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茶画漫话

2016-03-30武立功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福建茶叶 2016年1期
关键词:茶画宋代

王 丽,武立功(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宋代茶画漫话

王丽,武立功
(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茶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到宋代茶画达到兴盛。本文通过对茶画的概述,宋代茶画兴盛的原因以及对代表作品的描述,漫话宋代茶画的精细、优雅。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研究宋代茶画对于我们了解宋人的生活,复原宋代点茶法以及丰富中国现代茶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宋代;茶画;澄怀味象

王丽(1978-),女,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色彩学研究。

武立功(1972-),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画、壁画创作。

茶与画的融合,无论是在中国茶文化史上,还是绘画史上,都是值得大书一笔的。茶有禅意,茶禅一味,很多画家通过对有关茶的内容的描画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或者寄予自己对生活的情感,耐人寻味,就跟品尝一杯佳茗一般。

1 茶画概述

随着我国茶文化的不断发展,饮茶已不仅仅是品茶,而是逐渐成为一门艺术,对于文人墨客来说更是一大雅事。特别是茶的产地,往往有着青山绿水云雾缭绕之境,幽雅的环境使中国传统山水画家的心里产生共鸣感,很多画家都喜欢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中品茶,比如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唐寅的《事茗图》等,描绘的就是山水之境下的茶人生活情趣,或饮茶,或烧水等等,闲情逸致,乐在其中。

苏东坡曾对茶与画的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晰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这就是说,茶与画虽然形式各异,但其内涵与美感却是相通的。所以很多茶画高手,本身就是诗书画或者别的才艺皆通的艺术家,在画上题诗,诗画同赏,别有韵味。其实中国文人所好的也就“琴棋书画诗曲茶”那七件事,就精神内涵而言,本身就是相通的。像徐渭,不仅写了很多茶诗,还依陆羽之范,撰有《茶经》一卷,他还开创了青藤画派,其《煎茶七类》可以说是茶文化与书法艺术双绝。

茶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茶人所青睐,从表达方式上看茶画属于传统水墨国画,但是从内容上细分,又属于文人画。近代著名画家、艺术家陈衡恪说:“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所以文人画多带有文人情趣,流露作者的思想,“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由此可知文人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哲学性和抒情性,陆羽说:“茶之为用,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其中,精行俭德四个字被看作是陆羽的自勉和对茶人的期望,常被茶人引用,茶,自然也成了文人画家的笔下常客。

2 宋代茶画兴盛的原因

2.1茶文化的兴盛

魏晋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酝酿时期。茶文化到了唐朝,迎来了第一个辉煌期。帝王喜饮,且赐茶,成为当时以示皇恩的重要手段。当时的文人、隐士、僧人、道士引领着茶文化。而中国茶文化学的重要人物——陆羽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茶,兴于唐盛于宋。如果说在唐代饮茶是一种艺术,那么到了宋代,饮茶则融入了日常生活。茶到了宋代更为理性和普及,既形成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了平民茶文化。宋代,茶文化继承了唐代注重精神文化的传统,也结合自己的时代发展,为元明茶文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而到元代茶文化开始走向简约。到明清茶文化始完备。

2.2茶画兴盛的原因

第一,进入宋代,中国的山水画达到繁荣时期。上至皇亲贵胄,像宋太宗等帝王也非常热衷于茶事。加之点茶与制茶技艺不断提高,文人名士也钟情于将茶事题材的绘画运用于宋代人物、山水及风俗画中。

第二,宋代的点茶与斗茶技艺非常流行,无论是皇亲贵戚、名士文人,还是平民百姓,都热衷于斗茶活动,可以说,茶事活动是与宋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项活动。制茶工艺的提高,为茶画的发展提供了宽厚的基础。

第三,宋代文人名士对茶画艺术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茶与各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衍生出茶画、茶书、茶诗、茶礼等一系列艺术形式,反映出宋人的自然观与审美观。而市民阶层对于茶事活动的参与,扩大了茶画的创作题材与影响范围。

3 宋代茶画的赏析

宋代茶画根据描绘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皇室茶画与高士茶画。现通过对代表作品宋徽宗的《文会图》和刘松年的《撵茶图》的描述来赏析宋代的茶画。

3.1皇室茶画——宋徽宗绘《文会图》

《文会图》描绘了北宋时期文人品茗饮的一个场景。地点是一所庭园,旁临曲池,石脚显露。四周栏楯围护,垂柳修竹,绿树婆娑。在两棵树下设一张巨型贝雕黑漆方桌,桌上陈设有丰盛的果品、食物和盘碟、酒樽、杯盏等。八位文士围桌而坐,或端坐聆听,或侧身交谈,或持盏待饮,儒衣纶巾,意态闲雅。一位文士离席与旁边人窃窃私语,一位文士起身似与对面的文士叙话。两位侍女端捧杯盘,往来其间。一位童子侍立一侧,等候招呼差遣。竹边树下有两位文士正在寒暄,一人拱手行礼。垂柳后设一石几,几上横陈仲尼式瑶琴一张,琴谱数页,琴囊已解,似乎刚刚弹拨过。方桌前设矮几、茶桌,矮几上放置两只酒樽等物,一侍女正在几边忙碌,擦拭几面。茶桌上陈列白色茶盏、黑色盏托等物。一侍女左手端托盏,右手持长柄茶匙,正在从茶罐中舀取茶粉以入茶盏。茶桌和矮几旁陈设有茶炉、具列、水盂、水缸、酒坛等物。茶炉上置汤瓶两只,炉火正炽,显然正在煮水候汤。童子一旁手提汤瓶,意在点茶。一位文士似乎口渴,亲自端盘来到茶桌边等候点茶。画幅左下方坐着一位青衣短发的侍女,左手端茶碗,右手扶膝,也许是渴极了,旁若无人地饮茶。

