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茶道中的哲学意蕴

2016-03-30张朝霞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福建茶叶 2016年1期
关键词:茶文化内涵

张朝霞(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略论茶道中的哲学意蕴

张朝霞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茶与哲学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茶文化与中国传统哲学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影响并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了系统的中国茶道文化。本文在对中国茶道内涵作出论述的基础上,从中国茶道与儒释道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茶道中的哲学精神两个方面对中国茶道所具有的哲学意蕴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茶道;内涵;哲学意蕴;茶文化

1.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3BGL015)

2. 2014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2014BKS010)

在中国茶道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茶道文化内涵的丰富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儒释道三家对茶道的重视,使中国茶道与儒释道哲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中国茶道所具有的哲学意蕴进行挖掘,不仅能够对中国茶道做出更加全面的认知,同时对于丰富中国茶道的文化内涵、推动中国茶道的系统化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1 中国茶道的内涵

中国文人将“琴棋书画诗酒茶”当作七件宝。其中茶通六艺,并承载着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在中国茶的发展中,茶被社会大众当作可以提神的饮料、传达文明与友谊的纽带,同时饮茶也被当作生活中重要的休闲方式。

茶道发源于中国。早在唐朝时期,饮茶已经被当作了修身养性的重要形式,并且无论是饮茶本身还是饮茶的环境、器皿等都形成了一些约定成俗的规矩。比如,唐朝《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我国对茶道做出的最早记录。茶道包括茶事与茶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从茶事方面来看,则包括茶叶在准备、器皿、烹煮与饮用中的规范与方法,茶精神则是通过饮茶来修身养心,并将茶叶的内涵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茶事是中国茶道的外在表现,而茶精神则是中国茶道的内在灵魂。关于茶道的具体内容,各家众说纷纭,我们可以将茶道理解为一种认识论、世界观与方法论,从狭义上则可以理解为中国茶客通过茶本身以及饮茶活动而折射出的价值观。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认为:“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而从茶道思想方面来看,则包括四字说,即“清、敬、怡、真”;八字说,即“康、乐、甘、香,和、清、敬、美”;八谛说,即:“‘茶纯’、‘火矜’、‘器洁’、‘水清’、‘内心真诚’、‘仪态恭敬’、‘行为适度’、‘神情怡然’”。中国茶道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因此,中国茶道中也蕴含着与我国传统哲学相关的文化内容。

2 中国茶道中的哲学意蕴

2.1中国茶道与儒释道哲学之间的关系

在对中国茶道哲学意蕴做出研究的过程中,儒释道哲学思想不得不提。林治先生曾针对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中国茶道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之一,它必然植根于儒、佛、道三教所提供的思想、文化沃土之中,吸收融会了三教的思想精华,中国茶道才可能茁壮成长并开出艳丽奇葩。”由此可见,中国茶道与儒释道哲学之间具有着紧密的关联。由于儒释道哲学之间具有着很多共通的内容,因此中国茶道哲学体系也体现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多元化的层次。

在中国茶道发展过程中,文人群体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道家所追求的成仙之道以及清静无为的境界也与中国茶道具有着紧密关系。虽然道家在长生之路中并没有如愿,但是却将能够延年益寿的茶当作仙药,因此,道家对茶的推崇程度极高。另外,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并将具有自然本性的事物当作最美的事物,同时,对空灵虚静意境的追求也决定了茶在道家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汉时期的壶居士在《食忌》中写到:“苦茶,久食羽化。”,南朝道教陶弘景也在《杂录》中写到:“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启服之。”由此可见,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与道家所追求的宁静具有着明显的契合性;佛教对中国茶道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佛教不仅推崇茶,而且认为茶道与佛道具有着相通之处。从茶所具有的“三德”来看,茶能够帮助人们消除杂念、定神清心、提神醒脑。因此,茶在佛教坐禅中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且不会违背佛教清规。同时,佛教四谛中的“苦谛”为第一谛,并且佛教认为只有对苦谛进行参破,才能够得以解脱。而茶本身性清苦且苦后回甘,这与佛家苦谛有体现出了一些契合性,因此,饮茶之风在佛教众生中十分盛行。另外,佛教对中国茶道的推动作用还体现在寺院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方面。寺院往往处在幽静的自然环境当中,而这些环境十分有利于茶叶的生长,这也决定了追求静修的佛教子弟会产生种茶与饮茶的趣味;当然,对中国茶道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还属儒家思想。从饮茶的目的来看,道家与佛家更重视通过饮茶来悟道,而儒家则是通过饮茶来品味人生。儒家不仅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而且强调在处世过程中对中庸思想进行实践,其中中庸思想便成为了我国茶道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从陆羽所著《茶经》也可以看出陆羽对茶的认知明显受到了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而唐代宦官刘贞亮更是通过总结茶的四德来对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做出了反映,即“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交友,以茶可雅志。”

