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促教?让诗歌在吟咏诵读中绽放美丽

2016-04-01林琼珠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气语感古诗

林琼珠

诵读,是把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高声朗读,反复吟咏的阅读方式。诗歌作为起源最早的文学样式,几乎是和人类的语言同时产生的。它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句式整齐、语言凝练、情感真挚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决定了古典诗歌适合于诵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因此在诗歌的教学中,诵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诵读三步法:初读、品读、美读。

一、初读古诗,读出语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散曲各领风骚数百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但由于古典诗歌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久远,学生无法顺利融入诗歌的世界,古典诗歌对他们而言就是一堆看不懂的文字符号,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不小的难度,因此“诵读”就成了打破隔膜的利器。而诵读的第一步关键在于读出语感。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要诵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读。让一些读得好的同学表演读,然后大家反复练习是激发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如上粤教版必修一《离骚》一课,可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跟着录音边读边划句子节奏(难点由学生质疑解答),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如“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要读出疑问而沉痛的语气,“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要读出坚定而悲愤的语气等。请一些学生起来尝试,然后带动下面的学生,大家就能快一些进入角色,为更高层次的诵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若能够在课堂上掀起一个诵读高潮,那么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将比传统的解读更深刻持久。

二、品读古诗,读出情感

情是诗歌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如上粤教版必修一《诗经·氓》,诗歌开头,从女主人公与氓订婚说媒说起,写女主人公“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的少女痴情,读时前句要得慢重低,后句要读得轻快高,要读出一个情窦初开女子不见爱人时的焦急烦躁,泪花飞溅和见到爱人后的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接着从“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开始,诗歌的情感转入哀怨,读的时候语气要加重,语调要升高,尤其到了“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爱情已丢失,亲情也难寻,女主人公感情由恨转悲,感情抒发达到高潮。因此,这部分要读出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控诉,情感变得哀怨而悲愤。最后女主人公情绪由悲愤转为平静,“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要读出女主人公面对爱情婚姻背叛后的清醒和决绝。读出情感这是诵读古诗的第二个层次,很多学生停留在这个层次难以突破。除了树立范读的模仿对象之外,教师要对一些难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一些分析,并且反复地带领学生诵读。只要学生愿意开口,读个三五遍,感情就慢慢上来了。当然,学生的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有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几次下来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多练几首诗,诵读的能力会有明显地提高。

三、美读古诗,读出画面感

古诗可是说一种精练的综合的文学艺术,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一。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意境:有的抑扬铿锵,有的缠绵悱恻,有的迭沓酣畅,有的悠扬明快,有的清新含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味出其中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把有形的方块文字,演绎成各种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从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李白的《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千古名句。开始学生在诵读时很难读出感情,也不知道这句为什么是名句。后来,经过分析,感受到一种画面的美感,好象受到震撼。再读的时候,感情即刻充沛了很多,还带出了一点意境。可以说学生不仅读懂了原诗,也读出了画面,读透了意境。下一步要学会赏析,具体地说,就是要分析体会蕴涵其中的思想情感,品味作品的艺术技巧,是建立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之上的。学生要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赏析的角度多样,可以针对整体做些风格、意境和思路的点评;也可以选取某句话来字词品味,修辞辨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调动主观情感,认真读诗,用心品诗,不再局限于诗本身的思想和内容,他们有些能够跳出传统的圈子,开始寻找诗的新的生命。但是有些学生的收获有限,需要老师适当的点拨和启发。在这一层面的阅读,不论能否创新,都是值得肯定的。

总之,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单一地对学生进行讲评,机械地指导学生理解,让学生成为一个远观的看客,应该让学生走进去,通过反复地诵读,感受语言,品味诗句,从整体上感悟诗歌的韻律美、情感美、意境美,让学生逐步学会并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语气语感古诗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劳劳亭
语气不对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语气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