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产中介金融须镀上法治金身

2016-04-01张智全

21世纪 2016年5期
关键词:镀上购房者金融服务

文/张智全

地产中介金融须镀上法治金身

文/张智全

背景:近年来,随着房价的走高,二手房市场也日益火爆,大量聚集的资金,让“房地产中介+金融+互联网”的模式越来越吃香。然而,由于地产中介金融服务绕过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机制,导致资金的流动缺乏有效监管,潜在的风险无处不在。依法规范地产中介机构的金融服务活动,显得十分紧迫(3月21日《法制日报》)

地产中介提供金融服务,其初衷是为了促销房产,但客观上却解决了购房者首付资金不足的燃眉难题。从全国各地地产中介推出的金融服务模式来看,购房者只需具备“年龄22-60周岁”“家庭收入稳定,信用良好”等条件,即可申请一定额度的贷款。相对于正规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其门槛可谓低之又低。同时,不少地产中介金融平台还和房地产电商联手,让购房者更便捷地获得周期较短、额度不大的贷款,地产中介金融服务也因此更加火爆。

地产中介金融服务较低的贷款门槛,无疑为推动房产交易、方便消费者轻松圆成住房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房产库存严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现实语境下,地产中介金融服务显然更容易受到购房者热捧。然而,“福兮祸所伏”,地产中介金融服务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一方面,购房者因为风险意识缺乏,很容易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地产中介金融服务所忽悠,中介机构侵占、挪用购房者交易资金的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地产中介金融平台绕过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机制,使得很多资金的流动得不到有效监管,加之信用担保机制形同虚设,不少地产中介金融平台为提高知名度,以贴息或免息的方式,诱导购房者借贷,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程序。

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地产中介金融服务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直接导致了该行业的野蛮无序生长。目前,我国金融领域管理实行分业管理模式,银行监督、证券监督、信托监督、保险监督分属各个机构,因地产中介金融服务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这种分头管理模式实际上不能对进入地产中介金融服务平台的资金进行有效监管,更是放大了金融风险,令购房者防不胜防。

地产中介金融服务领域乱象频仍,折射出一种利益博弈的非正常状态,与现代法治追求的目标相去甚远。在利益多元的现代社会,不同的利益主体难免发生冲突,而解决冲突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让其在法治轨道上公开博弈,从而达到一种良性、合理又公正的利益分配状态。在地产中介金融服务风险随时都可能放大、给购房者带来不可估量损失的情况下,给地产中介金融服务镀上法治金身,自然是题中之义。

从本质上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地产中介金融服务也不例外。只有根植于法治的沃土,才能确保其茁壮成长,避免其剑走偏锋,成长为危害市场经济的毒花异草。面对地产中介金融服务行业的种种乱象,必须为其开出“法治处方”。当务之急,应就行业门槛的准入、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从法律层面予以明确,以此确保地产中介金融服务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纠偏器,就地产中介金融服务而言,依法给其镀上法治金身,无疑是首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记者会上表示,央行将结合即将开始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活动,对房地产中介的金融业务进行清理和整顿,明确传递了依法规范地产中介金融服务的积极信号,让购房者看到了终结地产中介金融服务风险的曙光。经过法治镀身的地产中介金融服务,真正成为促进房地产消费的崭新平台,也就更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镀上购房者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冬日颂歌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非因买受人未办理过户登记的实务探讨
购房踩坑调查报告
镜子
人狼大战以和平告终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