2.2中国茶道中的哲学精神

中国茶道文化具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当前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从中国茶道与儒释道哲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中国茶道中蕴含着道家提倡的清寂思想、儒家提倡的中庸思想以及佛家提倡的禅机。虽然中国茶道在发展之初只是作为以茶自娱的形式,但是在儒释道哲学思想结合之后,中国茶道与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实现了融会贯通并融为一体,这样中国茶道具有了养生与修身的功能。从中国茶道所蕴含的哲学精神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茶道中蕴含着入世精神。我国传统文化要求人们要做到自强不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刚健有为,这些思想展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的重视以及对积极入世的主张,它强调并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中国茶道的发展中,文人群体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而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文人群体也历来“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中国茶道中,不仅认为茶能明目,而且认为茶能够促使人们客观的对待人生与世界,因此,文人群体在对这种责任心与使命感以及入世精神做出实践的过程中,借茶咏志成为文人群体表达自身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如在南宋诗人陆游的一生中,创作了三百首茶诗,而这些茶诗也多是抒发陆游本人壮志未酬的情感与匡世济国的抱负。再如唐代诗人卢全在“七碗茶诗”即《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对品茶的审美过程做出了描述,而在这篇一诗篇中,结尾部分的“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堪称为点睛之笔,而在这个结尾中,也能够看到卢全关心社会与民间疾苦的情怀。由此可见,中国文人群体对中国茶道的发展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并促使中国茶道蕴含了明显的入世哲学。

其次,中国茶道蕴含着和合思想。我国茶人在采茶、制茶与品茶的过程中,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具体而言,这种思想体现为茶园中的和谐生态、制茶中的水火相济、品茶过程中的与人和善等。同时,茶是我国社会大众开展人际交往过程中重要的纽带,一杯清茶往往能够传达出热情与礼诚。另外,中国茶道的和合思想能够对饮茶之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促使饮茶之人产生平和的心态。因此,品茶也被当作完善社会个体人性与人格,促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推动社会秩序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和合精神中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强调,也促使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因此,和合思想是中国茶道哲学美学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展现出中国茶道的社会功能。从儒释道哲学来看,儒家重视中庸和谐、强调礼仪致和,佛家重视四大皆空之和、强调规范致和,道家则重视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些思想都被融入到中国茶道哲学内涵的发展过程中,并经过先辈的整理与归纳而形成了中国茶道中的和合思想。通过陆羽的《茶经》可以明显感受到陆羽以及中国茶道对协调、和谐与中庸的强调,并且裴汉所创作的《茶述》也提出了“(茶)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的看法。由此可见,和合思想在中国茶道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最后,中国茶道中蕴含着乐道思想。乐道思想指的是人们对精神层面、理性层面、道德层面中真善美的追求。茶道之所以称之为“道”,是因为社会大众可以借茶悟道。从儒释道哲学发展和中国茶道发展的关系来看,儒家通过借茶悟道对人生理念与修身理念进行了领悟与总结,佛家则通过借茶悟道提出了茶禅一味的思想,而道家则通过借茶悟道使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茶事中进行了实践。中国茶道对儒家中庸和谐思想的体现十分明显,同时与道家所追求的“虚静”以及佛家所追求的佛理相同。茶能轻身明目,并且能够使人走进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这是茶得到道家青睐的原因,也是虚静美学注入中国茶道文化系统中的重要原因,而在此基础上,中国茶道具备了虚静为美的哲学韵味。佛家的禅是坐禅与静虑的意思,也是禅宗修行的重要方式,要求修行者能够破除烦恼、明心见性、放弃执着。茶则能够使人静心且去除烦恼。茶理与佛理的共通之处,是中国茶道与佛教哲学实现融合的关键推动力。

3 小 结

综上所述,茶道文化源于中国并具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茶与哲学本身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起初茶仅是作为一种饮品,并具有着治病、益思与养生的功效。但是茶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碰撞,推动着茶道的形成,并让茶道具备了丰富的哲学意蕴。在此过程中,儒释道哲学思想对中国茶道的形成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中国茶道体现出了明显的入世哲学思想、和合哲学思想以及乐道哲学思想。当然,中国茶道文化的哲学内涵远远不止于本文所论述的内容,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当重视对中国茶道中的哲学意蕴作出进一步的挖掘,从而推动中国茶道文化内涵的丰富。

参考文献

[1]见慧.茶道中的佛典与禅语[J].协商论坛. 2010(01)

[2]黄玉梅.谈谈我国四大茶道的特点[J].农业考古. 2010(02)

[3]王祖远.茶道中的和静怡真[J].蚕桑茶叶通讯. 2010(03)

[4]刘丽枫.略论中国茶道的内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2)

作者简介:张朝霞(1974-),女,河南沁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科学发展观。

基金项目:

猜你喜欢

茶文化内涵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茶文化的“办案经”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