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改革进程中学籍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2016-03-28丁国勇南京审计大学教务委员会江苏南京211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籍管理探索与实践学分制

庞 勇,丁国勇(南京审计大学 教务委员会,江苏 南京 211815)



学分制改革进程中学籍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庞勇,丁国勇
(南京审计大学教务委员会,江苏南京211815)

摘要:高校学分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从学籍管理制度设计、学籍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学籍管理理念转变等方面对学分制改革进程中学籍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分制;学籍管理;探索与实践

学分制最早起源于美国.1870年至1880年间,随着选课制的兴起,一些美国大学开始使用学分来测量单位教学时间,后来又使用学分来定义毕业标准,学分也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财政拨款的标准,由此学分制正式形成.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学分制有着多方面优点,从学生角度,一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照顾到个体差异;二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自主调节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三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加快人才培养.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实行的是美式的学分制;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采用的是原苏联大学的学年学时制;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逐步实行中国式的学分制.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迎接教育全球化的挑战,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要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为科学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其过程将仍旧漫长.

我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学分制改革探索,经过了十多年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学分制改革进程中的学籍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

1 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设计与宣传

学籍是学生归属学校的一种身份的法律认可,学生取得学籍后可以获得学校相应的教学资源.学籍管理就是对学生的学籍取得、变更以及在校期间的各种学习行为的规范的管理.在学分制改革进程中进行学籍管理,首要的任务是将学分制的理念融入到学籍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第一步就要进行学分制条件下学籍管理相关制度的设计与完善,使之能够满足学分制改革的需要.

1.1学分制下学籍管理制度设计要以上级部门学籍管理相关文件作为依据

高校进行学籍管理,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基本依据,特别是2005年颁布执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共六章69条,其中专门有一章“学籍管理”共六节33条,涵盖了入学与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结业与肄业等学籍管理的核心环节,学校必须要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范本来制定各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同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有可能颁布一些单项工作的规定,比如“规范转学、转专业工作的规定”等,在制定或修订学籍管理规定时也要一并考虑.

1.2学分制下学籍管理制度的设计还要结合已有学籍管理制度和学校实际,考虑新旧制度过渡期间的处理办法

高校在修订或重新制定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进行调研,学习借鉴其他高校已有经验,在设计自有制度时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考虑好原有制度与现制度的衔接,必要时还需要制定过渡办法.比如,实施弹性学制要修改学习年限,那么对于在校学生必须要执行原来的最长学习年限,或者是在新旧两种制度中对学生更为有利的那种.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应该是由一系列规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构成,以《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为主干,辅以各项具体事务的实施细则,比如《转专业工作细则》、《辅修管理细则》、《奖励学分细则》、《学位授予细则》、《重修管理细则》等,对于某些短期内可能会进行局部调整的制度,还需要注明“试行”、“暂行”,明确各种类型具体事务的标准、要求和流程,更加利于学分制下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

1.3要加大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

利用多种渠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籍管理制度的宣传,主要包括以下方式(1)通过教务在线等网络媒体,及时发布学籍管理规定及其相关实施细则;(2)印制学籍管理规定的各种宣传册、宣传板、单行本或将其整体纳入学生手册;提取学籍管理的20个关键词印制新生导读;(3)对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宣讲学籍管理规定的要点,促使他们学透、弄懂各项规定;(4)对全体新生进行学籍管理规定培训,将其纳入入学教育环节,并建立题库组织考核,检验学习效果;(5)通过电话及当面咨询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学籍管理制度的广泛宣传,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知晓与自身紧密相关的毕业、学位、转专业、主辅修、选课等政策,从而更好地规划大学学业、成人成才.

2 学分制学籍管理工作运行机制探索

学籍管理工作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环节,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为适应学分制改革,需要对学籍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改造和创新,从工作运行机制方面进行探索.

2.1数据一致机制

学籍管理工作的重点,概括起来是“一头一尾四注册”,一头指的是新生工作,一尾指的是毕业生工作,四注册指的是学籍注册、学年注册、学历注册和学位注册,只有把这个“一一四”抓好抓实,才能够保证学籍管理的运行秩序.在这“一一四”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因此,需要构建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学籍管理信息平台,便于学生学籍信息的及时更新,要形成学籍异动的定期数据同步机制,使学生学籍数据与教育部“学信平台”保持一致.

2.2选课指导机制

按照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可以通过学籍管理平台中的选课系统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学习时间,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而学生选课往往具有一定的从众性和盲目性,多选课、少选课、选错课的现象一直存在.因此应该建立学生选课指导机制,发动二级学院、学业导师、辅导员,在每学期选课阶段前召开课程咨询会,详细向学生介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选课系统中要详细介绍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先修课程、课程目标、课程介绍、课程大纲,选课对象要求等详细信息;学生选课分阶段、分类型进行,整体选课工作结束后还要梳理全校学生选课情况,对于选课学分过低、过高的现象及时反馈给本人.通过选课指导机制,规范学生的选课行为.

