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胡同文化》为例

2016-04-01董雯慧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胡同环节北京

董雯慧

《胡同文化》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拓展模块·工科类”第一单元 “阅读与欣赏”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篇充分显示作者汪曾祺个性风格的小品文,阅读与欣赏这篇散文,要求学生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采用作批注的阅读方法,对北京胡同的特点进行辩证的分析与评判,领悟出作者赋予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然后通过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辨析,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大多来自外地,对北京城的认识仅限于浮光掠影式的道听途说,更遑论对北京胡同这种几乎已经消失殆尽的古老建筑的认识了。这些学生正处于十五、六岁活泼好动的年龄,对传统的呆板、沉闷的教学教法有强烈的排斥感。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手机、网络、QQ、微信等现代信息方式掌握得得心应手,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抱着手机上网,或看小说,或玩游戏,或聊天,或浏览微博、微信。基于这一点,如果能把《胡同文化》的教与学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通讯、娱乐方式结合起来,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课前准备环节。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5—6个人。 第一组利用网络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了解北京胡同的发展历史,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做成PPT,上传到学习平台。第二组利用网络及走访当地人的办法了解老北京方言及老北京的一些民俗(主要是课文中涉及到的),并把了解到的内容做成PPT并上传到学习平台。 第三组实地拍摄一些老胡同的照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解说,制作PPT并上传到学习平台。

教师上传节选的电视剧《茶馆》部分视频、微课《作批注》、歌曲《北京胡同》到学习平台上。

全班同学上学习平台观看各组制作的PPT,并浏览教师上传的相关资源。教师与学生利用论坛和微信群进行交流、讨论。

第二,课文导入环节。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北京胡同》。在歌曲营造的悠远、宁静略带几分沧桑的氛围中,教师导入新课。

第一小组派代表结合本组所作PPT,利用多媒体向全班陈述北京城及胡同的历史沿革。

在本环节,通过歌曲《北京胡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第一组学生的介绍,使全班学生能够从历史的高度对北京及北京胡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课文探究环节。

1.了解胡同特征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形态各异的胡同,播放舒缓,略带几分沧桑的背景音乐, 并提出问题:北京的胡同有些什么特征呢?

学生登陆平台,观看微课《作批注》,了解作批注的相关知识,用波浪线标出文章1—4自然段的中心句,并在平台上完成有关胡同特点的习题。

第二组派代表解说本组所作关于老北京方言和民俗的PPT。

2.解读胡同文化内涵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长期生活在封闭安静的胡同里,北京人养成了怎样的生活习惯和处事心态?胡同特点和胡同文化有什么关系?你对“忍”有什么看法?用波浪线划出5—12自然段的中心句。

学生在平台上完成如下拖动选择题:

从第五段可以得知,胡同文化指的是( );从第6段可以得知,胡同文化是一种( )文化,生活在里边的人们( );从第7段可以各知,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 ),他们讲究( ),但平时( );从第8 段可以得知,北京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 );从第9段可以看出,北京人爱( ),但不爱( );从第10段可以得知,胡同文化的精义是( )。

北京的市民文 封闭 安土重迁 忍 不高 管闲事 热闹 过往不多 独门独院

学生在平台上观看视频《茶馆》的节选片断。加深对北京人“忍”的认识;把自己所作批注用手机上传到平台,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分析思考的积极性。

3.体悟作者情感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已经衰败没落的胡同,如拴马桩、上马石等;展示北京的一些现代化建筑,如“鸟巢”等;播放歌曲《骊歌》。

学生用波浪线标出13—15自然段体现作者情感的词汇,在平台上完成拖动填空题。

4.品味语言

教师在文中相应空白处作批注,谈一下对本文语言的解读,用手机拍下来,上传到平台,给学生作示范。学生参照教师示范,标出文中的北京方言和古典语言,在书上空白处作批注,谈一下对本文语言的看法,并用手机拍下来,上传到平台。

第三组结合PPT介绍文中涉及到的老北京民俗。

第四,拓展提升環节。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易中天《读城记》中一段话“读城,也就是读人,读文化,城市并不仅仅是房屋和街道、店铺和城墙。城市是人的生存空间,是由每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街道建筑、历史传统和人文氛围构成的。因此,不同城市中的人,就有不同的活法,即生活方式;也有不同的个性,即文化性格。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是互为因果的两个东西。”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一下自己家乡建筑的特色,并说一下其对家乡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影响。每组选一名说得比较好的同学,录相并上传到平台。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对建筑与人文关系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并激发学生探究家乡民俗文化的兴趣。

第五,总结环节。

教师播放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学生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浓郁的京味儿文化。

第六,布置作业环节。

思考题:北京城里的胡同是保留好还是拆掉建高楼大厦好?教师和学生在微信群里或平台论坛进行进行讨论。

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气氛不再沉闷,手机与网络成为了辅助学习的有利工具。

综上所述,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一起, 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得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变厌学和乐学,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胡同环节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北京,北京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