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趣横生的民间派对

2016-03-28陈旭霞

当代人 2016年3期
关键词:元曲杂剧小令

陈旭霞,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研究。有《元曲与民俗》《阅微草堂笔记鉴赏辞典》等多部专著出版。曾主持和参加国家、省等社科基金课题多项。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天津日报》《河北学刊》《北京党史》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辛勤耕耘了一年的农人,在这个丰收的节日里,一边饮酒,一边作乐。笑声、喧哗声一阵接着一阵,纯朴而其乐融融。

元曲中描述的民间酒宴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参加人数少,在室内或室外举办的私人小型酒宴;一类是参加人数相对较多的集体型酒宴。两类酒宴均在加强亲情友情、怡享天伦之乐。

室内私人酒宴,如刘唐卿杂剧《降桑椹蔡顺奉母》第一折蔡员外与邻里的赏雪酒宴:

时遇盛冬天气,朔风大凛,密布彤云,纷纷扬扬,下着这国家祥瑞。老夫今日在映雪堂上,安排酒筵,请几个年高长者,赏雪饮酒,取一时之乐。

[天下乐]正值着千稔年光瑞雪飘,正好饮香也波醪。将珍羞摆列着,乐醄醄宴赏直到晓。宝鼎内香篆焚,暖炉中兽炭烧,俺可也尽开怀无处讨。

密布彤云遍九霄,飞空四野剪鹅毛。羊羔酒泛歌金缕,共享丰年乐事饶。

酒宴上觥筹交错,吟诗唱曲,笑语欢声,乐趣无穷,可见元代人酒宴的富丽、热闹、隆重、喜庆。

当然,酒宴的档次、规模和形式也会因经济的贫富或举办者的喜好而有差异。如同样是祝寿酒宴,无名氏杂剧《瘸李岳诗酒玩江亭》第二折牛员外为妻子赵江梅祝寿酒宴就办得富贵而豪华:

今日个寿筵开玳瑁尊席,酒频斟玉斝金杯。摆列着齐臻臻多娇媚丝竹笙簧,盘堆着美甘甘香喷喷珍馐的这味美,呀、呀、呀,安排着香馥馥喜佳肴异品堂食。

王恽小令[越调·平湖乐]《寿李夫人》中的祝寿酒宴清新雅逸:

南枝消息小春初,香满闲庭户。见说仙家旧风度,寿星图,瑞光浮动云衢婺。绣筵开处,散花传琖,彩袖不曾扶。

南枝,指梅花;云衢,天街;婺,古星名,即女宿,此处用作对妇人的颂称;绣筵,豪华的筵席;散花传琖,传花饮酒的游戏;琖,同“盏”,一种玉制酒杯。这场祝寿宴休闲而活泼,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心灵上的感动。

元代的酒宴不仅讲究排场,举办酒宴的事由似乎也特别多,如马致远杂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中任屠的生日酒宴、满月酒宴,王实甫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第二本第二折老夫人的“赖婚”酒宴、第四本第三折长亭上的送别酒宴、第五本第四折的婚庆酒宴,关汉卿杂剧《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谢天香与柳永的和好酒宴,关汉卿杂剧《温太真玉镜台》中王府尹设计调解温峤与刘倩英的水墨宴等。通过这些宾朋满座,或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或逞气斗酒,烂醉如泥,或对酒吟诗,推杯换盏的酒宴,我们看到了元代市民生动的生活画面。

