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植物蛋白工艺学”教学改革研究

2016-03-29唐文婷蒲传奋

农产品加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工艺学应用型理论

唐文婷,蒲传奋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植物蛋白工艺学”教学改革研究

唐文婷,蒲传奋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植物蛋白工艺学”是粮食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立足于专业课教学的特点,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分析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教改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植物蛋白工艺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粮食工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粮食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粮油产品加工、粮食生产技术管理、粮食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植物蛋白工艺学”是粮食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以“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等课程为基础,主要介绍植物蛋白质结构与特征的基本理论、研究现状、功能特性及其应用、主要植物蛋白产品的生产工艺原理,以及高新技术在植物蛋白加工中的应用;该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总结了青岛农业大学近几年“植物蛋白工艺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新型培养目标的设定意义及相应的教改措施。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据问卷调查发现,粮食工程专业学生对“植物蛋白”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相关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与社会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部分学生认为,教材理论部分未能及时跟进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课本内容较实际生产情况滞后;此外,一些学生不能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轻实践重理论;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实验课的教学偏向验证性试验,甚至部分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不愿探索求新,这使得实际的实验教学效果偏离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在社会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具有先进的科研、生产仪器设备,而在校学生不会或不能熟练操作这些仪器、设备,造成实习生、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能较好满足用人单位的期望,影响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目前,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理论教学内容未能及时更新,前沿性不够

目前,选用的理论课教材是于2010年出版的《植物蛋白工艺学》,该教材内容立足于经典理论、传统工艺,对植物蛋白领域的科学问题进行了较好的阐述。但因该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植物蛋白的相关研究理论、研究手段不断更新。因此,课堂讲授要随之创新和改革。例如,教材中关于豆制品的加工,主要介绍了传统的点卤、凝固工艺,而目前已有将乳酸菌发酵、控释型乳化剂等技术应用于豆制品加工中的实例。课堂讲授内容应与时俱进,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

1.2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该课程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单项实验技能和验证相关知识。例如,做“豆乳制品的加工”实验仅关注工艺操作,而较少涉及过程分析和产品品质评价和改进;做“面筋品质评价”实验只去分析试验结果的好坏,不去思索样品来源及处理工艺对其产生的影响等。教学中缺少将各知识点有机联系的实验培训,缺少让学生自行进行系统学习、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的实验内容缺乏挑战性,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对实验重视不够,从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1.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亟需更新

目前,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和流程基本类似。理论课上,教师常采用板书结合多媒体形式进行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主观能动性不高;实验课上,教师讲解基本原理、实验方法、注意事项、计算方法等,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只需按照给定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操作。这种“照单抓药”式的教学,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亟待改革,以改变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良等问题。

1.4教学环节的管理体制和绩效评价体系问题

近年来,青岛农业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也相应地增加投入,但在具体操作中,传统的管理观念和尚不完善的资源配置仍使得有限资源无法共享。建立一个新的、高效的实验教学管理运行体制是当务之急;此外,缺乏对学生的实验成绩和教师的教学绩效行之皆准的评价体系。因此,以培养新世纪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素质为主线,更新“植物蛋白工艺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按应用型为先导化的要求组织教学,以重组教学资源为关键,以提高师资水平为重点,建立有效合理的教学管理体制和绩效评价系统,是“植物蛋白工艺学”教学改革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和重点。

2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意义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青岛农业大学粮食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检测评价的基本依据,也是该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挥棒。“植物蛋白工艺学”是青岛农业大学粮食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在授课过程中立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力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与体系,追踪国际植物蛋白行业的发展动态,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绩效评价4个层面,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粮食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2]。

2.1符合学生学习目标,有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教师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储备,适当结合生产、科研实际,提出一些新问题,激发学生对该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其今后就业或进一步学习深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2有效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艺类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所设计到的产品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植物蛋白加工原料主要涉及小麦、玉米、大米等谷类和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甚至还包括藻类蛋白和叶类蛋白。加工原料不同,加工工艺各异,不同的产品和工艺又需要具有各自结构特点和操作规程的加工设备。包含有图片、动画和生产录像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将实际应用中各类植物蛋白的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和所使用仪器设备的运行原理和内部结构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较为抽象的理论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真实再现实际加工过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中增设设计性实验,引入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如要求学生设计新型植物蛋白类产品,对植物蛋白加工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实验以设计为主,讲究实验的完整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及社会实践转化为应用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和择业竞争力,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构建有效联系,缩短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提高就业自信心。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栽培性、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3]。

2.4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

人才培养的关键和基础在于教师,学历教育使得一些教师理论储备丰富而科研经验不足,反映在教学上即不能体现出知识体系更新换代的特点,不能把最新的信息和技能带给学生,如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兼具教学与科研能力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和到实际生产一线进行学习和交流,建设一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的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团队。

3 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3.1重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紧跟学术前沿的教学体系

任课教师大量阅读本专业的最新研究论文,密切关注国内外植物蛋白行业的发展动向,收集并整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传授给学生,编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实验教材。授课将课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之与应用挂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精炼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内容,使其与理论知识同步。为了帮助学生就业,并为大四的毕业论文和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增加专业方向的设计性实验,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应用能力。实验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从实践中发掘选题,突出知识性、应用性和个性化培养的特点。

3.2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的口头传授模式,鼓励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元化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如制作网上课件、构建网上虚拟教室、网上师生互动等网络教学资源。在理论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总结文献、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搭建知识结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3优化实验配置,最大限度的实现共享

依托学院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实验室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资源匮乏问题。协调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保证开放性实验的进行,并实现相近专业的开放、共享。进行实验室开放,同时进行实验开放,即推行“实验内容开放+实验时间开放”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发挥学校实验中心的示范功能,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合理共享、合理购置、统筹安排,解决资源匮乏问题[4]。

3.4构建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重新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学生考核评分规则,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试中避免试题命题的机械性,增加反映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理论试题。从实验设计的新颖性、实用性、现场实验考核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评定。同时,通过各种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责任心,最大程度地受惠学生,建立能反应教学系统中各个环节实际情况的、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5]。

3.5建设理论和实践能力并重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有经验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理论课教师必须承担一定量的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通过在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业进修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或到兄弟院校学习观摩,到相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加强专业交流,加速队伍建设,使更多的教师成为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具备较高的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应用能力,从而建设一支适应专业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1]张雅娜,郭元新,杜传来,等.粮食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农产品加工(上),2015(9):41-45.

[2]华小洋,王文奎,蒋胜永.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91-94.

[3]朱水根.产学研集成创新模式与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J大学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 [J].中国高教研究,2013(3):71-74.

[4]冯小燕.地方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置及路径选择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89-193.

[5]李丹,翟爱华.《粮食加工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性研究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214.◇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Plant Protein Technology Targeted on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TANG Wenting,PU Chuanfen
(Food Science&Engineering College,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109,China)

Plant Protei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of cereal engineering.In this paper,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aiming at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s explor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teaching are analyzed,and the measure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are raised in this paper.The teaching reform will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Plant Protein Technology;applied talents;teaching reform

G642.0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6.06.051

1671-9646(2016)06b-0078-03

2016-05-09

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教学研究项目(XJG2013159);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课程建设项目(YZD2015015)。

唐文婷(1981— ),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粮油加工。

猜你喜欢

工艺学应用型理论
脑工终结时代的来临:通用人工智能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
坚持理论创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关于材料工艺学教学实践与改革的相关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藏族工艺学的历史渊源及其相关藏文伏藏文献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