《文会图》中人物神态各异,或坐或立,有动有静。画中的备茶场景,是宋代点茶法的真实再现,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赵佶《大观茶论》论及茶器时曾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色也。”但我们在画中看到的茶盏却是白色,似乎矛盾。其实不然,赵佶茶书中所说黑盏,那是斗茶时的需要。日常生活中饮茶,则不论颜色皆可。

煎茶、点茶,一直是中国文人高雅的生活休闲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文会图》的主题虽是文人雅集,茶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反映出文人与茶的密切关系。

3.2高士茶画——刘松年绘《撵茶图》

《撵茶图》为工笔白描,描绘了宋代从磨茶到烹点的具体过程、用具和点茶场面。画中左前方一仆设坐在矮几上,正在转动碾磨磨茶,桌上有筛茶的茶箩、贮茶的茶盒等。另一人伫立桌边,提着汤瓶点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炉、壶和茶巾,右手边是贮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盏和盏托。一切显得十分安静整洁,专注有序。画面右侧有三人,一僧伏案执笔作书,传说此高僧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书圣”怀素。一人相对而坐,似在观赏,另一人坐其旁,正展卷欣赏。

所谓点茶法,是指茶饼经炙烤、碾箩成末后,投入茶盏调膏,然后以沸汤点注的一种茶品冲泡方法。宋代点茶法兴盛,一方面是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和文人士夫闲雅细致的生活品位不无关系。宋徽宗《大观茶论》里说:“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虽然不无粉饰太平之词,但也确实透露出宋人文化生活的一些信息。《撵茶图》从一个侧面充分展示了贵族官宦之家讲究品茶的生动场面,是宋代茶叶品饮的真实写照。

4 宋代茶画的特点

4.1精致的点茶技艺

宋代茶饮一改唐代直接将茶末放在茶釜中烹煮的习惯,改为点茶法,点茶中的点,为滴注之意,汤即沸水,宋人把茶末置于茶盏,以茶瓶注汤点暖,故称点茶。点茶前需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箩将茶末筛细。然后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点茶法也是宋代斗茶时所采用的方法。斗茶实际上就是茶艺比赛,通常是二三人或三五知已聚在一起进行斗茶。

4.2丰富的点饮器皿

由于两宋社会崇尚幽雅之风,文人对陆羽时期受到普遍关注的茶叶采制用具较少提及,而是集中关注茶艺活动本身,将碾茶、煮水、点茶视作茶文化生活重心,而茶碾、汤瓶、点茶盏、茶筅等代表性茶具较之其他更受到文人重视,在诗、画中被细致地加以描绘,频繁出现。宋元时期有关茶的诗、画,大都是出自一流画家和诗人的精品。诗、画里描绘的那些饮茶场景,以及与人物亲近的那些事茶器具,充满诗情画意,既富艺术价值,又足以解释当时的饮茶风尚,可作专门茶书所录之裨补。

宋代盛行斗茶,而斗茶的核心以茶叶品质的高下来论胜负,其基本方法是通过斗色、斗浮来一分高下。斗色,指的是比试茶色;斗浮,则是指点茶的技艺。但是仅凭茶叶的香味与颜色是不能完全决定斗茶的高低的,重点在于盏壁上挂的水痕,也就是说关键在于白色的汤花是否咬盏,所以在斗茶中,所用茶盏非常受重视,而宋人最重建窑黑盏,“也名兔毫盏”,因为茶色尚白,所以点茶最爱黑釉盏,甚至认为非此不能表现点茶效果。为了衬托白色的茶末,以及分辨水痕,胎厚且具保温效果,胎体厚重而器形最适合斗茶的黑釉兔毫茶盏是宋人斗茶的首选,其热容较大,可以令茶汤不容易冷却,加之釉色雅致,这都决定着斗茶的胜败。

4.3多有文人名士的参与

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茶文化。宋代建安民间流行斗茶,此风气很快就流传到皇室贵族、文人士夫阶层,参与斗茶活动的人中也多文人雅士。像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陆游等,都有大量描写茶事的诗词流传下来,使今人对宋代的茶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认识到茶画是一个综合的艺术体,集绘画、书法、茶道、音乐于一身,浓厚的文人气息使宋代茶画独具魅力和特色,而画中所绘的茶器与点茶技艺对于我们复原宋代点茶法,丰富中国现代茶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机,杨鸿.文物丛谈[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2]廖宝秀.绘画中的宋人雅集与吃茶[J].东方博物,2011(2).

[3]刘蕙孙.中国文化史稿[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4]中国文化史三百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茶画宋代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研究
网络环境下茶画资源介入绘画专业教学模式探究
传统的茶画艺术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
基于多媒体软件的数码茶画制作研究
茶画的绘画艺术风格研究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茶诗茶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