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西部茶叶贸易比较优势的经济学分析及措施

2016-03-30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福建茶叶 2016年1期
关键词:经济学分析比较优势措施

辛 宇(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提升西部茶叶贸易比较优势的经济学分析及措施

辛宇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从经济学视角来考察“比较优势”,该词发端于李嘉图所构建的比较成本理论,从中延伸出各地应根据自己的优势产业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事实表明,西部地区具有优越的生态旅游资源,且诸多旅游项目享誉中外。从而,能否借助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来提升西部茶叶贸易的比较优势,则应成为业界所关注的问题。具体的措施包括:强化范围经济效应、综合决策发布时点、行会开展利益协调、融入可视的茶文化。

关键词:茶叶贸易;比较优势;经济学分析;措施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种植基地,这与该地区的自然优势有关。但长期以来,西部茶叶贸易却受到交通、信息等因素的制约,似乎并没有获得更多的优势。正因如此,能否挖掘西部茶叶贸易的比较优势来提升茶叶的品牌和销量,则成为了笔者感兴趣的问题。从经济学视角来考察“比较优势”,该词发端于李嘉图所构建的比较成本理论,从中延伸出各地应根据自己的优势产业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事实表明,西部地区具有优越的生态旅游资源,且诸多旅游项目享誉中外。从而,能否借助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来提升西部茶叶贸易的比较优势,则应成为业界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首先构建起经济学分析框架,然后就形成西部茶叶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整合优势中的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

1 经济学分析框架

根据经济学原理,以下从三个方面来构建经济学分析框架:

1.1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又称信息偏在,是指A对B的私人信息获取的数量远低于B对自身私人信息的获取数量,从而形成了A与B在针对B私人信息获取上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提出打破了新古典范式下市场完全信息的假设,也为经济学界解决信息问题提出了客观要求。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在于,促使B主动释放私人信息,而在经济人假设下则需要通过向B实施激励来可能促使B能主动释放私人信息。

1.2增强厂商市场议价能力

在局部市场范围内经济主体的市场议价能力决定着其对商品价格的控制能力,当然也就能更多的获得目标收益。厂商市场议价能力的形成涵盖多个方面,如产品本身的品牌号召力、同业竞争度大小、买方竞争度大小等。从市场结构理论出发,形成了具有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厂商具有相互依赖的诉求,并以此可形成利益同盟来抱团获得较高的市场议价能力。另外,若是买方竞争度较大受到买方之间的竞争影响,也会相应提升厂商的市场议价能力。

1.3增进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厂商所要捕获的现实消费者必须具备两个要件:具有消费能力和具有消费意愿。因此,厂商需要重点挖掘潜在消费者资源,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激发起潜在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从而将其转换为现实消费者。再者,从需求的非饱和原则中可以知晓,厂商还需要重视如何提升消费者的欲望层次,从而逐步锁定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2 形成西部茶叶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在以上经济学分析框架下,形成西部茶叶贸易的比较优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2.1增强茶叶产品信息的发布效果

在我国茶叶贸易竞争依然激烈的情形下,茶叶厂商需要不断增强茶叶产品的信息发布效果。在经济学视角下来看待信息发布问题,其除了要被域外消费者充分获知外,还需要建立起严格的成本控制机制。考察西部几大知名茶叶品牌的塑造历程之后发现,这些茶叶产地往往也是旅游热点地区。因此,通过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将能增强本土茶叶产品的信息发布效果。在西部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下,该区域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而这本身就构成了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2.2提升茶叶厂商的贸易议价能力

提升茶叶厂商在贸易中的议价能力,主要依赖茶叶本身的品牌效应。但本文所关注的茶叶厂商大都具有区域性品牌号召力,若要在域外形成品牌效应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为此,结合旅游项目的实施便可以缩小市场空间范围,并增强茶叶产品的市场识别度。在此基础上,本土茶叶厂商通过结成利益同盟来与买方议价,便能提升茶叶厂商的贸易议价能力。在西部地区大量存在着作坊式的茶叶生产单位,而这种类似于行会制度的生产单位便为利益同盟的建立提供了文化基础。

2.3提高茶叶目标消费者的效用值

这里的目标消费者主要指市场终端消费者,由于茶叶属于快消品,所以茶商一般借助中间渠道商来与终端消费者保持联系,但这种基于中间渠道的销售模式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而借助旅游项目的开展,茶叶厂商则可以零渠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这样就能灵活进行营销组合来提高茶叶目标消费者的效用值。

3 整合优势中的难点问题解析

以上基于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的思路在实践中也会遇见若干难题,为此以下通过对四个方面的主要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和解析,来为措施的构建提供路径指向。

3.1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位问题

前面已经指出,西部具有大量的生态旅游资源,这一比较优势应充分用于茶叶产品的信息发布和贸易领域。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即旅游资源开发如何定位?不难理解,若是旅游资源开发定位出现偏差(主题弄错),那么最终的旅游项目不仅无法支撑当地茶叶销售,反而会给当地带来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负担。为此,需要在实践中来解决。

