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

2016-04-01张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活动课初中语文活动

张华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以学生自主参与为特征的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举措。本文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在初中开展语文活动课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以浅释。

一、新的课程改革迫切需要在教学中开展语文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语文教学主要采取注入式的方法,使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导致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语文教学质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内容的开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要注重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并且,其为解决传统语文课堂学生缺乏自主实践、课堂气氛沉闷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时间,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使之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活动课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难以落实和不好坚持的问题。

二、开展语文活动课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向不断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又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和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并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角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所以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又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三、语文活动课有传统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上,活动课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教材的教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和生活色彩,因而,她既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學生以具体生动的感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活动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而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以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和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能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四、语文活动课要取得实效,需要教师周密安排和合理调控

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和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都需要教师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需要教师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就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活动,绝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要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是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是,绝不能因片面追求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的指导,否则活动课会热闹有余而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猜你喜欢

活动课初中语文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活动课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好一个 “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