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2016-04-01于艳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插话主动权课堂教学

于艳红

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一门艺术,这是一个既古老又博信的话题。从古至今许多中外教育家、思想家及科学家都非常重视教学艺术,他们公然提出教学就是艺术的论断,那么如何将教学这门艺术渗透于课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点已不容置疑。既然是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只有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消极的、被主的学习状态和方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一、把探索的时间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的基本保证是给足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我认为“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过去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最后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可是我在想,假设我们的学生在他们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时候,一个个脑子里都没问题了,都“轻轻松松”地走向社会,那我们的民族还有希望吗?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初中,但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却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洋思中学更是成为了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崇拜的偶像。在感慨其创造奇迹的同时我有幸在洋思中学进行了为期几天的观摩学习。这次洋思之行,带给我的是全新的认识和心灵的震撼,特别是洋思的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解决了心存的疑惑。

走進洋思的课堂,给人的第一感受是“紧”,老师抓“紧”时间;学生“紧”张思考,“紧”张练习,老师语言简洁,学生忙的不亦乐乎,没有时间作其他的事情。听完几堂课我真正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也让我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丰富内涵的理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从教好每一个学生开始。关注每一个、尊重每一个、发展每一个、一个不能少等育人思想在这样的课堂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真正达到了高效课堂,让孩子在中又充足的时间思考,在思考中创新。

三、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

说话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课堂教学应该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老师应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要允许学生说话,让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中培养敢想敢说、勇于提问、勇于争辩的创新品质,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潜能。

允许学生插话。课堂插话的学生通常是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学生,他们插话常常是不由自主、脱口而出。这种不由自主、脱口而出的话,恰恰可能就是学生思维灵感火花的迸发,而这种迸发是不守“规矩”的,这火花像流星一样可能会转瞬即逝,同时它又可能是模糊的。当它出现时,必须立即去巩固它、补充它。我认为课堂中应该 允许学生失言。当学生的表达充分自由后,失言也就不可避免。在插话与争论中出现的失言,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表达和思维发展的不均衡而词不达意,可能是因为一时思路不畅而结结巴巴,可能是因为暂时性的思考目标转移而答非所问等。对于这些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失言,老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此类失言、失态,老师亲切的目光、倾听的神情、鼓励的言语、精当的点拨,都会使学生得到放松,消除胆怯和懊恼,最终豁然开朗而信心倍增,甚至会受益一生。

四、让学生在体验中尝试成功

体验是活的教育,任何一种体验,都会在幼小的心田中萌发对理想的憧憬。本来,青少年充满活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然而,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权利。“没有自我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要实现自我教育就需要有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的责任就在于为学生受教育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游泳池”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去经历、去探索、去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成功,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极力提倡的。

放手,让学生如鱼得水。相信学生,他们的潜能是巨大的,就像深埋于海底的宝藏,需要一个具有慧眼的教师去发现、去发掘。学生们由于受先天遗传、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较大的个体差异,但是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包括暂时落后的学生。只要正确评估学生的能力,充分信任学生,放开手脚,任学生大胆想象、猜测、操作、争论,那么在一番摸索探讨之后,相信他们最终都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其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本身也很少注意到类似于这样的细节。只是一味地讲啊讲,生怕学生听不明白,而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学啊学。殊不知,这或许正是学生学习兴趣不能被唤起的真正原因。

总之,一节高效的课堂,需要一个长期的强有力的落实过程。没有落实,再好的理念只能在文件里,沉睡,没有落实,没有憧憬,只能在蓝图里叹息。一个老师的素养决定着一个孩子的一生,洋思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切实贯彻到每一个人,执行到每一人。反思我们的教育,你敢说你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了吗?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淘汰问题学生的英才教育。“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我认为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责任到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定会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插话主动权课堂教学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大人讲话时,孩子喜欢插话怎么办?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大人讲话时,孩子喜欢插话?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对初中语文课堂高效率的认识
主动升级、客观分级、有效出击
浅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教师的影响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