问题也正是出在这里,图像以其轻松快捷的特点使人们更乐于接受,文字也就开始变得边缘化了。

二、文字的衰落

查建英在《八十年代:访谈录》中回忆她读大学时青年学生对读书的热爱:“‘三言二拍’、巴尔扎克、狄更斯,一来书同学们之间就相互通报,马上全卖光,当时还没有开架书,图书馆里的外国小说使阅览室里永远坐满了人。”而在我们这一代,这样的情况恐怕只会出现在iPhone手机等的首发现场。电子文化兴盛、印刷文化衰落的趋势势不可挡。

文字衰落的结果,是审美体验水平的降低。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文字的魅力就在于一些看似简单的词汇,经由创作者的搭配与接受者的解读,呈现出“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局面: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文字展开不同的联想与想象,这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的张力的。另一方面,需要静观与沉思的文字,相对于读图时的快感与享受,显然是更具有独立性与成就感的,它存在着多种可能,具有更加独立的品格,而不是让人们根据图像去思考图像制造者想使人们思考的内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文字的衰落,图像的兴起,带来的审美的泛化,使艺术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精英文化。普通人在电脑中、在手机里亦能看到博物馆中的东西,依靠电影、电视等媒介手段亦能间接地了解一些晦涩的古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这亦是一种进步。

三、文字的图像化生存

在视觉文化的环境下,图像相对于文字具有压倒性优势。面对这种情况,文字也在积极地为自身的发展寻求新的出路。

首先,是与电影的融合。托尔斯泰曾言:“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对作家和文学创作所带来的冲击之大,使得即使是他本人,也会被这快速、直接、多变的感官感受所吸引,而成为它的拥趸。”面对此情此景,文学不得不做出了让步,与影视图像走上了联姻的道路。大量文学作品经过改编被拍摄成影视剧,一方面影视借助文学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性与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也使文学作品因为影视剧的热播而得到广泛的关注。前段时间热播的《狼图腾》《查令十字街84号》等电影的上映,使得书本销量上升,便是很好的例证。张艺谋曾经说过:“中国电影离不开中国文学……我们研究中国当代电影,首先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中国电影永远没有离开中国文学这根拐杖。”正如其代表作《红高粱》便是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而使二者都获得较好的发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都是电影主动向文学靠拢,文学作品受欢迎的程度一定情况下影响着电影受欢迎的程度。而在90年代之后,特别是当下,更多的是文学主动向电影靠拢,一方面是一些剧作家靠着电影的热播而受到追捧,另一方面,是一些剧作家以拍成剧作为最终目标进行文本的创作。这就使得许多文字读本在进行创作之时,更多注重的是画面的绚烂,场景的恢宏,而忽略掉了文字本身的魅力与感染力。

文学作为一门文字的艺术,影视作为一门图像的艺术,二者在表现与传播中是完全不同的,正如前文所言,文字需要读者的静观与沉思,需要发挥想象力,从而形成自己对于文字的理解,而由图像构成的电影,以其直接的快感,来满足人们娱乐、放松的心理。所以,正如乔治•布普斯东在《从小说到电影》中所言:“最电影的东西和最小说化的东西,除非各自遭到彻底的毁坏,是不可能彼此转换的。”虽然二者的关系不至于遭到“彻底的毁坏”,但是改编后的剧作降低了文学本身的艺术内涵和审美感染力,削弱了文学的人文底蕴,也是不争的事实。譬如电视剧《亮剑》改编自作家都梁的同名小说,改编之后的剧作更偏重于对人物传奇的描述,而少了原作中对于敢于争先的“亮剑”精神的提炼和对国家民主建设的思考。其实,在文学影视化的过程中,由于其冲击性与直接性的需要,对于原作思想与深度的表现的缩略还是时有发生的。

文字的图像化生存,还体现在图书与期刊上。由于文字对人吸引力的减弱,图书、期刊等传统的文字承载物为着继续存在,也在积极做着努力与调整,开始走一条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道路。首先体现在封面的设计上,由以前肃穆的文字转变为吸引人的图像,其次是在内部设计中,也加入了大量的插图。但是也有极端的出现,即“图文书”,以前是图片为文字做点缀与解释,现在是文字为图片做点缀与解释。这一点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图像以其直观性消解了人们多种思考的可能。一本图解的《三国演义》可能在平面化与简单化之中,丧失了其原本的深度与广度。

结语

从印刷文化到电子文化,从阅读文字到阅读图像,读图时代的到来,是一种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不可否认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一些晦涩的语言文字通过图像的阐释,更迎合了当代人的需求。但是,我们不可忽视图像对文字的消解与驱逐。这造成了读者由主动地审美转换为被动地接受,文字在失去感染力的同时也使读者丧失了阅读的个性化与主动性。长此以往,读者的惰性心理越来越大,由习惯于不思考也就慢慢转变成不会思考了。

由此,一些“文学终结论”的出现常常刺激着我们的神经,但是,我们需要看到,文学在读图时代也在谋求自己的发展,并不会完全终结。值得警惕的是,文字在它的图像化生存中不要走向极端,彻底成为图像的奴隶。也许当受众看过太多的图像,对视觉的冲击不再觉得新奇的时候,会重新回归有内涵、有意义的书籍,会重新回归文字,体味文字所带给人们的多种可能,会重新寻回那个具有诗意的精神世界。

董莹莹: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Text in the Picture-Reading Era

Dong Ying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e and text has always been discussed, and opinions vary. As a result,such discussions appear more urgent after we entered into the picture-reading era. The change of the position of image from subordination to text in the past to “tyranny” over it at present not only accustoms people to “shallow reading”,but will gradually make people lose their ability to think.Confronted with the increasingly prosperous visual images,text has expanded its survival space to some extent by seeking its pictorial existence. The pictorial tendency of text may be an effectiv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xt in the era of visual cul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e and text; picturereading era; decline of text

猜你喜欢

二者读图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摇曳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