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招商造假扰乱市场与法治

2016-04-02何勇

21世纪 2016年8期
关键词:政绩招商引资招商

文/何勇

招商造假扰乱市场与法治

文/何勇

背景:红旗飞扬,彩球飘飘,礼仪小姐落落大方……在西北某省一场招商会的签约现场,几个项目的签约双方大笔一挥,双手紧紧相握,一派笑意融融的场面。而在场的某市一位部门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这里头我们市的几个项目,早在半年前就签过约了,如今无非是让老板给个面子,再来捧个场。”(7月17日《人民日报》)

这类弄虚作假的招商引资现象其实由来已久,并不是什么秘密,早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对于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而言,招商引资掺水造假也是无奈之举。

发展经济是各地第一要务,招商引资视为重中之重。各地不仅将招商引资指标分解到各个政府部门,有的地方甚至连纪委、法院、保密等部门都要承担招商引资任务,而且营造出全民招商引资的局面,开发区、工业园区遍地开花,不管是谁,只要拉来了项目,就给予巨额奖励(中纪委曾明确表示公职人员招商引资给奖励属于腐败行为),有的地方还因招商引资奖金支付不到位引起官司。而且,按照目前地方政府和官员政绩考核,招商引资是重要一项,每年给各级政府、各部门都下达了年年增加的招商引资指标,完成不了招商引资指标就要被问责。在巨大的招商考核压力之下,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指标,只得被迫选择造假,别无他法。正如网络流传相当广的一则段子所言,“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从根本原因上说,招商引资造假,跟统计数据造假、税收造假一样,都是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和经济增长指标的政绩考核造成的恶果。

不过,相比较招商成秀场而言,弄虚作假的招商引资最严重的恶果是扰乱了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招商引资的本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目的是要解决本地资金和项目的短缺问题,加快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靠市场机制配置。但各地为了在招商引资竞争中获胜,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出台或承诺许多违法违规的优惠政策,比如减税、未经审批就给地等,以此来吸引和诱导企业投资,破坏了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平竞争环境和法治。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追逐短期效应、经济效益,忽视长期效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急功近利反倒被骗,招来了不必要、不靠谱的污染项目,破坏了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而招商引资,只招商,不护商,不养商,甚至玩起招商欺诈的把戏,用空头承诺骗取企业投资,结果给“骗”进来的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如此一来,造假的招商引资,不仅牺牲了投资者的信任,而且损害了自身公信力。

要保证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狠狠刹住招商引资弄虚作假之风。首先,以立法形式对招商引资划红线,明确招商引资的门槛,直接禁止和惩处违法违规的优惠政策、口头承诺、污染项目等,违者追究决策者的法律责任。其次,改革地方政府和官员政绩考核机制,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实际状况和工作职能,更科学、合理地考核招商引资工作,减轻招商压力与负担。再者,对于弄虚作假的招商引资必须进行问责。

猜你喜欢

政绩招商引资招商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招商合作
园区项目招商
持续加持自由流,招商华软又添科技“神器”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都什么年代了还招商引资
从招商引资、选资到引才
岂能以招商引资论老促会?
浅析晚清收藏家刘世珩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