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视域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2016-03-31李小兵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旅游学校贵州贵阳55005

福建茶叶 2016年7期
关键词:贵州省茶文化区域

徐 竹,李小兵(.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旅游学校,贵州贵阳 55005)



低碳经济视域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徐竹1,李小兵2
(1.贵州民族大学;2.贵州省旅游学校,贵州贵阳 550025)

受到自然禀赋条件的影响,在贵州经济发展体系中旅游经济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就意味着,将茶文化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相融合,将具有拓展旅游经济发展宽度的现实意义。那么在低碳经济视域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需要从:深挖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内涵、引导各区域形成各自的特色、圈层理论下打造文化旅游业、有序辅助村社家庭产业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信息发布渠道等五个方面来构建。

茶文化旅游;贵州省;低碳经济;策略

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我国不同区域又存在着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内涵。由此,能否将区域性茶文化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之中,则是笔者感兴趣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受到自然禀赋条件的影响,在贵州经济发展体系中旅游经济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就意味着,将茶文化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相融合,将具有拓展旅游经济发展宽度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发展也因遵循绿色、环保的理念,从而也具有低碳经济效应。实践表明,事物所应具有的内在元素,但在人为条件下并不必然存在其中。可见,针对贵州省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市场化推广,还需要在低碳经济视域下来逐步进行。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茶文化旅游中的“低碳”元素分析

低碳经济视域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问题探讨,本质在于寻求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或者说是探寻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式。首先,这里需要分析出茶文化旅游项目中的低碳元素:

1.1绿色环保元素

以消耗能源为代表的旧式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从经济哲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国民经济还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最终目的都在于满足国民和当地民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并以提升他们各项福祉为最终归宿点。由此,茶文化旅游本身所具有的生态茶园观赏项目、农家乐项目等,都以绿色环保为特征赋予了该旅游项目低碳元素。对于贵州省而言,自然资源承载力决定了茶文化旅游发展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

1.2绿色再生元素

低碳经济所追求的便是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从资源的可再生来谈的。将目光转移到茶文化旅游项目中可知,无论是茶文化的外在显性载体(如茶叶种植、品茗)还是其文化元素(茶道、茶画),都体现为绿色再生的特点。对于发展贵州省旅游经济而言,绿色再生不仅能降低旅游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投入压力,也能建立起与域外之间的差异化格局。另外,茶文化所蕴含的绿色再生将能满足当前旅游产品消费者的偏好。

1.3绿色经济元素

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贵州省茶文化旅游的发展问题,从而最终仍需要回到市场中来考察这种旅游项目的经济价值。特别对于发展贵州省农村经济而言,借助天时、地利、人和来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则能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那么如何来理解这里的“绿色”呢。不难看出,以茶叶绿色生态产业为依托、以当地茶文化内涵为负载,其最大化地抛弃了传统旅游项目中人为开发的印记,这本身就体现为一种绿色经济元素。

2 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植根性问题探讨

随着问题讨论的深入,这里就需要进一步考察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植根性问题。从现有文献资料表述,贵州的十大名茶为:(1)都匀的都匀毛尖茶;(2)湄潭县的湄潭翠芽茶;(3)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梵净山翠峰茶;(4)石阡县的“泉都坪山”牌石阡苔茶;(5)凤冈县的凤冈锌硒茶;(6)凤冈县“春江花月夜”牌明前毛尖茶;(7)凤冈县的“绿宝石”茶;(8)贵定县的贵定云雾贡茶;(9)金沙县的“清水塘”牌清池翠片;(10)雷山县的雷公山银球茶。从中不难理解,贵州省不同地区的茶叶资源都可以作为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载体,而且贵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省,在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中需要将少数民族元素也纳入其中。为此,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区域植根性问题探讨:

2.1遵循区域茶文化旅游差异性原则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贵州省尽管具有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优势,但在开发和打造过程中需要防止域内各区域之间的相互模仿,而导致的域内过度竞争状况。这样一来,无论对于贵州省旅游经济发展还是对于当地经济发展,都将是极大的损失。因此,各区域在发展本地茶文化旅游经济时,需要切实遵循区域差异性原则。

2.2增强区域茶文化旅游的比较优势

形成区域差异性能提升各区域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市场识别度,而增强区域茶文化旅游的比较优势,则可以满足游客多样性的需求偏好。由于贵州茶叶产地大多位于城市非中心区域,因此,在市场推广茶文化旅游项目时需要考虑游客的吃、住、行等各个环节。从中可以看出,各区域在增强自身比较优势的策略选择上,便可以从游客的吃住行上下工夫。

