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016-04-01李庆波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实验

李庆波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围绕着素质教育,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重点,开展创造性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

近年来随着对创造教育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发散思维在创造思维中的重要性,任何一项科学发现或发明,首先是建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因此,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针对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情境,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刻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和发现真理。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途径很多,但其中最生动,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对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做简要分析。

一、突出实验过程的探究性

实验探究模式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针对研究课题提出假设,归纳出物理规律或物理概念,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采取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好奇、好动和好胜的心理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多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主动探索那些令他们感到陌生、新奇的事物或现象,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探究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常规,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独立探究实验。课前学生准备好必须的实验用品,上课时先交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研究发现。但不规定具体实验步骤,让学生讨论形成。课堂上,有的小组用海绵、钉子,有的小组用沙子、矿泉水瓶,有的小组用图钉和木板.......学生在这样自由、独立的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而且态度认真,尽管他们实验操作步骤可能不尽相同,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的问题或现象,对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加以归纳总结。在这种以学生为主的开放式、探究性的实验教学中,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赋予实验设计的独立性

在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中,重模仿,轻创造的倾向普遍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作为对传统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要求教师赋予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和权利,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他们大胆提出各种假设,并开展讨论,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器材,先测哪些物理量,具体怎么样操作等)。通过实验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具体做法上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原则。开始时教师可布置一些简单的实验课题,如“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并提出实验要求,启发思路,然后让学生讨论、研究,拟出具体实验步骤,教师审阅,提出修改建议,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通常学生对课题的猜想和假设难免有错误之处,教师对他们提出的猜想和假设不要轻易否定,要让他们通过实验去认识,当他们通过自己做实验后,自我修正了错误认识,无疑要比教师讲解印象深刻的多。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设想大胆,积极性高,独立性强。随着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可布置一些综合性强,较为复杂的实验课题,如“特殊方法测电阻”“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等,让学生独立拟定实验方案,并自己准备器材安排实验。整个过程中,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指导。为了开拓思路,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交流,优选最佳方案。得出结论,达到实验目的。

三、注重發散思维锻炼的全员性

在做探究实验时大多数老师往往忽略学生的分工,使得那些学习积极主动地同学得到了锻炼,但那些成绩较差、学习比较懒惰的学生只是玩了一节课,什么都没有学到。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小组长配合好,按照他们的探究方法合理的分配任务,如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一名观察温度计示数,一名计时、一名记录数据、一名观察现象.......这样使所有人都参与进去,所有人都有任务,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都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而不单单是参与者或旁观者,这样使所有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

四、强调实验探究中发散思维的依据性

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开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有时会造成学生胡说、乱说毫无依据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同时,让学生想有所依,符合实际的进行猜想,不养成学生不着边际的空想习惯。如学“声音的传播”后,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学“大气压”后,探究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学习“重力”后,探究重心的高低对物体的稳定性有何影响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质疑,所以想有所依,他们不仅考虑自己做什么实验,还要考虑怎么做实验,会得出怎样的结论,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正确培养。

五、暴露实验操作的缺陷性

在物理教学及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实验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失败的情况,如“晶体熔化”的实验等,对此不少教师要么做一些改进,要么干脆不做,显然后一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但前一种做法也不算最好。事实上,学生对每一个成功的实验都抱有热情,感到欣喜,但对某些实验效果不理想或出现失败的原因也会同样感兴趣。如果教师有意将某些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暴露给学生,与学生一道分析,寻找失败原因,并以信任的态度让学生参与实验改进工作,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改进措施,与学生一起对原装置进行不断地改进,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其可行性,直到得到正确的实验装置,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将会以极高的热情投入,不仅能主动掌握实验方法,而且他们的发散思维也得到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教学实验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留言板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