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常规活动与音乐的融入

2016-04-01李花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曲子首歌常规

李花

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学前期是幼儿接受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和培养个性、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影响。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幼儿园一日常规,在进行各项活动时采用了音乐融入到常规中的方法。

一、音乐的魅力

音乐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广泛的影响。声音,特别是钢琴声对幼儿来说,始终是富于吸引力的外部刺激。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曲,随着音符的起伏,会带着幼儿在音乐的世界里遨游着。故而,我认为将音乐融入幼儿一日活动的常规既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让幼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一日活动。

二、音乐与一日活动的巧妙联系。

(一)为了让音乐更有效的融入到一日活动中特定了几个曲子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分为《区域活动》《主题教学活动》《自选活动》《餐前准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午餐》《午睡》等。为了让幼儿懂得每一曲音乐与各个环节的关系,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连续性的弹奏一个同样的曲子。例如,区域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弹《玩具玩具,我来整理你》曲子,反复的弹,让幼儿熟悉这首歌,并且让幼儿自主理解这首歌与区域活动的关系。连续一周的时间,幼儿基本掌握了规律,每次弹起《玩具玩具,我来整理你》的时候,幼儿主动的开始整理玩具,并且把玩具放到玩具架上。可是,整理玩具后幼儿吵吵闹闹,不遵守规律。于是教师边弹边唱《我们都好好坐》曲子。刚开始幼儿只是喜欢这首歌,并没有好好坐的意思。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幼儿慢慢习惯于这首歌,并且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变拍手边回到自己的座位好好坐。在一日活动中这首歌是最常用的一首歌。按照这样的方式让幼儿熟悉每一首歌,喜欢每一首歌,并且告知幼儿不同的音乐表示着不同的规律。这样,选定了幼儿即喜欢又愿意唱的《玩具玩具我来整理你》《我们都好好坐》《我的小手真干净》《我渴了,喝口水》《吃饭了》等音乐。

(二) 让音乐循环的融入到一日活动中,让幼儿习惯于音乐

幼儿有着记得快忘的早的规律。于是,将近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让幼儿习惯与音乐后,让音乐一直融入到一日活动中。一个班级的两位教师统一进行此活动。让幼儿习惯于音乐。一位教师进行音乐活动,另一位教师不进行音乐活动,那么幼儿就出现混乱状况,难以习惯与音乐融入到一日活动中的规律。并且每天每项活动都按照选定的几个曲子进行,随着音乐进行每项活动,这样循环式的音乐活动,让幼儿让幼儿完全的融入到了音乐中。

三、用音乐进行每一个细细的环节

(一)用音乐整理玩具

在区域活动或者自选活动结束的时候孩子们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有的孩子会在老师说收玩具的时候疯狂一下。比如,将玩具扔进篮子里,或是边收边在篮子里刨,或是不收或不听要求继续玩。教师总会和幼儿说《整理玩具了,快点整理吧》等之类的话。可是让音乐融入到一日活动中后教师不说这些话语,等到解释道时候教师坐在钢琴前弹奏一首《玩具玩具,我来整理你》曲子,第一次弹的慢一些,第二次弹的比较快一些。这样,弹两遍幼儿基本整理完玩具。紧接着弹一首《我们都好好坐》曲子,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用音乐整理玩具不仅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活动,而且也没有了教师的朗朗喊声。

(二)用音乐引领各项活动的有序排队归队

为了让幼儿养成排队的好习惯,每天在组织幼儿喝水,去卫生间的时候,弹奏一首《我的小手真干净》和《我渴了,喝口水》曲子,然后让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上卫生间,洗完手后排队喝水。小朋友非常喜欢,兴趣很高,渐渐养成了听音乐自觉排队上卫生间,洗手,喝水的习惯。逐渐克服了拥挤、推搡、落队的现象。

(三)运用音乐的节奏、律动,使常规教育“游戏化”

幼儿的特质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玩中学”“学中玩”的。而游戏化的设计是实施的最佳方法之一。如在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活动中,我设计了教师弹起:“1-2-3-4-5”时幼儿拍手,“5-4-3-2-1”时幼儿轻轻地拍腿,让幼儿感受不同节奏带来的快乐感和敏锐感。这些游戏可以用在集体教学前后或餐前活动中从而让幼儿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四、一日常规中融入音乐提高了日常生活活动的效率

(一)音乐在身边,指导幼儿行为

音乐融进了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空间,让幼儿能随时感觉到,通过音乐他们知道了具体的环节中应该怎样去做。以音乐为媒介,从最开始以音乐为指导到幼儿的自我指导,以至实现幼儿的身心自觉,听到不同的音乐会进行不同的活动。

(二)音乐在指间,多通道感化幼儿

音樂与常规教育融合在了一起,不仅指导了幼儿的行为,幼儿还会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唱一唱、念一念、动一动等行为中去更好地发现音乐,感悟音乐,达到了多通道感化影响幼儿的作用。

(三)音乐在心间,潜移默化熏陶幼儿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需要用心去感受。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播入各种打动幼儿的音乐,让幼儿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让音乐渗透到幼儿身心之中,能让幼儿的身心更健康,也能促进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个性更为和谐地发展。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法,但对幼儿而言简单是第一要务。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我尽量使常规教育“简单化”,把音乐和语言、音乐和老师的体态语完美结合,让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传递给幼儿一个有价值的信息,让幼儿很快理解、明白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

常规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琐碎的工作。幼儿良好的习惯需要再不断的反复和练习中逐渐养成并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持耐心永恒的教育态度和用灵活的教育方式、技巧,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达成共识、同步教育,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

猜你喜欢

曲子首歌常规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常规之外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有风吹过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吹曲子
如果还有明天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