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存在主义视角探析狄金森诗歌

2016-04-03陈恒娇

文学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狄金森存在主义海德格尔

陈恒娇

从存在主义视角探析狄金森诗歌

陈恒娇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大多围绕自然、自由及死亡为主题展开,一生创作颇丰,但在其生前却鲜为人知。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解析狄金森诗歌,发现狄金森对自由及死亡的态度和存在主义不谋而合。

存在主义自由虚无死亡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一词源于拉丁语“existentia”,含有“存在”(being)、“生存”(subsisting)、“实存”(existence)之意。存在主义强调体验,尤其体现在对自身的存在、虚无和自由及其情绪等方面。按照存在主义的观点,人是自由的,因为人是自我存在、意识的存在。也就是说,人是自由的,人的选择也是自由的。不论是狄金森的宗教信仰还是其诗歌创作,她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都可窥见一斑。

一.追求自由的存在主义人生观

狄金森在诗歌《上天堂去》中表达到,不知道何时,也不知道如何去往天堂,甚至对此感到惊讶。虽然诗人已清楚地意识到去天堂的必然性,并将其比作像夜晚归家的羊群,可见狄金森并非不受基督教的影响,只是敢于逆大流而怀疑,她甚至把去天堂看做是一件“多么黯淡悲凉”的事情。第二节中,“也许”、“谁知道呢”再一次将诗人的怀疑态度展露无遗。按照基督徒的信条,人生而带有原罪,但只要在世行善赎罪,死后就能去往天堂。去往那个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诗人却暴露她去天堂的动机也只是为了“靠近我失去的那两个”[1],并非将其视作自己最好的归途。在最后一节,诗人对上帝的态度由起初的不相信发展成为高兴不信他,与世人向往的天堂相比,“我”更留恋这个尘世,似乎在向读者阐明,“我”已识破相信上帝、相信天堂不过是一种自欺的慰藉罢了。

狄金森并非否认上帝的存在,她从自身的体悟出发,不时发出对上帝和天堂的质疑。这种怀疑正表示人的自由,体现出诗人追求自由,不受上帝左右的存在主义人生观。

二.对存在主义中虚无的体验

人总是无可避免地趋向将来,当现在的存在与将来的存在建立了某种联系时,虚无便溜了进来。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到:“我正是通过我的恐惧而被带向将来,这种恐惧由于把将来变成可能而自我虚无化。以不是的方式是他自己的将来的意识正是我们所谓的焦虑。”[2]

在《以前,垂死的人》一诗中,狄金森表达出体悟虚无时的焦虑:“以前,垂死的人/知道他们将去何处——/他们前往上帝的右手边——/那只手如今已被砍掉/上帝,无法寻找——/信仰退位/使行为渺小——/有一星磷火/也比黑暗无光美好——”[3[4]。为了解脱痛苦,诗人常置人物于恍惚的状态之中,唯有恍惚能使人记忆减退,以便将痛苦尘封。在她的第599首诗歌中,“一种痛苦——那么强烈——/它吞噬一切物质/然后以恍惚覆盖地狱——/于是记忆便能……”在诗人眼中,痛苦绝望恰如其分地证明了自我的“存在”,因为没有什么比此刻更加真实。

总之,狄金森善于在诗歌中突出人物的存在意识,并将其对人生体悟的各种情绪绵密地编织其中,无疑是对存在主义中“唯有存在才能虚无化”观点的最好诠释。

三.“向死而在”的存在主义死亡观

死亡是存在主义的核心问题之一。狄金森的死亡诗歌处处体现出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的观点:“对死亡持以为真--死亡总只是自己的死亡”[5],从个人对死亡的体验来展现她对待死亡的态度是:从容面对,坦然接受。在《死去,只需片刻》一诗中,诗人把死亡的过程描述得并不痛苦,反而是一副被“美丽的阳光照耀”[6]的温暖画面。她把死亡比作是睡得最香甜的一觉,从此“再不知困倦疲惫”[7]。在死亡中感受一切皆空,唯有自己是最真实的存在,这也是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内涵所在。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是狄金森死亡诗中的经典。“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他殷勤停车接我——/车厢里只有我们俩——/还有‘永生’同座”[8]。当死神来临,“我”毫不犹豫地抛开劳作,与他同行。一路上,学校、操场、稻田与落日映入眼帘,表面看是在写死亡,却体现出诗人不畏死亡,眷恋生活的美好,即便是死后的种种体验也是诙谐压倒了伤感。

尽管狄金森没有给死亡下定义,也没有提出深奥的哲学概念,她却能敏锐地从人类体验的角度出发,铺展开死亡的过程与情景。死亡在她的笔下没有狰狞的面孔,反而是温文尔雅的形象,透过写死亡来探寻生存的价值,颇有“未知死,焉知生”的意味。

通过狄金森的诗歌,我们看到她对生存的真实情况既抱有怀疑,却又希望选择继续生存,而当死亡来临时,她却以向死而在的姿态毫无畏惧,欣然接受人类的最终归宿。

[1][3][4][6][7][8]江枫编译:《狄金森诗选》[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2]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61

[5]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317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狄金森存在主义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与狄金森一起尝试思考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我的朋友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从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看《诗》《书》中的“帝”与“天”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