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特殊学生进行个案管理浅析

2016-03-28吕佰万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泉州36233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特殊学生辅导员高校

吕佰万(福建师范大学 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泉州 362332)



对高校特殊学生进行个案管理浅析

吕佰万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泉州362332)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网络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得各类信息,但却缺乏理性的分辨能力,尤其高校特殊学生,导致高校学生工作变得更加突发和不确定,亟需吸收传统领域的精华理念,创新方法,立足本职岗位,整合现有资源.本文从辅导员在特殊大学生中的作用入手,利用个案管理进行探索特殊学生问题的解决之道.意在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利用综合资源独立的解决问题和达到自我科学管理并实现助人自助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特殊学生;个案管理

1 引言

所谓特殊学生群体,通常是指自身情况或是家庭环境等具有特殊性,与正常学生有着较大的异行为群体.[1]特殊群体的部分学生往往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存在各类问题,容易产生自卑、逆反、悲观、困惑、自大等不良的心理,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很大危害,严重者可能还会出现“马加爵事件”.

特殊学生群体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弱势群体,在校园及社会中存在较高的不稳定因素.以往对特殊学生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就国内目前研究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在理论研究依据上,多为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将个案管理方法介入特殊学生教育研究的较少;第二,群体性的研究较多,个案研究相对较少,对个体差异容易忽略.第三,研究结论的实际应用上,普及性不强.作为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上,应立足本职岗位,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结合群体观念,转变研究方法方式,关注特殊学生个体,研究差异,整合资源,将特殊个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上,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2]

个案管理是个案工作的拓展,将个案管理专业化的理论方法应用在高校特殊学生管理中:辅导员是个案管理者,特殊学生是案主,辅导员可以采用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措施,充分发挥周边资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位”对特殊学生进行关爱和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利用周围资源独立的进行解决问题和达到自我科学管理,助人自助的效果.[3]本文通过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例子对特殊学生个案管理进行探讨和浅析.

2 案例概述

小李(化名),女,大三学生,来自农村,家庭贫困,其父亲是做苦力的工人,母亲在家务农,家里经常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例如:初中时,小李的弟弟经常被校外的人打,有次被打得很严重,最后只能退学;家里的一口井被人下毒,报案后其父亲出去工作时,其母亲又被人打残.小李从小生活在矛盾重重的家庭当中,性格也变得孤僻.2月份的一个周四晚上,小李找我请假,问其原因,却回答只是不想去上课,作为辅导员我没有批准.结果导致她情绪高涨,当天晚上到处发表攻击性的日志和说说,第二天早上便直接旷课.周六她去福州某大学找同学玩,被人用羽毛球拍打到头,周日回学校时,因为公交车紧急刹车,小李头部受到剧烈的碰撞.回校后在晚点名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及时送去医院检查.在此之后小李便不理会老师、同学、朋友,不和任何人说话,也不说明具体发生什么事,只是一直哭,一直旷课.后来在其家长和我的努力开导下,小李才道出原由:诸多事情发生在一起,她接受不了,表示对大学很失望,对朋友失去信心,感觉自尊心很受挫.

3 案例分析

3.1生活中存有负性生活事件,且个性特征较为敏感、多疑

家庭的不和睦,导致其对人有一定的敌意情绪,家庭经济困难和出现的变故往往导致学生肩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自卑情绪,在思想、生活、学习、情感上常感到压抑,并且该生的自尊心较强,有时会有较偏激行为,例如:拒绝临时困难补助;请假被拒绝,她就觉得很没面子,通过逃课挽回面子;家长和老师去宿舍看她,让她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没面子等,这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学习动力不足,人生目标不明确

刚踏入大学,还未适应大学生活,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大学思想上的包袱变轻,自我控制能力差,思想出现松懈,再加上没有新动力则很容易迷失自我.人生价值选择与取向极易受到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和新兴媒体传播信息多样化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及变化,甚至出现价值迷失.

3.3迷恋网络世界,现实人际关系淡漠

在高中时,该生渐渐养成严重的迷恋网络的不好习惯,而且喜欢和陌生人聊天,渐渐地喜欢上逃课去上网,不相信现实中的朋友.进入大学后,经常在网上和同学交流只问了句“你好”就下了,并且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和对同学等一切的看法,通过新兴媒体毫无保留地、很直接地写在空间日志上,而且远离了以前的好友,在现实中没有找到合理的发泄方式,对前途和理想丧失信心,开始依赖于通过网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4被抑郁、焦虑的情绪所困,缺乏有效地解决问题行为模式

思想情绪波动大,缺乏顽强自信的抗挫能力,容易受小事影响心情.进入大学后,对环境未适应、与同学交流不畅等原因,导致她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在现实中很希望能够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但又对自己的表现感到失望,情绪波动大,经常失眠,喜欢上网找陌生人聊天.对自己不自信、对前途悲观等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4]

