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闽南小吃,让闽南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

2016-04-01陈清清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闽南小吃家长

陈清清

著名教育家马斯基说过:教育必须反映本民族、本地方的特色、精神、传统和特点。民间小吃是本地民风民俗的一个反映,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我园位于沿海文明古镇——安海镇,这儿的教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我园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确立了《晋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研究。我们尝试通过挖掘和弘扬闽南小吃文化,努力让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让幼儿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把自己对闽南小吃的情感和体验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一、抓住地方特色,挖掘闽南小吃文化

我们位处沿海地区——闽南。闽南不仅改革开放的脚步走在前端,连小吃都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如海蛎煎、土笋冻、润饼菜、咸粿子、上元圆、花生仁汤、蒜蓉枝……这些小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着许多“食文化”的特色。为了激发幼儿对闽南美食文化的兴趣和欲望,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小吃文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能力,在这一系列的课题活动中,我们以闽南小吃——“上元圆、花生仁汤”作为研究的目标,将小吃和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通过参观访谈、亲临品尝、表达表现、动手实践、家园互动等多种手段,不仅让幼儿亲自感受生活实践的乐趣,再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获得相关的经验,也让他们初步了解家乡传统小吃文化。

二、丰富闽南小吃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认真收集可利用的小吃资源丰富小吃内容

闽南小吃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教程,我们只能上网查找,探寻本地小吃及其文化内涵、历史渊源,通过开发和利用本土小吃文化,结合本地不同季节的小吃,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活动方案。

(二)探索小吃有利于幼儿形象的感知和理解

在探索小吃時,我们要充分选用幼儿的感官,使幼儿通过视听、触、嗅,获得鲜明、生动的表象和直接的经验。 闽南小吃文化的原材料比较容易收集,也方便幼儿观察。但很多闽南小吃的制作比较复杂,幼儿必须通过观察和实践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小吃的内涵,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制作各种形象逼真的小吃,吸引幼儿对小吃的爱好和兴趣,进而引起幼儿探索小吃的欲望与热情,进而更有兴趣地想学。

(三)小吃文化对幼儿艺术和文学的熏陶

在开展闽南小吃活动时,许多的小吃的背后,也有着生动的民间传说故事、或童谣。其生动曲折、神奇的色彩都是满足幼儿好奇心和发展幼儿语言的好材料,在对幼儿进行小吃文化教育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学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探究这些小吃文化形成的各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等。

三、充分利用各种途径,鼓励幼儿参与闽南小吃活动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对闽南小吃活动的兴趣

1.通过参观、学习制作,使幼儿对家乡小吃感兴趣

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家乡小吃,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小吃制作坊,让幼儿了解这些小吃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并通过让幼儿进行品尝亲身体验制作,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2.努力创设体现闽南小吃的区域环境

在开展小吃主题研究的过程中,我班认真地创设了和研究内容相应的墙饰和区域游戏,供幼儿认识、观察、讲述和游戏。

3.通过和材料的互动促进幼儿发展

我们在园本区提供与小吃活动内容相适合的材料。在活动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各种小吃的制作材料及方法,还通过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会了各种制作小吃技能,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二)走出校园与民间接轨,品尝和欣赏闽南美食

我们特地组织幼儿风味小吃较多的地方去品尝食品,参观食品的制作加工,还请来制作花生仁汤的师傅来制作特色风味小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独特的民族饮食文化氛围,领略闽南风味小吃的制作加工过程,既品尝到美味,又获得古文化的熏陶,更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三)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转美食

制作闽南风味小吃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陌生而又有挑战性的,例如制作上元圆中的木臼捣花生碎、滚上元圆;制作花生仁汤中的褪花生衣等都唤起了孩子们很强烈的动手欲望。诱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和探索,尝试心理,这种兴趣的形成促使幼儿去积极探索新事物,并从中获得心理满足。在活动中,我们让幼儿通过尝尝、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学习。

(四)利用家长资源,寻求家班配合,共同探究闽南小吃文化

幼儿教育不是光建立在幼儿园,家长和教师同样有教育孩子的责任的义务,而且,家长资源对于我们教育来说也有着较大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家庭教育与幼儿的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学年我们将闽南小吃的实施情况与家长建立沟通,例如开展主题,需要家长为幼儿带来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或者一起帮忙找资料,要家长帮忙提供一些与家乡的土特产有关的东西,家长都能热情而积极地响应着。我们还让家长也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中,在他们的帮助下,有的家长为孩子们现场制作,讲解小吃的起源;把小朋友的奶奶请到幼儿园示范小吃的制作,和孩子们一起活动、让小吃的制作真实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四、与幼儿共探小吃文化中存在问题

在共探小吃、开展小吃活动中,我们坚持以《纲要》精神为指南,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结合本土小吃文化,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有目的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当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对小吃文化渊源理解不是很深刻,对于一些本地小吃的制作还不能将其表现得深刻,幼儿只能懂得认识小吃有关表面的东西。

对于一个主题的小吃开展的相应活动还不够全面,是否一学期只开展一个主题小吃活动,将此小吃活动呈辐射性铺开并开展相关的活动。

是否建议参加研究闽南小吃的学园成员,利用本地营造的乡土氛围,共同分年龄段收集、整理带有本土特色的小吃、把收集到的本土小吃文化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并汇编成集,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

闽南小吃的研究是我们园的园本特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挖掘本土小吃文化,让闽南小吃文化遍布幼儿园。我们也将为保护和传承闽南小吃文化继续发挥光热,付出努力,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闽南小吃家长
开胃小吃“丝娃娃”
家长错了
怕冷的小吃货 等
厦门品小吃
大家都爱吃小吃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闽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