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课时?推进我的“语”改

2016-04-01谢丽萍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外知识点意识

谢丽萍

在践行高效课堂战略思想的道路上,我重新去审视我身边常见的一些教研课,看到有些老师的课:执教者意图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却从解读课题开始;一篇不到300字的课文,第二课时上完,执教者还说了一句:“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面对这样课时和课时任务不清的现象,我不禁要问,那第一课时干什么了呢?难道一篇那么短的课文要用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带着这些问题,我在执教六年级语文的一个学年里,重点着手如何整合课时,推进我的语文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一、重视课外预习的指导,为整合课时解决根本问题

六年级学生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自身都不是空白的,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储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提前自学的能力,能为课内教学节省出很多时间。这个学期,我重视对学生课外预习的指导,在进行每个单元的教学前,我都给学生根据“圈标组答,问批找读”这八个字进行预习。

1.重视对课外预习的检查

小组合作学习是如何落实课外预习检查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将班级学生合理分成每四人一个小组,选派一个语文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小组长。刚开始的时候,就要教给小组长怎么样去检查。

2.推进单元整组课文预习

人教版教材的这几个板块,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编排的,从单元里的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从词语盘点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等,都传递着主题的信息。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预习,要让学生明确主题,预习起来,就不会胡乱一气。

二、课内教学,合理分配课时

(一)一节课教精读课文

要做到一节课教精读课文,首先,我们就要弄明白,我们要“教什么”。弄清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是王荣生先生提出来的。“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怎么教”是教学方法。如果你拿“教什么”来问语文老师,一百个语文老师都会百分之百的回答你:语文课当然教语文。我们仿佛不用思考也从未思考过,可问题恰在于此。我们对于“怎么教”却是十二分重视的,我们追求的是教学方法的精巧,教育技术运用的创新,这正是本末倒置的追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教什么”都没有弄明白,如何奢谈“怎么教”?要弄明白教什么,首先要确立几个意识。

1.文本形式意识

六年级课文,有散文、诗歌、演讲稿、小说等。如《穷人》就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教者要在心中有文本意识,有了文本意识,在教学的时候,才能更精准地找到教学目标。

2.树立课文的任务意识

相同的文本,所承载的任务也不一样,这就好比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做法和需要似的。在“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三首诗歌都是现代诗歌,但是文章表达特点和形式都不一样,如何从三首诗中,发现诗歌的规律,就需要老师根据每首诗的特点,设计不一样的问题。

3.树立“教阅读”的意识,实现从教课本向教阅读的转变

《最后一头战象》文章篇幅很长,怎么教,能在一节课教完呢?首先,交给学生用跳读的方式,发现文本的脉络,提炼出文章的片段,用小标题概括文章几个板块。用批注的方法读懂战象的战士形象,体会战象的战士情怀。教给学生读懂文章的方法,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巩固和提升。

4.树立“一课一得”的精简意识

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技能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不是一篇课文学完就能脱胎换骨。一课一得,一日一点积累,语文修养逐渐浸润和提升。所以,教学设计不要贪大求全,什么都想教,就什么都教不好。浅尝辄止不如刻骨铭心地反复训练。

(二)略读课文整合教

略读课文,是对学生阅读能力迁移效果的检查。教会学生依据自读提示进行學习,读一读自读提示,看看提示给出了什么样的学习方向,根据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略读课文重感悟,重交流,设计的问题尽量开放一些。

三、整合教学课时,要做到日日清,月月结

学生毕竟不是老师,对教材做不到研究,总有疏漏。比如,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学生就无法全部发现。所以,教师要留有一手,要对教材有了解和事先把知识点整理好。知识点比较广,比如形近字、多音字、四字词、特殊句段,文章修辞手法、行文特点,这些都是知识点,教师要事先整理好,该要求背诵的,要背诵,该要求默写的,要默写。该灵活运用的要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检查作用,对后进的学生要加以跟进。检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让学生感兴趣,有兴趣进行积累和运用,对学生的帮助就大有裨益。

四、整合课时,挤掉泡沫,腾出时间,开展多形式的语文活动

我把语文课分出了三种课来教学。课内阅读课、主题演讲课、阅读分享交流课。比如在《詹天佑》所在的这个单元,主题反应的是爱国,一切爱国的事件、人物,都是可以开展主题演讲的好素材。为此,在教学本单元,我教完单元内容后,开展了一次“爱我中华”为题的演讲。演讲的稿件可以原创,也可以摘抄,甚至原封不动照搬。演讲重在培养学生的胆识、组织口头语言的能力。这样的演讲活动,我们开展了8次。演讲课一般由学生组织,从海报制作,教室布置,演讲评价等环节基本上是学生承担。课内演讲课一般先组内进行选拔,再到班级展示,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阅读分享课也是跟单元配套的相关阅读活动的延伸。本学期,我们班学生自行组织号召,买了人手一套的名家文学读本。从海量的名家读本篇目中,寻找阅读素材进行阅读分享交流,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有着比较大的帮助。

总之,整合课时,就是要执教者对教学的周期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对教材的教学流程作出科学的安排,对周期内的课时进行更合理的分配,将教师的力使在最恰当的时机,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将评价贯穿学生听、说、读、写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真正的主人。

猜你喜欢

课外知识点意识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小满课外班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我的“课外老师”
知识点自测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