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装饰艺术欣赏漫谈

2016-03-28邵浩恩

景德镇陶瓷 2016年6期
关键词:作画艺术作品国画

/邵浩恩

陶瓷装饰艺术欣赏漫谈

TAO CI ZHUANG SHI YI SHU XIN SHANG MAN TAN

/邵浩恩

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陶瓷绘画的表现形式与中国画最为接近,只不过是材料和操作过程不同;一个是纸上作画,一个是瓷上作画。一个是国画颜料以及水墨调配,一个是陶瓷颜料。一个是要装裱而另一个是要经过窑炉高温则完成操作。陶瓷绘画固有瓷上国画之称。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画是用水与墨来调配层次的。它以墨作为主要材料,根据水分的多少分为焦墨、浓墨、重墨、干墨和清墨,画出不同的浓淡层次,与之不同的是,陶瓷青花则是采用一种天然钴料为色彩在白色的瓷坯上作画,艺人巧妙运用分水技法晕染出不同的层次,最后在高温中成瓷。在陶瓷艺术作品中,青花山水瓷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比较二者发现在笔势、构图、气韵、神采上都颇为相似。以至于青花瓷被称为瓷上的水墨画,可谓不折不扣的“姐妹”画。

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和修养,作为陶瓷艺术的工作者,不断地去欣赏名家名画,品味画中的神、情、意、趣,在欣赏中感觉画之音,有益于开拓自己的思路。如果艺术创作是精神生产的话,那么艺术的欣赏则属于精神的消费。只有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才算是创作活动的全部。作者和欣赏者通过作品为媒介,沟通、交流、传达、接受、拓展、反馈,发挥着互动效用,同时也在互相促进中提高发展。欣赏并不仅仅是被动地、静止地接受,应当说欣赏也是一种创造,如同艺术家在创作时一样,要有形象思维。作品只是引发欣赏者艺术想象的导体。正因为如此,艺术欣赏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不仅是着眼点、钟情点不尽相同之故,也由于人们素养、阅历、情绪、审美情趣的差异,而造成看到看不到,感兴趣不感兴趣的问题。同样,从千百年前的艺术作品中还不断会有比前人更多新的发现,也说明欣赏是人们的一种创造性精神活动。德国作家歌德说过:“鉴赏力不能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取法乎上”。要通过优秀作品的观摩学习、潜心体会,来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神陶瓷绘画艺术排斥自然主义的逼真描绘,不仅不是它的缺点,反而是其艺术魅力之所在。“神”是指绘画不受客观物像所拘,作者通过画面表达内心感情、精神气度、喜怒哀乐,或生动地表现画面中物像的引人入胜的精神状态和情趣。它有作者绘画的明显特征,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关于欣赏和评价绘画的优劣问题,宋代苏轼一针见血地指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说只注意于外形的像不像,是不足以论画的,论画要以追求神似为宗旨。神似论不仅是陶瓷绘画吸收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也是民族审美观的精华。理论当然是来自实践的,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线造型,大胆概括提炼;讲究虚实相生,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艺术手法,比如舍弃背景,留有空白,单线勾勒,水墨写意等等,都使得艺术更加纯美精粹。而这一切在陶瓷绘画艺术中都有着完美的体现。

情在状物与传情的关系中,陶瓷绘画崇尚的是主情说。艺术家是多情善感的,他们是怀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激情面对大自然的,所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含情脉脉,乘兴挥毫。炽烈的情思,通过自如的笔墨,落在陶瓷载体上,物化为艺术作品。所以,凡是好的艺术作品总是充满着诗情画意,洋溢着充沛的感情。“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正是如此。画家情之所钟,动人的艺术品质自然流出,情景交融,意趣横生。我很欣赏乔生的马图《月光小夜曲》,具有一种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邓碧珊的《虾趣》,则跃动着蓬勃的生机。而王大凡的《麻姑献寿》,麻姑画得像山姑般纯朴而俊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大干世界,以艺术家的眼睛,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东西,行诸笔墨,以其丰富的艺术美,美化生活,美化人们的心灵。

意运思立意是陶瓷作画的关键。讲究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思想的优良传统。所谓意境,是通过严密、巧妙的构思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在画中形成一种境界,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生发升华至诗的境界。画论中说“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能纵横中度,左右逢源”。一幅画,不仅是事物的单纯外在形象的描绘,而是要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过富有意境的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赏者领略会心。意境是比直观给人更多更深的东西,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意能唤起人们的联想,余味无穷,越看越有意思,越有琢磨头。比如王琦的《樵夫》,画面一农夫打完柴回程,一路上带着笑脸,让人联想到农夫满载而归的心情。欣赏画面艺术美的同时,可以引发出无尽的意趣。

趣“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是对生命的一种感知,一种审美感觉上的自足,在陶瓷绘画中是十分重要的审美范畴。“趣”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疾也”。古意为“取”,也就是取舍的意思,“赴”如“趣利”、“快”如“趣行”等等。用今天的话来讲,“趣”既好玩又有味,惹人发笑耐人寻味的意思。也就是说无论哪个画种,若画中无“趣”则不能称之为佳作,有许多有名气的陶瓷作品,它们鲜活有趣的形象并不是随便就能画出来的,而是来自生活的趣味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趣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包含的多层次的、能够激发人们丰富情感体验和美感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不仅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是这些因素有机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升华了的审美特质。正如“趣味”这种特质在绘画中不单纯是语言的诙谐、动作的夸张滑稽、情节的荒诞可笑,它是造型艺术语言所能传达的特有的、用逻辑语言难以完全表达清楚的,具有很大包容性和强烈美感力量的审美信息,是一个模糊的感受集合。它不是物质的,但客观存在;它可以感受、体会到,但难以言说;它是感性的、具体的,却不违背情理;它不是艺术形象本身,却离不开艺术形象。例如,陶瓷绘画艺术中的“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创作,它实际就是趣味结合模式。

陶瓷装饰艺术的欣赏并不是简单的观图,它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神、情、意、趣”。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豪放不忘精微”往往在细小的部分更能体察作者的绘画能力。“六法”精论,千古认同,是画学传统的金科玉律。在陶瓷绘画史上这一理论具有无法撼动的深远作用。也是时下评价、品赏一幅好作品的根本法则。凡属画人必受这一法则的约束和检点,用这一法则鉴赏,评价画作,才能提高自己也。

猜你喜欢

作画艺术作品国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折段麦秆来作画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墨水作画
国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