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历史主体性教学策略探究

2016-04-01兰庭锋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知识点历史课文

兰庭锋

当前农村中学的历史学科教学,依旧沿用的是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下面听讲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整个课程的气氛也较为沉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笔者就围绕农村中学历史主体性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地探究,总结了一些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主体意识,但主体意识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发扬民主教学。比如,学生回答错误后允许其重答;答案回答的不完整可以补充;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发问;教师错了允许提意见等;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每一次进步给予充分肯定。

二、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农村中学学生历史学习当中的问题,教师要注重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自学—导学—反馈教学模式”进行历史教学。自学,可在课前,也可在课中,指的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教师讲授之前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如在学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这一文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导读提纲,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自学,掌握修筑万里长城的人,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匈奴是怎样的民族,和汉族的关系如何。而导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等手段,帮助学生解决自学当中的疑惑。“导学”一般分三步进行。①学生质疑,②课堂释疑,③小结归纳。而反馈教学,是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个反馈。反馈教学可分为四步进行:①咨询解惑,②巩固练习,③迁移训练,④参读延伸。反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书面训练、单项训练、综合训练、思维训练、基础知识训练等。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反馈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例如,《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课,教师可组织学生解答课后练习题和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训练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何评价汉武帝?”等提高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再次研究教材,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文献和网站,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模式、主题式教学模式、活动模式等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可以让学生采用“编历史小故事”的活动形式对吴越的兴衰进行表演,还可以采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对“秦始皇功过”进行辩论,通过这种新颖灵活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历史学习方法,大多采取记忆法,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由于缺乏有效的巩固,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的方法,对相关历史知识点进行记忆,如古代封建朝代顺序表,可以采用歌谣法进行记忆:“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教师也可以采用探索概要的方法记忆相应知识点,比如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学习时,一般要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影响等内容进行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整理出事件的关键脉络,然后根据脉络的走向记忆相关历史知识。《三国鼎力局面的形成》这一节课文当中,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到的知识点也较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按照事情的发端,影响,结果让学生进行记忆,然后具体到知识点的细节,让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四、通过分组活动、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要学会与人合作。例如在讲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我们做了大胆尝试,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研究主题,将全班学生假设为一个考察团,按照游客、考古发现、古代商人、文化使者这几类身份,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让学生对“古代的丝绸之路”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兴趣极高,纷纷采用上网查找文献、查找课外资料等多种途径对研究课题进行了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了补充和纠正,通过这种互动合作模式的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学生和教师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同时,通过这种分组合作活动的开展,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在习题训练中尝试开放学习模式

习题训练,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观望自己、评价自己的机会,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和思考空间,并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双方的交流互动,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到《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一课当中,是讲述武则天的。但讲到这节课时,学生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易,于是我提出了一道訓练习题,“请问你们如何评价武则天”?让学生根据提出的观点,进行小论文写作,学生通过习题训练,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拓展了自身的思维。

总之,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把握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而我校课题组通过加强历史主体性教学,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也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把握好课堂时间,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师还应该积极营造民主、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展示自己,以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知识点历史课文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端午节的来历
知识点自测
背课文
新历史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