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配乐朗读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2016-04-01崔亚芹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音乐情感

崔亚芹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伴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尤为凸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为此,《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改进意见21条》中诠释“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扩大学生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品位优秀作品,感受作品思想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然而,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甚至有意躲避、排斥。有的一线教师也觉得语文越来越难教,语文教师负担太重了,不论怎么引导教授,学生成绩的提高都是缓慢的。因此,探索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出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为目前语文教学尽一点绵薄之力,我尝试着在课程改革下对初中语文进行配乐朗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觉得对语文实施配乐朗读教学首要问题就是先要把握配乐朗读基调,把握一篇文章的朗读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重要作用。有些文章感情直白,基调容易掌握,有些文章则感情深邃含蓄,加之时代久远,背景迥乎不同等原因,感情基调難以把握。因此,我在教授学生配乐朗读时,先告诉他们注意三点:第一,语调要抑扬顿挫,轻重组合。在初次朗读岳飞的《满江红》时,学生理解这首词就像一潭死水,没有韵律,没有生机,作者的满腔报国激情难以实现的悲愤不能准确传递给他们。于是,我引导学生要根据作者的感情变化调整语音的强度和声调的高度,学生尝试第二次、第三次……涌现杜东阳、李恩会等朗诵新秀,也让我耳聪目明。第二,语气要有鲜明的色彩。欣喜时如洪钟、义愤时如雄师、温情时如私语、轻松时如莺啭。《少年中国说》的配乐,《春》的配乐等,风格迥异。第三,朗读时要配合音乐的节拍。教授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我选择音乐的节奏有时高亢,有时低婉,有时平缓,朗读时要根据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注意了这几点,就能把握配乐朗读的基调,就能读出语音中的情感、情趣和情调,读出作者的情感流程,读出民族文化积淀,从而汲取民族智慧。

我觉得要想增强语文朗读效果,选择恰当的主题音乐也是不容忽视的。音乐与文字是相通的,都有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美的长处,把音乐语言同朗读语言和谐的融合起来,教学中就会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介入课堂的音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会让人反感、厌恶,情绪低迷,所以把音乐引进语文朗读教学,应该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音乐与教学内容更和谐的统一。

为了让音乐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要求自己做到懂音乐。以前我只是喜欢听一些曲调优美的歌曲,对音乐内涵的延展不太理解,通过向音乐教师请教方法,在课堂上实践,现在我对音乐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无论是轻音乐还是古典音乐,每支乐曲都有一个主题,它所表现的无论是悲壮还是欢悦,我都能依据朗读的内容选择恰当的主题音乐。比如,教《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播放《烟花三月》;教《渭城曲》时,我播放《阳关三叠》;教《七根火柴》时,我播放《过雪山草地》等。短短的几分钟,音乐与朗读的最佳配合相得益彰,不但使学生准确深刻领会课文的内容,而且感受了音律美、意境美。

我在对语文配乐朗读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遵循上面的原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比如,我教授学生赏析宋朝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效果就很好。学习这首词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注意词的语调、语速、节奏,根据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自由朗读。第二步,我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心体会词的意韵,想象一幅彩色绚丽的画面,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步,我让学生到讲台前个别朗读,学生可以随着音乐的节拍作出与词相对应的动作,体会词中的情感,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第四步,老师和学生集体朗读,共同感受这种审美体验。这四部曲完成后,我这一课的教学任务也达到了。我觉得在这四部曲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可以依照自己的审美感受去自由的领会、品赏着音乐这种愉悦美,并在情感上得到陶冶、身体上得到休息、精神上得到愉悦、思想上得到升华。学生也都对这节课回味无穷,都期盼着下一次课的到来。看着他们兴奋的神情,更增添了我把这条实践之路走下去的决心。

看到我每次上课达到的良好效果,我更能深刻体会到配乐朗读的作用。我把他的好处归纳成三点:第一,配乐朗读能激起美感。通过配乐朗读能使各种美的模式内化为学生表达感情的模式,能使课文的声韵节奏与学生心理感知结构一致,主客协调,物我同一,激发起让人荡气回肠的审美体验。第二,配乐朗读带来审美情感的愉悦。精彩的配乐朗读,使经典文化深邃的内涵、高尚的情操、优美的语言自然流淌,诱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有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陶冶与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第三,配乐朗读既给人以愉快,又给人启迪。配乐朗读不仅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而且还能够渲染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效果。

我认为在如火如荼“诵读经典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语文课改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配乐朗读教学,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体会生命的律动,享受“经典国学、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愉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音乐情感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情感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台上
音乐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