还有一种平日里邻里之间的聚会宴,虽然规模小、参加的人数少,但亲和、淳朴,充满着强烈的生活情趣和浓浓的泥土气息,如关汉卿小令[南吕·四块玉]《闲适》: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这类小酌型的聚餐既无达官贵人迎宾娱客、妙舞笙歌的豪华奢靡场面,也无文人雅士宾主饮宴、传杯换盏的繁缛礼节,一切都是那么简朴,然而又是那么融洽和谐,那么真诚、热烈。虽然酒是自家酿的,酒具是简陋的老瓦盆,饮食是大家凑来的,客人是山僧野叟,但菜肴却不少,有酒、有肉、有鸡、有鹅,大家笑呵呵,乐陶陶,反映了元代人的放达境界、元代崇酒的民风。更有趣的是这种酒聚,不是主人礼仪性地宴请客人,而纯属一种友人们“打平伙”式的聚餐,没有宾主之分,没有高贵与卑贱之分,这在特别讲究礼仪的府第和官场是难以见到的。你出一对鸡,我出一只鹅,他带几样自种的蔬菜,大家动手,既做主人,又做客人,这种老友平等而真诚的相聚,快活而有趣。

集体型民间酒宴描写,元曲中也有不少,典型的如无名氏小令[正宫·塞鸿秋]《村夫饮》:

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管什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打的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村夫宴饮,不拘形骸,尽情而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无拘无束,直吃得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任凭你狂歌轻唱,手舞足蹈,开怀大笑;不管你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不分彼此大家都在地上跪坐。没有什么丝竹管弦的声音催促,一直吃到火红的太阳从西天坠落,喧闹、欢乐,把盘碗碟瓶打得粉碎,无节无制,无所顾忌,真实地反映出了元代村民间淳朴的人情。

元曲吟诵的渔家酒宴也豪放而热烈。如盍西村小令[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在美酒醉人的芳香中、在暂时温饱中,渔民们的“难”烟消云散。这样的酒是用来稀释和消解生活中的苦难的。

农业的收成直接决定人们衣食的丰歉。因此,每年的社祭活动颇受重视。据《孝经》说:“社,土地之主也,地广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礼记·外传》说:“社者,五土之神也。”社祭是我国自古以来土地崇拜的表达方式,一般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每年春社秋社祭祀神灵之日,往往是城里城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妇孺悉就,饮酒场面极为壮观。元曲详细地记录了这种热烈而喜庆的场面。如白朴残剧《李克用箭射双雕》:

[中吕·粉蝶儿]赛社处人齐,一个个恁般沙势,直吃的浑身上村酒淋漓。手张狂,脚趔趄,吃的来吐天秽地。着人道村里夫妻,但行处不曾相离。

[快活三]俺这里村庄儿上会亲戚,当村里做筵席。醇糯酒整做下两三石,有肉腥无羊膻气。

[朝天子]就着这瓮里,碗食,一个个查手缝无拘系。俺从早晨间直吃到日平西,都灌的来醺醺醉。有他那牛表嘲歌,沙三争戏,舞的是一张掀乔样势;再有什么乐器,又无他那路歧,俺正是村里鼓儿村里擂。

这样热烈欢快、散发质朴气息的热闹场面,在元曲中还可找到,如王恽小令[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霹雳弦”,指霹雳琴上的琴弦。据唐代柳宗元《霹雳琴赞引》载:“霹雳琴者,零陵湘水西,震余枯桐之为也。……是琴也,既良且异,合而为美。天下将不可载焉。”这里泛指各种弦乐器。“壤歌亭”在平阳城北三里,古时那里有击壤亭。唐尧时有《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歌,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社祭过后,社坛上的香火之烟渐渐变淡,大群争食祭肉的乌鸦果腹后也纷纷离去。

辛勤耕耘了一年的农人,在这个丰收的节日里,一边饮酒,一边作乐。笑声、喧哗声一阵接着一阵,这热闹的场面配上击壤亭外如画的青山,使人觉得纯朴而其乐融融,仿佛回到了上古的唐尧时代。勤劳、乐观、充满活力的村民,既以酒愉悦人生,满怀信心地创造当前的和未来的美好生活,又十分尊重也十分享受自己古朴淳厚的习俗。

编辑:郭文岭endprint

猜你喜欢

元曲杂剧小令
闲吟小令
掉坑
多面人生
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论元代【天净沙】曲词的特点及意义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清代杂剧的研究
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对同名小说创作的独特贡献
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权意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