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体育术科训练的实效性研究

2016-04-01李涛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特长生训练方法体育

李涛

一、研究背景

1.贯彻十八大精神,确保可持续发展

当前,学校体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转型发展时期。中山一中紧紧抓住“立德树人”工程实施的契机,把学校体育植入教育的整体改革发展中,找准抓手、找到突破口,把运动技能教学与教书育人结合起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训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强健学生体魄,确保学校体育可持续性发展。

2.高考体育术科训练需要系统和科学的指导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喜欢体育课,并乐于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其中一部分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希望在未来从事体育事业,高考的时候选择报考高校体育专业;另一部分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也期望在高水平运动员测试中取得好成绩,从而进入理想的大学学习。就广东省而言,每年报考体育类的考生人数逐年上升,2014年达到16386人,且有上升趋势。这对学校体育教师来说既是一种鼓励,又是一种鞭策。如何改进传统的训练方法,通过更加科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达到一定的运动水平,是摆在每个高考指导老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3.高考体育特长生的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各类学校体育特长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当前的体育特长生正面临相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随着训练方法的不断革新,大家都在提高运动成绩上下功夫,高水平体育特长生的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在考试中战胜对手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体育课程在高中阶段实施选项教学以后,体育教学也向专业化、高水平化的方向发展,这要求向高校输送的人才无论是运动素质还是文化修养都要更全面、更优质。如果训练思路、训练方法、训练内容不与时俱进,那将很难适应现在高考的要求,培养的学生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做好高考体育特长生术科训练的实效性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美国等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发达国家也存在体育特长生,但这些国家在特长生的培养方面与国内有一定的区别,相对于国内的集中培养,美国则通过小学—中学—大学或实业团体及俱乐部来发掘体育后备人才,青少年可通过业余时间进行训练,始终不脱离学校教育。

Dan. Couele在中指出在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是以各级普通学校为中心的学校体制。

池建在《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中介绍,美国高中体育特长生须参加SAT考试或ACT考试,这是美国学生上大学的全国性考试,类似中国的高考,这样的考试在一年中可以举行多次,体现出与国内明显的差异性。

2.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体育高考术科训练现状及训练方法策略的研究方面,马祥海的《根据肌肉工作特点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研究》一文中从生理角度解释了术科项目提高的原理;孙正阔的《山东省体育高考特长生高三阶段训练计划的探索与制定》、董永明的《浅谈提高体育高考铅球成绩的训练方法》等文献从训练学的角度提出了如何有效提高高考体育生术科成绩。这些文章极大的丰富了高考体育生术科训练的方法策略,是目前研究比较集中的领域。

在高考体育生培养模式方面,江苏等地论文集中收录的《高考体育训练良性运行模式研究》《在实施新高考方案形势下对我校体育考生训练的策略研究》等文献从学校体育组织管理角度指出了提高高考体育生成绩的有效措施。类似的文献还有管格的《高中体育特长生可持续发展研究》,张伟江的《灵宝市示范性高级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研究》等。这些研究从学生培养方面为体育生教学管理提供了建议,是目前国内研究的一大热点。

将训练方法、策略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方式有机结合是当前国内研究的主要趋势,亦是本研究探索的方向。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员阅相关资料,通过学习别人的理论,吸取成功的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经验总结法

搜集第一线体育教师的训练经验,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将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3.统计分析法

对回收的资料及访谈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机处理,为研究提供科学数据。

4.行动研究法

在相关理论和经验指导下,对每一次教学训练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改进和提高特长生训练方法、通过各种形式、手段,寻求最佳方法以达到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四、实施途径

1.组织措施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保组织落实,把课题实施纳入学校教学工作的议事日程坚持“三会”制度。即每周一次“碰头会”,每月一次“通报会”,每学期一次“总结会”。并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及时改进训练方法,调整训练内容,提高训练水平。

2.管理性措施

制定实验管理制度,与实验教师签订“实验责任状”,确保课题实施按期有效的开展并取得实质性成果。科研组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导向,有效控制,确保课题实验健康发展。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研討交流活动,增强课题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实战训练的有效性。

3.实施科学训练

近几年我省的体育高考测试项目包括100米、立定三级跳远、实心球以及专项项目,这些项目无非是考查学生的速度、力量、爆发力、柔韧等素质,因此,课题的研究与训练过程中重点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课题组成员根据对课题的研究以及自己的经验,遵循运动生理学、训练学等学科总结出以下训练策略。

