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师爱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2016-04-01马振良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犯错误人格后进生

马振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师爱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老师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身正为范,做学生的楷模

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徐匡迪认为,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才能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才,所以,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和学生相处时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穿着、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只有这样,教师的说教才更有说服力。

二、感化关爱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就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们的生活,他们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的每一个言行都可能对某一个学生永远留下痕迹。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以及对待学生中的一举一动,教师应该把自己良好的一面反映给全体同学,尤其是“后进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没有因为成绩差而受到教师的冷漠、歧视,而让他们感觉到他时时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从赏识他们的优点开始,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相信后进生同样具有良好的本质,并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心与坚持,“后进生”终究能够得到转变。有了“信心”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后进生”,并努力寻求恰当的方式教育学生,帮助其渐渐转变。在引导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遇到“碰壁”的情况,但我们不能失去信心,不要放弃转变“后进生”的信念,事实已经证实:信心是基础,信心不会枉费。

在班级教育中“后进生”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多交流思想,做他们的知心好友;宽容地面对每一次“问题行为”的反复,用真心感化学生的心灵。当“后进生”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多采用换位思考、“心灵感应”,给予一份理解、一番宽容,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无限放大,让他们看到希望,获得动力,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宽严适度,让学生明辨是非

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纪律,严格管理,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习秩序的正常,才能给学生提供安定、稳定、正常、健康的学习环境,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否则提高学习成绩,提供良好的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对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要明察秋毫,决不放过,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敢于批评。批评要在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入手。对在小事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不放,及时进行教育,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学生犯错误后,老师在批评教育时,应注意给学生“留面子”。如学生在人多的地方犯错误,老师可以到人少的地方处理。在这个从热到冷的过程中,犯错误的学生会感到老师保全了他的“面子”。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更多地自我反省,也有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处理犯错误的学生,目的是使他从中吸取教训,促进其迅速纠正和根除自己的不良行为。只要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错误,并确实有改正的决心和行动,在处理上就应该宽容些。但这种宽容,绝不意味着对犯错误的学生放任自流。做为老师应准确把握宽与严的尺度,该宽则宽,该严则严。也只有宽容与处罚相结合,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明辨是非,从思想上认清错误,在行动上徹底改正错误。

教育的本质是爱。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还要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别人。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犯错误人格后进生
以鸟喻人
完形乐园趣多多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智珠二则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犯错误找家长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