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插图促进语言文字训练

2016-04-01王洪生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司马光小马语言表达

王洪生

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依靠着课文进行的,训练的因素蕴含于一篇篇课文之中,只有准确地把握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以教材为依据,挖掘教材的训练的因素,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一至四册,最大的特点就是插图多,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多,而且色彩鲜艳,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具体,富有童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利用插图中蕴含的训练因素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一、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字词

低年级的语文除了要求学生多认少写外,另一个要求就是注重字、词、句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插图的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理解字、词。如教学《小马过河》一课,学生在理解“挡住”“拦住”等词时有一定难度,这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第二幅插图(课本第71页),让学生从小马跑到河边四蹄不动地站住了,睁大眼睛紧盯河水的图画中来理解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再如《小马过河》第五自然段讲的是小马听了老牛的话后准备过河,却被小松鼠拦住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拦住”的意思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第3幅插图(课本第72页),学生从图上看到小马扬起右前蹄准备趟过河去,一只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落在小马的前面,张开嘴正对小马说些什么,来帮助学生理解“拦住”的意思。这样既达到了理解词语、发展语言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

二、利用插图,训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文中现成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因为只有看得清楚,才能说得准确。如《司马光》一课的文中插图画的是司马光两手举石,使劲砸缸的情景。教学时,我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的学生说:“司马光向水缸中扔去了一块石头”。有的说:“司马光先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司马光的动作和神态,而后让学生进行句子比较:哪句讲得好?那些词语用得准确?让学生比较悟出“举起”“使劲砸”这些词语运用很准确。由此可见,利用文中插图对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插图,训练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低年级学生的感情表达是直接表露的。但由于他们的能力有限,往往表达得太简单或错乱无序。那么怎样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呢?同样可以利用文中插图,交给学生观察图画的方法和顺序。看图时,让学生懂得怎样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说话时,因势利导让学生懂得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如教学《晨光》一课,出示挂图让学生感知画面的内容后,在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观察。往远看:白白的云在空中飘浮,红红的太阳正从海面上升起。往近处看:蔚蓝的大海边椰子树轻舞着枝叶,早起的小鸟张开翅膀在海面上飞翔,不时发出阵阵鸣叫。学生通过仔细有序地观察,就能准确连贯地讲述图意。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借助文中插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就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

四、利用插图,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想像是要求学生在看图时联系课文内容对照与图相关的图外事物,然后用语言来表达。如教学《太阳的颜色》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画时,问学生:太阳是什么颜色?学生可能会答:太阳是绿色的。在指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画时,问学生:太阳是什么颜色?学生可能会答:太阳是红色的。在指导学生观察第三幅圖画时,问学生:太阳是什么颜色?学生可能会答:太阳是黄灿灿的。课文的最后一句: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此时让学生观察文中的第四幅插图,再让学生展开想像,学生可能会说出太阳的颜色是蓝色的、紫色的、青色的……学生怎么想就让他们怎么说,从而激发他们的想像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语言训练。

图画时形象化了的语言,是触发想像的媒介,是学文的依据。所以,利用插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复述和背诵课文,教学中只要把插图和评议的文字训练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司马光小马语言表达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永不说假话
勤劳的小马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小小主持人
司马光砸缸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