4.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是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五个方面,考试项目正是这项素质的体现,即100m、立定三级跳远、原地实心球、专项;在训练中,既要加强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又要突出各个项目的专项素质,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较好成绩。要指导学生认识各项目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全面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专项素质的帮助所起的作用,掌握素质之间相互转换训练对促进运动成绩的增长有着积极、协调的作用。

5.突出指導专项技术训练

专项技术训练即考试项目技术训练,应根据训练时间安排,按照训练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由易到难,由粗到细,由分解到完整进行讲解、示范,并通过图片、视频演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分析动作形成规律,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在练习中认真体会。查看学生训练日记,及时反馈学生训练信息,解决学生训练中技术动作,易犯的错误,只有通过成百上千次练习,才能形成熟练正确的各项技术,达到技术动作规律化、自动化,高考中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6.心理素质与战术训练

考生心理素质是决定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而战术训练是取得成绩的法宝,考生心理素质是运动能力、智慧与信心的综合体现,在训练中应该指导学生克服不良因素的干扰,甚至有意安排失败训练、挫折训练、逆境训练,考试有可能出现的意外训练,建立良好的训练及考试心态。同时,结合各个项目特点和考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安排好每次训练及测试的战术,克服“过度紧张”的出现及解决办法。只有通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运用合理的战术训练,指导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具备这些优势,才能在体育高考中取得满意成绩。

7.考试项目得失分分析

从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在100m和排球专项上容易得分,但还要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指导学生尽可能发挥优势项目,减少劣势项目失分,确保四项总分达到甚至超过高考体育术科分数线。

8.考前训练的合理安排

采用“循环训练理论”和“比赛训练法”,从实战出发,以一周训练为一个小周期,两周后循环时内容不变,训练密度和强度进一步加强,次月的时间进入考前模拟考试训练。适应考前阶段训练的目的是保证学生在临近高考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的运动量和强度,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专业考试中发挥最佳竞技水平和取得最好的考试成绩。

此外,考前阶段训练的任务、手段和计划的负荷量等要依据学生在前一阶段训练中完成计划的情况而定,并且需要经过多次的实践检验不断调整完善。

9.校际交流与模拟考试

从高二开始,每学期与其它兄弟学校进行一次校际交流模拟考试,至高考前三月,每月一次,最后一次的模拟考试方案要参考高考日程模拟进行,并且调整在周训练的同一天和同一时间。模拟考试后到下一阶段开始前,必须安排降低负荷量的小周期,为即将开始的阶段训练做好体力和心理上的准备。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对教练员训练水平进行一次检阅,通过模拟考试发现平时训练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看出自己的不足,和兄弟学校取长补短;二是为学生积累比赛经验,了解学生的训练水平与状况,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五、结果与分析

经过三年的努力,培养了一大批体育特长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不仅贯彻了“十八”立德树人精神,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体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学校体育走上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轨道上。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校高考体育术科训练的实效性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运动成绩突出。高考术科上线人数和高考录取人数逐年上升,特别是2014年高考26人全部考上,其中考上北京体育大学等重点院校6人,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最大化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把我校体育教育改革引向深入,为本地区普通高中高考体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六、结论与建议

依据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理论假设是科学的,操作过程是可行的,为我市创办高考体育闯出了一条新途径,同时也锻炼培养了一支具有先进理论思想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了给本地区普通高中高考体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推动高中体育教育理论体系的向前发展,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参考建议。

第一,努力贯彻“十八”精神,抓住“立德树人”工程实施的契机,把学校体育植入教育的整体改革发展之中,进一步明确职责,确保体育教育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坚持科技兴体,加大科研力度,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加强领导,建立以校长为龙头的科研体系,要有长远的计划,科学的安排;要不断完善训练科目,合理安排课程,加强管理创新;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发现并培养专业拨尖体育人才,打出声誉,树立品牌。

第三,在继承传统高考体育术科训练的基础上,探索高考体育术科训练的实效性、针对性;要注重平时对高考体育术科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收集与分析,及时采用不同训练方法干预、提高专项选择的技巧及心理辅导,体现教育形式的多元性与系统性,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实战训练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特长生训练方法体育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试论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方向的建议
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网球移动步法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的探究
我们的“体育梦”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