2.3拓展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宽度

贵州省在发展茶文化旅游经济时需要着力拓展该经济的宽度,所谓“宽度”可以理解为它的产业关联度。正如房地产业那样,关联着家居生活、日用等其它产业,从而也就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从产业链条来看,茶文化旅游项目应努力将茶叶种植、茶叶成品制作、茶叶成品消费、茶文化消费等多个环节纳入其中,这样才能形成以茶文化旅游为经济增强极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3 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贵州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构建:

3.1深挖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内涵

作为传统旅游业大省,贵州具有发展低碳类旅游产业的人力和物力储备。但此时仍需要在思想观念进行创新与重构,进而适应低碳经济对可持续发展、可再生利用的要求。就深挖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内涵而言,首先需要保护本土茶文化的原滋原味,在项目设计中应尽量减少人为的臆造。另外,茶文化旅游不仅含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需要外在显性的载体作为支撑。因此,对于前者则需要抢救式的挖掘本土茶文化元素,对于后者则在于保护好现有的茶叶资源库。

3.2引导各区域形成各自的特色

贵州省拥有十大名茶,但除此之外的茶叶品种也十分繁多。为了使茶文化旅游作为各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当地政府则需要引导所在区域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这里笔者建议,可以根据自然和人文禀赋条件的差异性为切入点,在相互融合下进行项目打造。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为例:可以在人文环境的打造上突出苗寨的饮茶文化,以及手工制茶的独特工艺。这样一来,就能与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态形成契合。

3.3圈层理论下打造文化旅游业

这里的圈层理论是指,茶文化旅游项目在市场推广中需要同时展现其的: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要件,这三个要件前后形成了由内到外的同心圆体系。核心产品体现为茶文化旅游项目的使用价值,即满足游客参与生态观光游的需求。有形产品则体现为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区域品牌,区域品牌的建立将提升各区域旅游项目的差异性。附加产品则体现在为游客搭建吃住行一条龙的服务平台,使之在增强游客满意度的同时,能带动周边关联产业的发展。

3.4有序辅助村社家庭产业发展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着茶文化旅游项目的打造与推广,项目所在区域的村社也应围绕着服务茶文化旅游项目而行动起来,这样才能构建起该旅游项目的附加产品要件。为此,各县域政府应在村社服务内容规划、小额贷款扶持、专门岗位培训等诸多个方面提供辅助职能。如,在茶文化旅游中引入“观赏苗寨风情”的系列活动内容,那么关于苗寨的歌舞演绎、售后服务等内容,则需要当地政府进行组织和培训。

3.5多元化的旅游信息发布渠道

在目前生态旅游项目方兴未艾之际,贵州省各区域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也需要在强大的广告信息发布下才能获得商机。为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旅游信息发布渠道。根据其他省市的经验,各级政府部门在政务网站上应开辟专门的旅游项目推广栏目,从而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来发布当地的茶文化旅游信息。另外,旅游项目经营单位,也应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施有效的网络营销活动。

最后,还应重视本土茶会展业、茶馆文化的打造。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对茶叶发展,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我国每年在不同的城市举行茶文化活动和举办国际性茶文化节、茶博览会,弘扬茶文化,推介茶产品。不少国内外客人远道而来进行茶叶、茶具、茶诗书画作交易,购买其喜爱的茶商品;而随着茶保健知识的普及,爱茶者、嗜茶者、买茶者的增加,茶叶消费量的增长,给我国茶行业带来了无限商机。茶会展不仅促进茶经济繁荣,也拓展了会展业的发展空间。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有的茶馆布置古雅、朴实,环境幽美、清静,是茶客品茗休闲的场所,也是文人骚客雅集之处,更是商界人士洽谈生意的不二之选。有的茶馆平易近人,是交流聊天的好去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过去的老汉饮茶,发展为男、女、老、少齐品茶。茶文化的有力推动,使茶馆也得到迅速发展,不断地促进了当地茶业经济的发展。

4 小结

本文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发展也因遵循绿色、环保的理念,从而也具有低碳经济效应。这就要求,贵州省各个地区应努力将茶文化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相融合,那么在低碳经济视域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则需要从:深挖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内涵、引导各区域形成各自的特色、圈层理论下打造文化旅游业、有序辅助村社家庭产业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信息发布渠道等五个方面来构建。

[1]石坚.深生态视野下的民族生态旅游——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09-104.

[2]刘伊婷.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构想——以贵州省为例 [J].神州,2013(30):262-263.

[3]吴大旬.论乌江流域的生态旅游开发——以贵州遵义县新民镇石笋沟为个案[J].中外企业家,2014(12):10-11.

[4]李如海.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探索——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3):9-13.

徐竹(1977-),女,贵州赤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人文旅游。

贵州省“125”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名称:贵州民族民间工艺保护、传承、发展与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项目类型: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合同号: [2014]034。

猜你喜欢

贵州省茶文化区域
贵州省种公牛站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分割区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