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016-04-01王晓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长方体创设情境

王晓丽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在上课开始先出示了一幅停车场中各种车的情境图,让学生收集小汽车、摩托车、货车的有关数据,学生很快就能用“数”的方法统计出各种车的有关数据。紧接着我又出现了一幅十字路口各种车辆来往的情境图,让学生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收集到10分钟内小汽车、货车、摩托车通过路口的数量。学生很快发现再用“数”的方法是不行的,因为停车场的车辆是静止不动的,而十字路口的车辆是运动的。学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学生说:“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一人统计一种车”。还有学生说:“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任务,我先把需要统计的车的名称写出来,然后哪种车过来一辆,我就在后面画个圈。”这时又有一名学生说:“我的方法和他们一样,但我认为画圈太麻烦了,我可以畫‘正字”。我紧接着问:“为什么画‘正字的方法简单呢?”这位学生说:“因为‘正字的笔画简单,都是横划和竖划”。又一位学生说:“而且好算,因为写完一个‘正字正好是五笔”。“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收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法”,我不失时机地揭示了课题。这节课,我设计了两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着两种情境的对比,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了问题冲突,在解决这一个个问题冲突中,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从而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也促使学生自觉地形成统计的需要,并且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学会了面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学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学习气氛,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他们主动释放巨大的潜能,和谐民主的气氛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去学。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提前准备了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如铅笔盒、橡皮、玩具、皮球、毛巾等,并标上价钱,模拟商场买物卖物情境,把学生分成几组,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活动,因为学生平时用人民币买东西的机会很少,所以“元、角、分”的认识,特别是换算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掌握,通过这种游戏活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强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把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视动手操作,诱导学生主动学习

国际教育界流行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门前的一句名言。You heatr ,you forget;You see ,you remember;You do ,you learn.(大意是:你听到的,你就忘记了;你看到的,你就记住了;你做了,你就学会了。)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多感官参与学习。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通过自己折叠、拼合、尝试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剪、拼、摆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自己折叠、拼合、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尝试实践获取新知,既生动活泼,学有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

四、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开放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猜想,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在课上拿出一个苹果问学生:“你感觉苹果的表面摸起来是怎么样的?”学生说:“圆的、滑的、弯的”等多种回答。“那么,如果老师对着苹果切一刀,你们猜一下,在切的地方会出现什么?”这时学生们都抢着说:“我猜是一个圆。”“我猜是平平的。”“我猜是一个面。”“那么,老师切一刀,你看你猜得对不对。”这时我拿起刀,在苹果上切一刀,学生们都瞪大眼睛看得非常仔细,当切完之后,学生们都大叫起来:“啊!是一个平平的面。”“对,这就是面。”从而引出“面”的概念,然后再接着让学生猜想,如果再竖着切一刀,在两个面相交的地方会出现什么?学生说:“一个点,一个面。”又有学生说是一条边,这时老师切下第二刀学生发现出现的是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做“棱”,引出“棱”的概念。再切第三刀后,出现三条棱相交的点“顶点”。这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三要素“面、棱、顶点”的概念,在学生的猜想,再操作验证中建立起来。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了形象的认识,并亲身经历,感受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由两个“面”相交产生“棱”,由三条“棱”相交产生“顶点”。

显然,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老师责任的降低,相反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的导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学习,也只有真正地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才能完成由课堂主宰者向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猜你喜欢

长方体创设情境
拆拼长方体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表面积是多少
问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