2.3学业警告机制

学业警告是指对学生的学业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有异常学习状况的学生予以警告的一种机制.在学分制条件下,对学生每学期所获学分数进行审核,达不到所选课程总学分数70%的,给予学业警告.学业警告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生本人、家长或者监护人以及所在学院,并予以通报.对于“连续三学期受到学业警告,或者在基本学制内累计受到四次学业警告”的学生,给予退学试读处理.学生被学校做出退学试读处理后,其所在学院应会同学生、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共同为该生拟定详尽、可行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以作为退学试读期满考核的依据.通过学业警告机制,能够精确定位学习困难学生,及时给予信息反馈,校、院、家三方联动,共同关心学生学业发展.

2.4快速通道机制

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或延迟毕业,条件就是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要弱化固定年级的概念,以学生修得的学分数作为学籍变动的依据.优秀学生可以提出提前毕业的申请,由学校、学院一起为其制定学习方案、进行选课指导,在学生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实践环节后申请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在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允许提前毕业,这就为优秀学生的成才提供了一个快速通道.自2009年实施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以来,我校已经10多名学生通过快速通道顺利提前毕业,其中大部分同学顺利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

2.5毕业预审机制

虽然学分制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或延迟毕业,但在基本学制内如期毕业的学生仍占90%以上.在实施学分制后,学生选课自主性变大,所有课程学习都由自己安排,未免会出现漏选课、错选课的情况,还有一些学生在进入毕业年度仍存在学分未修满、课程未通过的情况.此类问题可以通过实施毕业预审机制来解决.毕业预审机制是指对学生是否达到毕业学分要求情况进行审核,包括学生自审、学校统审两个方面,其时间安排在第六、七学期.学生可通过学籍管理系统查看到必修课已修学分、选修课已修学分、学分绩点、等级考试通过情况以及毕业学位要求标准,进行自我核对;学校也通过该系统审核每位学生的课程、学分修得情况,对必修课未修读、选修课学分未满、学分绩点过低等情况的学生给予信息反馈,促使其及时选课、认真学习,以期顺利按时毕业.

2.6学分认定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出国(境)交流项目,进行1个月至1学年的交换学习.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积极推进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实施大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到2020年,高水平大学本科生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达5%以上、其他院校达3%以上.……”.在学分制条件下,对于这种在国(境)外获得的学分,就必须要有相应的转换或认定机制.学分认定机制主要包括外方课程的认定、外方成绩的认定,比如对于外方课程与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相同或相近的,可以直接进行课程认定;对于外方课程与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不一致的,可以认定为选修课;对于在外交换学习期间参与的实践和获得的奖励,也要有实践和奖励学分与之对接.对于成绩的认定要制定等级制和百分制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合理的学分认定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安心出国(境)交换学习.

当然,除了以上的这些工作机制外,还有主辅修专业机制、奖励学分机制、课程替代机制等一些学籍管理的运行机制.通过这些机制,保障学分制下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学分制学籍管理工作理念

学分制改革进程中,学籍管理工作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无疑对学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籍管理人员在努力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的同时,还需要确立学籍管理的工作理念,即公正意识和服务意识.

3.1公正意识

公正意识,就是管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认真办事或执法.学籍管理人员是学籍管理制度的执行者、监督者,而学籍管理的许多环节如转专业、学业警告、毕业、学位等,都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递条子”、“打招呼”、“走后门”的想法,在此情况下,更要保障学籍管理的各环节的规则透明、信息公开、程序公正,有效提升学籍管理工作的威信,从而消除不公、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3.2服务意识

学籍管理工作虽然属于管理范畴,但其所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在学分制下,学生自主性增大,与之对应的就是“管理”难度成倍增加,学籍管理人员经常要对学生的各种咨询进行解答,为学生办理学生证件、学籍证明、成绩单等,其实质是为学生“服务”.因此,学籍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梳理为学生服务的事项、办事流程,制定办事指南,专门设立办事大厅或办事窗口,主动、热情、耐心的为学生服务,在“教学育人”之外真正实现“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

4 结语

学分制不是新事物,但在现阶段对许多高校来说仍是新事物.由于理论储配不足、资源限制、外部政策因素等种种原因,高校还不可能一下子就实行彻底的或“完全的”学分制,学分制改革必然是一个过程,并且还将持续一个很长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学籍管理工作就要坚持紧紧地适应学分制管理的需要,坚持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形成制度体系,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流程、工作机制,不断转变、更新、确立工作理念,使学籍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个主战场,从而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樟杰.高等教育管理的新认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刘旭东,薛素萍.高校学籍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05):50-51.

〔3〕罗春燕.中国高校学分制现状与改革趋势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45-48.

〔4〕赵雄辉.普通高校学籍管理政策之演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6):42-44.

〔5〕沈徽青.推行学分制改革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06):109-112.

〔6〕李丽,颜萍.推动和完善我校学分制改革下学籍管理的思考 [J].高等理科教育,2007(02):99-101+110.

〔7〕韩磊磊,源国伟.中国高校学分制30年——大学教学制度改革讨论述评[J].高教探索,2008(04):62-67.

〔8〕王兴平,廖丽云,巨能攀,韩才义,杜小平,吕志文.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籍管理预警机制实施探析——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03-106.

〔9〕乐娟,徐峰,吴华英.学分制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5):201-202.

〔10〕别红桂.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2011(01):88-89.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6-0231-03

收稿日期:2016-03-30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课题(2015JSJG201)

猜你喜欢

学籍管理探索与实践学分制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