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怎样认识“课改”

2016-04-01王成云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改学案教学模式

王成云

你是否观察到,现在的学生,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不爱学习了。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尤为突出。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束手无策,多年来为之焦虑、为之困惑,甚至为之产生恐惧。

且不说这些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先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吧!

多年来,苦苦思索,不断考察。今天,终于找到了途径,那就是要进行课改。

一、课改的必然性

当了几十年的老师,讲了几十年的课,突然发现,我们并不会上课。说这话你可能会掩然而笑,你会说:“怎么会呢?咋可能不会上课呢?都老教师了”。是啊,我们都是老教师了,怎么可能不会上课呢?你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上课与讲课是有区别的,是两码事。

讲课,我们可以做的很好。凭着多年的讲课经验和阅历,我们可以把课讲得很精彩。激情、投入、带劲,甚至自我陶醉。我们可以在讲台上一展教师风采。然而,学生呢?你是否观察到他们的反应?他们是不是都在听?你要告诉学生的东西,他们是不是在接受?显然,答案是一个未知数。

那么上课呢?上课又是什么?是师生互动?是师生同台演出?还是学生的竞技场?用这些来诠释什么是上课,也不是标准的定义。所谓教无定法,我们无须循规蹈矩。但有一点我们要清楚:上课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这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这个要求,考虑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合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课堂模式,有机地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二、课改,改的是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主战场。一节课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发展与学习任务的掌握。因此,上好课是关键。

我们历经了传统的“填鸭式”的老师讲学生听,也尝试了“启发

式”的一问一答。然而,不少年的工作實践结果告诉我们,这些都不再是今天理想的课堂。我们的教学,依然处于忧患状态。

在一个班上,当然会有一些爱听讲的学生,但这些学生的人数太少。这些学生的成绩,绝不是传统模式教学的成功。这样的学生,他们不会选择教法,更不会选择教师,因为他们实在是太自觉了。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学生不是你教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学出来的。

你想,哪有那么多自觉的学生让你教呢?

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这是当代人民教师对教学的挑战。

要调动所有学生,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无能为力。讲得再好,也是不可能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黑板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提高,还需想办法、出新招。

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在课改中选择怎样的教学模式呢?摆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三、课改,要求教师要“放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放手”,还要大胆“放手”。要相信学生。课堂,应该是为学生开辟的一片自由的天地。要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只能为他们创造在学习中展示的舞台,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支持。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剥夺属于他们施展能力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让学生发挥好他们这个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转换角色,新课程中,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教师的作用就是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成功的引导方案,将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事半功倍。那么,教师就应该为课堂设计出科学的、高效的学习方案。

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学习方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将获得的知识展示给大家。这样,就能体现出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的地位。我们不妨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说的越少,你的课就上得越成功。反之,则说明教师对课堂的设计不够合理,对学生学习的方案设计的不够科学,对上课的思考不够深刻。在导学上还需要再下功夫。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释放自己的热情,找回自我,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坐标。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四、课改,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导学工作

“导学”,体现教师能否实现预设目标、完成计划任务的手段。教

师根据学情,把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学习的内容,集中融合在学习方案的编写上。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耗费心力地去做。导学案的要求是高标准的,要下大力气,精心设计,周密安排,绝非一蹴而就。初步研究课改,更要全面投入,放下抵触情绪,积极进行实践尝试。

导学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设计导学案,不仅要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还要考虑学习目标的渗透;既要降低学科知识坡度,又要注意不能失去知识的完备性。

导学案的编写,倾注了备课人的大量心血,切忌华而不实。更不能复印网上下载或资料的原版,一定要自己做。否则,课堂将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导致课堂进程不和谐。

课改的实质,就是以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完成学科目标为核心工作的。教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挑战自我的工作。绝不是为了一节公开课而做做样子,献媚作秀,耍耍花腔,哗众取宠是要不得的。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什么是教改?要深刻认真地进行研究,不断地实践体验,才能体现其含义。

为什么要课改?因为我们习惯运用的的教学模式已经老化了,孩子不感兴趣。为什么要课改?因为厌学的孩子数量在增加,爱学的孩子在减少。我们进行教改,无非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学到知识。我们所努力的,无非是提高课堂效力,增大学科知识在课堂上的覆盖面而已。

无论教法如何演变,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校园这片土壤中,撒播知识的种子,传道授业、教书育人。

猜你喜欢

课改学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比例尺(一)”导学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