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中如何关注孩子的幸福感

2016-04-01余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老师

余静

幸福感是个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主观感受,所以又称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纯粹主观产生的,是对客观存在的幸福条件的反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感受呢?对于一名小学生来说,幸福感应该是了解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学习、生活有合适的目标,能正确地对待追求挫折;与亲人和谐相处,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一、赢得思想的自由就是幸福

人的幸福不幸福,并不是取決于他有多少财富,过着多么奢侈的生活,而在于他的内心有没有酿造幸福的工厂,有没有对于“幸福”这个概念的准确理解与把握,有没有获取幸福的智慧,这对于我们教育,尤其对于我们的孩子特别重要,要是我们的教育者,老师、家长,能够站在这个角度上看待问题的话,我们的孩子就会比目前这样的状态幸福许多。

既然成人的心态关系到孩子的幸福。那么,如果从根本上抓住的话,必须先从改变成人的心态和观念做起,先让他们找到幸福的感觉,要是找到了,他们就幸福了,孩子们也就会跟着幸福,只有幸福的孩子才会健康的成长。

在美国短短的两个月中,我们下校参观听课的次数很多,走进美国课堂,我最多的感受到,美国的课堂教育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互动,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课堂上,老师主要是讲述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学习方法,然后与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课堂环境轻松,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话进行提问。学生提问越多,老师就越高兴,因为在美国这是对他讲课水平的肯定和基本的尊重。所有问题,老师都会认真回答,若遇到不清楚的问题,会记载下来,课后通过邮箱答复,十分认真。老师讲课时,都是运用比较风趣的语言和幽默的表情,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行为可以在课堂中很自由,可是思想都很集中。同时,老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厉,无论是谁,老师问你问题时必须回答,而且要直到老师认为满意为止。

二、尊重孩子的童真就是幸福

当我们的幸福成了奢侈品的时候,我每天看着孩子们从一年级到高年级,肩上背着沉甸甸地书包,早出晚归的时候,我在心里责问自己,我们的心幸福吗?问问我们的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哪个“小丑”吧!记得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这样说过,他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活着一个小丑。如果将我们一生中所扮演的每个不同角色,用一副扑克牌来担任,那它们分别是黑桃、红桃和方块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心中的小丑就从此消失无踪。我们不妨摊开一副扑克牌,看看那些红心图案或方块图案下,是不是都隐藏着一个丑角呢?

当我们面对我们的孩子,夸夸其谈做人的道理,怎样生存的道理,怎样学习的道理的时候。谁又会知道,要想真正的体验这种道理,就得让我们教育者先摆脱世故的矫情,让自己再当一次孩子,做一回孩子,知道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

三、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就是幸福

中美教育的不同之处: 横向激励与纵向发展: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美国教师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集体精神与发展个体中国人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体要与集体保持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则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美国人强调个性差异,教师总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安排活动。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四、平等的交流就是幸福

教育教学民主理念中,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处于一种平等、宽松的交流与互动中,思维才容易被激活,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才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摈弃“师道尊严”,从而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在学业上的指导关系,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情感上的朋友关系。

民主的教育方式表现为一种宽松教育。首先,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宽松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高压下孩子的创造精神将受到压抑,只有在平和、愉悦的家庭氛围中才能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而创造宽松的环境,必须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其次,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孩子在家有发言权、选择权以后,主动性强、自主意识强、胆子大、有自信心和责任心。另外,亲情关系和睦使孩子愿意把秘密告诉父母,父母也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这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而专制的教育方式表现为一种管束教育,压抑创造性,束缚了个性的发展。

五、现象背后

中美两国教育作一般性的比较,两国教育中肯定存在着个别的特殊性。而且,事实上与中国比较,美国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比如过于放任造成儿童青少年诸多社会问题;过于理性,使孩子对赡养老人的责任感较为缺乏;过于重视“乐学”,使得儿童青少年学习水平下降等)。显然,本文并不是要全盘肯定美国的教育模式,也不是要全盘否定中国的教育模式。事实上,中、美教育的不同差异,德育理论的真谛和教育变革的“秘密”,正隐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之中。试图通过中美教育的比较分析,引发对我国的教育的改革思路,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人的幸福能力,即追求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和家长关注孩子的内在需要,把人看作是有内在需要的有丰富情感体验的个体。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关怀生命质量的教育。教育的终极应该是人文关怀,在人文关怀中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教育工作者们要多走入学生的内心,寻找、挖掘、创造学生的幸福感,只有这样,德育教学工作也才是幸福的。

教育者们幸福了,孩子们,也就跟着真正的幸福了!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老师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后印象
画与话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对立与存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