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目前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及对策

2016-04-01彭兆学李加美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育人

彭兆学 李加美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加上社会的进步,旧的文化道德观念和德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无法使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育人的观念,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必须有所创新,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目前中小学生行为习惯不理想,具体表现为:不思进取,贪玩厌学;举止不文明,言语粗俗,脏话粗话骂人的话出口连篇;关心集体思想意识差;缺乏吃苦精神,只知道享受,不知道感恩;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正确与人相处。

要解决中小学生品德问题,有以下对策。

一、加强“人师”队伍建设,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是加强对家长的培训,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理论知识,懂得做父母的道理,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由“经师”和“人师”的转变,成为学生的示范;三是不断优化社会的育人环境,认真落实社会的育人任务。

二、以细致的情感教育取代简单的惩罚式教育

在当今社会,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特征都较为强烈,特别是自尊心都非常强。惩罚式教育方式往往只会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不利于解决问题和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心态,这一点,许多成年人的心理也会如此。因此,给予他们改正缺点的机会并于进行耐心细致的情感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并通过家访等形式了解其家庭状况和生长环境、所交往的朋友等。帮助他们分析社会、家庭、朋友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使他们认识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说,细致的情感教育是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之源的最基本的方法。

三、学校教师、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代替说教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在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是不能轻视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他们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感召力。但是,这些先进人物毕竟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中小学生,要真正理解和实践这一崇高的道德境界是不现实的,甚至有的学生会说,那些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离我们太远,又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我认为能够实践和缩短这一距离的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班主任是学生能够看得见和感触得到的普通人,虽然没有惊人的业绩,但教师、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却使学生时时可以感知得到,学生是崇拜他们的老师、班主任。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高尚品德的人,是不能成为教师的”。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教育好自己,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体力行。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的老师、班主任要始终明确自己就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指挥者和实践者,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最前沿的执行者,要用自己良好的学识和模范行为来感染中小学生,要力戒不严格要求自己却空洞片面的说教学生。

四、发挥家庭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目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一个明显的误区,就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与学生家庭教育严重脱节,甚至出现反方向发展的趋势。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子女成长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家庭相联系的。从目前家庭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看,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重学习成绩轻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结果造成孩子厌恶劳动,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爱护公物,不尊重和体贴父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独善其身,不愿,甚至不会与人合作等不良行为,甚至这些不良行为完全被文化成绩所掩盖;一些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破灭以后,对子女放任自流,采取不管不问而推向学校、推向社会的态度,使他们造成了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甚至出现一些反常行为;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言行不良,使子女形成逆反心理和撒谎等现象。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家庭因素在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家庭一定要认真履行好“家长是孩子养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的职责”。家庭是抚育儿童的摇篮,也是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就是儿童的启蒙老师,要为孩子当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形成奠定基础。父母的人生态度、性格脾气、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消费行为、待人接物的处世态度都是孩子最直接、最经常的效仿榜样。孩子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接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在与孩子的接触中要有意无意地用社会规范、价值选择、传统习惯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在不轻意间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五、堅持教育的一致性,促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合力

学校、社会、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环境,一个孩子能否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和三者的协调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只有三者坚持教育的一致性,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作为学校、老师、班主任是积极主动地加强同学生家长的联系,不论是个别联系或是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作为家长也要及时、主动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品德状况。这样形成了校内和校外齐抓共管的局面,打破长期以来由学校单方面抓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被动局面。只有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总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在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就一定能够探索到和建立起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的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和工作方法,使处于被动局面的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真正体现出育人的核心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