4 具体解决措施

4.1精神分析疗法的宣泄引导

针对小李痛苦的陈述与表现,首先积极引导其尽情地宣泄,将其内心的痛苦诉释放出来,从而减轻内心深处的紧张和不安(例如当情绪焦虑痛苦时,用笔记下自己当时的感受),并对小李的宣泄给予积极关注和理解.其次,通过真挚的感情交流,结合小李的挫折经历,启发其慢慢走出心理困境,走出家庭的困扰,让其认知到:农村家庭的大学生是家里的骄傲与希望.[5]

4.2引入认知行为疗法对其非理性信念进行矫正

让其认识到早年负性事件对自己的影响,重新看待自己的性格及自我评估,重建认知结构.引导小李进行自我调节——活动转移法:通过参加有意义的文体活动或青年志愿者活动,用欢乐和收获冲淡心中的郁闷;多维思考法:心理学认为,当受到外界刺激、情绪不能自主时,排遣这种情绪的关键是冷静与理智;自我安慰鼓励法:人就像心电图一样,如果都是一帆风顺,那就糟糕了,正是因为有起伏,人生才丰富,当你到达低谷时,你要相信无论往哪个方向,你都是向上的.

4.3心理强化法助其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

对其表现好的行为,不定期的进行表扬,如:上课未逃课、坚持上完课,遵守课程纪律、未玩手机等,课后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等.用放大镜看她的优点,让其了解老师和同学们一直在关注、关心她.

4.4采用人本主义心理学进行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6]

以学生内在心理世界为核心,顺应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以及个性差异,达到激发学生的潜能、引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认知、情感、动机等心理动机对行为的制约影响.积极引导,帮助其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和规划,并对大学的生活、学习进行分析,做好详细的大学职业计划.

经过一学年时间跟踪观察,小李同学发生可喜的变化:渐渐意识到自己在性格中的缺陷,并努力在生活中克服自己的“敏感“和“多疑”,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如:听创业计划决赛,参加辩论大赛,参加商务谈判比赛等.在专业的活动中,积极帮忙;对自己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很多方面都尝试着努力做到最好,比如:第一次去自习室学习,第一次去图书馆读书.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期末获得三等奖学金,并通过英语4级考试.

5 经验与启示

李某同学的案例是典型生活在特殊家庭的特殊大学生,因自身心理素质自卑而导致的人际交往困难,生活中遇到的诸多不顺,加重了她性格中的缺陷,致使她的孤独感加重,虽然李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在高校众多的学生中,特殊学生仍然占据着大部分,可能成为威胁校园和社会的不稳定因子,这就要求我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她们身上问题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的结合体,如何做好特殊大学生的工作,真正的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李某的案例给大学生的工作以深刻的启示。

5.1多方位关注,切实做好“三个层面”

及时更新新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势在必行,做好多层次心理保健,首先第一层面,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运用“传帮带”,通过定期对党员、学生干部、各班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与交流,发挥他们在同龄人心理趋同的特点,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第二层面,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的知识理论水平,并科学地运用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疏导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失恋、情绪抑郁、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第三个层面,多与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交流,共同协作,建立信息通道,一旦发现学生有心理危机现象,适时运用心理干预预案,本着以“学生为本”,坚持生命安全第一,家属共同协作的原则,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应对与处理.

5.2多方位沟通,坚持以“学生为本”

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里除了与学生本人加强交流与了解以外,要自我觉察及保持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互相沟通,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7]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从而比较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减少心理辅导的盲目性,有利于及时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有些大学生面对考试时,会有恐惧感,可在考前一段时间就开始开导她,平和其心态,做好考前复习,在考试后学生成绩有进步了,一定要及时亲自给学生家长报喜,通过父母给学生以支持和鼓励,这就是“家庭激励”法.

5.3多方位提升,既利己又益于生

作为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管理的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应当关注特殊学生个体,研究差异,整合资源,将特殊个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上,在学生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充分的做好特殊学生的个案管理工作,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把握好自身既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又是“心理医生”的角色,在工作中,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开拓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要做到课堂上是学生的“良师”,在课后是学生的“益友”.

参考文献:

〔1〕张俊.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与管理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13—14.

〔2〕高灵芝,杨洪斌.个案管理应用于社会救助的优势与思路[J].东岳论坛(社会学研究),2010(9).

〔3〕[美]伍德赛德,隋玉杰.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社会服务传输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任娟.特殊家庭学生转化工作案例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5〕李萍.特殊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辅导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39—40.

〔6〕姚瑶,金子煜.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校个性化教育工作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2013(10):82—83.

〔7〕吴青枝.心理辅导员的自我觉察及保持的思想理论教育,2003(11):25—2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6-0234-03

收稿日期:2016-03-23

猜你喜欢

特殊学生辅导员高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管理及心理干预方法探讨
浅谈特殊学生在歌唱教学中对歌曲的情感表达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特殊学生教育方法的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