3.2茶叶信息发布的时点问题

旅游市场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即存在旅游旺季也存在着旅游淡季。因此,随着生态游项目的开展在什么时点上来对茶叶信息进行发布,则是业界人士需要考虑的问题。与诸如月饼、粽子等商品不同,茶叶产品并不与什么节日有太多关联。从而,对时点的把握除了要与茶叶本身的生产特点相适应外,也要人为去创造时点来进行产品推广。

3.3茶商利益同盟的稳定问题

西部地区属于内陆地区,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茶商之间的契约意识并不强烈,且在小农意识作用下往往会出现相互拆台的情况。因此,如何维系茶商之间的利益平衡,维系同盟关系的稳定性,则是业界需要正视的问题。不难理解,只有具备稳定的同盟关系才能增进茶商的议价能力。

3.4茶叶营销组合的设计问题

面对游客如何捕获潜在消费者,则在于利用营销组合策略来激发起他们的购买意愿。这里需要重视一个问题,即茶叶作为一种快消品将被游客逐渐消耗掉,那么以怎么样的方式能使游客保留住本土的茶文化痕迹,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对茶文化痕迹的保留,也将产生一种示范效应来激发游客身边的人前去购买。

4 措 施

根据上文所述,措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强化范围经济效应

在对西部产茶地区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时,应注重从范围经济效应下来实施。具体而言,不应单纯以助力茶业贸易的思路来进行资源开发,而是依托生态茶园建设开发出具有浓郁茶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如,生态茶园参观项目、手工炒茶体验项目、农家乐形式下的品茶和茶道鉴赏项目等。通过旅游线路将这些项目串联起来,最后形成能提升当地茶叶品牌的生态旅游项目。

4.2综合决策发布时点

综合决策茶叶产品信息发布时点,就在于需要根据西部茶叶生长特点和结合节日主题来进行时点选择。西部茶叶在清明节就有采摘,而且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深受西部品茶人的喜爱。因此,可以在此时选择时点来举行茶叶商贸洽谈会。再者,西部产茶地区许多处于多民族聚居区,因此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节日来发布茶叶产品信息也是较好的选择。

4.3行会开展利益协调

针对协调茶商之间的利益问题,当地政府不便参与,这样将导致政府部门寻租活动的显现。为此,可以通过当地的茶叶生产的行业协会来进行协调。为了塑造本土茶叶品牌,当地茶叶生产企业可以共用一个品牌名,并根据自己的生产优势来专门生产一种系列的茶叶。这样一来,就能使茶商之间形成产品差异度,并在共同品牌下形成利益共同体。

4.4融入可视的茶文化

在对茶叶产品进行销售时需要设计营销组合,笔者建议,可以将茶具、茶画作为组合产品搭配销售,这样游客在获得茶叶产品的同时,也将当地的茶文化带回了家。实践表明,这些可视的茶文化不仅能增强当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市场识别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产生号召力来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前来购买。

5 展 望

在今后的茶叶信息发布中还应增强线上线下相互契合的态势。线下主要起到客户体验的效果,为此可以在线上发布各地区的代理网点,并在网上进行预约体验订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突出线上与线下体验的一致性。这样一来,才能建立可持续的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机制。不难发现,依靠线上线下的相互配合便能获得“以点带面”的效果,因此在进入到一个新的目标市场后,应采取深度营销策略来发展重点客户,通过他们的使用体验来感染其他潜在客户。在发展重点客户时,可以采取第一级歧视性定价来对其进行捕获。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大力挖掘西部茶叶贸易的比较优势,不能仅从李嘉图的理论框架下来寻找答案,而是应从西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从挖掘茶文化的魅力中来进行路径探索。本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尝试,因此除了生态旅游羡慕外还应有多种方式能支撑起西部茶叶贸易的有序开展。最后,笔者将借此文与业界同行商榷,一同来推动西部茶叶贸易的开展。

6 小 结

本文认为,西部地区具有优越的生态旅游资源,且诸多旅游项目享誉中外。从而,能否借助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来提升西部茶叶贸易的比较优势,则应成为业界所关注的问题。具体的措施包括:强化范围经济效应、综合决策发布时点、行业协会开展利益协调、融入可视的茶文化。最后强调,大力挖掘西部茶叶贸易的比较优势,不能仅从李嘉图的理论框架下来寻找答案,而是应从西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从挖掘茶文化的魅力中来进行路径探索。

参考文献

[1]卢金标.寻找有效营销的契合点强化营销策划的针对性——大别山绿色食品营销变革的几点启示[J].中国市场,2012(22):52-53.

[2]王国庆.打造绿色食品名知品牌及营销对策研究[J].活力,2012(8):124-124.

[3]蔡泉宝.茶文化研究的新思路[J].农业考古,2011(2):7-8.

[4]刘哲.浅谈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5):23-24.

作者简介:辛宇,辽宁营口人,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经济学分析比较优势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