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探究型的学生,创新数学学习

2016-04-01石惠列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案探究

石惠列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把教给学生知识的结果转变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成功之旅,从中感受、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成功之喜,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是当前新形式下教师的一个重要挑战。

一、教师也要学会高效探究,精心设计导学案

学习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和智慧,可以熏陶人们的气质和精神,可以提高人们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可以升华人们的思想和理念。只有不断学习,勇于探究教学方法,才能明确方向、拓宽思路。教师要认真研读理论知识,对理论进行研究讨论,分析理解,谈体会,体会高效学习的模式、流程、思想和宗旨,用高效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并能积极实践落实,加强反思,收获高效的学习成果。

1.精心设计学习目标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通俗易懂的学习目标,并且具有激励作用,如“我能”“我要知道”等,让学生一读就有想学,想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他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学习目标的位置很醒目,让学生拿到导学案时,就知道我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

2.精心编写导学案

设计适合学情的导学环节,结合课堂流程“导”学生“学”。教师精心的设计,以图文并茂,幽默有趣,动手操作、贴近学生生活等多种方式来吸引学生会用导学案来“学”。注重有层次,一层进一层,让学生吃得起、吃得饱、吃得消。再次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每个学习环节。教师要结合学情,在把握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及个别差异,设计出时间合理,内容精当,有层次性的检测题目。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从学生学习的课堂流程中发现问题,总结反思,找出不足,逐步改善导学案,让导学流程流畅更完善,更让学生从有限的时间里收获高效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高效组建探究型的学习小组

小组在整个的学习环节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精心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各种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形成一个高效探究的小集体,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提高。教师也要精心培养学生各种学习习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起探究的欲望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我,敢于怀疑的精神,敢于对各种知识疑问进行挑战,这对于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性学习尤为重要。学贵有疑,疑则有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解决质疑,并给予及时的褒奖、推广,能激起学生的不断进取,努力探究的热情。因此质疑教学,对学生今后独立创造数学新成果很有帮助,也是数学探索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培养学生高效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基本环节,是学生对新内容进行的主动学习第一阶段,也是教学中学生自学活动的开始,更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主要方面。有的内容可以先由学生自学教材,然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质疑和解疑。这个阶段,其实就是学生主动探究的阶段。其次引导学生用联系生活,将生活中的问题内化成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常见的生活中比较简单、易解决的问题,进而将生活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消化,自己解决教材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过程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也可合作完成。指导学生学会生教生、生问生、生导生、生辨生等方式,互相学会共同的解决的方法。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参与辩论,敢于挑战自己或他人。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使课堂质量大大提高。

五、引导学生高效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高效探究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合作学习是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参与可以在课堂上、课堂外,但要教育学生学会主动。教育学生明白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抄袭和模仿,而是互相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群体功能,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高效探索性学习的效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是主动的和个性化的,但自主探究不是一种完全独立和孤立的学习。它需要学习环境提供促进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与协作的手段、策略和氛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论。

六、反思小结,升华学习的探究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荷兰当代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与探索,探究出丰富多彩但有些杂乱无章的结果.这些结果虽然凝结着学生探究的辛苦,但却有对有错。因此,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小结。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及时提炼上升到数学思想的高度。要让学生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教学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

探究性学习虽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学研究,但同样具有科学研究的“特质魅力”。在探究性学习活動中会给孩子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那份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高效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将是孩子们学习腾飞的方式。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案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比例尺(一)”导学案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