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阅读课的问题设置

2016-04-01张子慧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骆驼预设水平

张子慧

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提高语教学效率?如何突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合理、有效的 设置问题成了关键。

一、问题设计要围绕课标要求,紧扣课文重点

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有效的问题应该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牵一发而动全身,主导文本研读、对话的大方向,提纲挈领引导学生纵览全局,感悟全篇,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来参与思考讨论探究,做到以“问”立骨。

二、问题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如在《白公鹅》的教学中,先通过课堂激趣,让学生说 白公鹅并表演,学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这种激情高昂的时刻,让学生用朗朗的书声体会赏析本文中作者语言的形象、生动——文中的比喻、拟人、反语佳句;去和作者沟通心灵,领悟体验作者如何与动物,与生活对话,让学生在心灵互换中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行文的结构以后说:你最喜欢哪一段?并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引导学生欣赏了最喜欢的段后,我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走进“动物——人类的朋友”使学生在心灵互换中有了写作的冲动,此时老师叫学生起来和他们开始对话,学生在联想及再造情绪的过程之中,感悟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加深了对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意识。

三、问题设计要从实际出发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既有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教育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也不是远远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而是稍稍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因此,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并以此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其从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和经验来。

四、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

问题是研读的线索,每个问题都可以仅仅看成是研读思维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梯级。问题设计应该统筹全局,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形成梯度,逐步推进,达到高潮,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一个问题思考引发另一个问题甚至是连续问题的思考,形成“追问式”研读思维模式。一堂课通过一个个问题,使研读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课堂结构更显严密,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同时,更能训练其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如《找骆驼》一文,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商人找到骆驼后心里怎么想,会对老人说些什么?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这样三个有梯度的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总之,有效的预设问题是语文教学高效的必要前提,是活水之源,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愿每个人都能握好这把金钥匙,在预设中溶进我们教师的匠心,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闪亮起来。让我们精心预设更精彩!

猜你喜欢

骆驼预设水平
张水平作品
大骆驼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骆驼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为什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
35
浅析预设的应用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