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苗黄苗弱形成原因及其预防

2016-03-28南阳市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白孟云

河南农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弱苗播量药害

南阳市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 白孟云

小麦苗黄苗弱形成原因及其预防

南阳市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白孟云

小麦生长前期经常出现弱苗、黄苗甚至死苗的现象,对小麦生长极为不利。笔者通过多年调查,发现导致小麦苗弱、苗黄的原因有多种,如整地、播种质量差、施肥、用药不合理、病虫危害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生产中不断探索,总结出预防对策,

现介绍如下:

—、弱苗、黄苗形成的原因

(一)整地质量差

常年使用旋耕机耕地。近两年随着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加大,造成耕层浅、虚,整地时如果没有充分镇压,明暗坷垃多,幼苗扎根不实,导致小麦苗弱、苗黄。

(二)播种过深

播种最适深度为3~4cm,如果播深在5cm以上,出苗时间长,自身养分消耗大,麦苗也会弱、黄。

(三)播量过大

近几年,小麦分蘖期天气干旱、墒情差 ,影响有效分蘖数,稠麦产量高。所以,农民近几年连年加大播量。部分地块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差,也造成播量大。2015年10月25日之前每667m☒播量为15~20kg,导致小麦基本苗过多,群体大、分蘖少,苗黄、苗弱。

(四)施肥不当

种肥施用过多,或使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都可能使种子或幼苗烧伤。另外,玉米秸秆还田地块秸秆腐熟也需要一定的氮肥,造成与麦苗争肥,如果按常规用量施肥易发生麦黄。

(五)病虫危害

若遇暖冬年份,有利于小麦红蜘蛛、蚜虫、灰飞虱等害虫的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叶片受害后形成黄色斑点,同时受病毒侵害,导致小麦丛矮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形成黄苗、弱苗,生长发育缓慢。

(六)僵苗发黄

主要发生在土质黏重、低洼地块。整地播种时,土壤湿度大,播种后土壤板结,通透性不良,小麦根系发育不良,麦苗瘦弱,叶片变黄或发白。

(七)干旱

如果小麦播种时墒情不足,播后未浇出苗水,造成小麦生长缓慢,叶片灰绿,基部叶片发黄。

(八)冻害或拔节后脱肥

2015年暖冬气候使小麦发育进程加快,部分早播或抢墒播种麦田旺长,抗寒能力降低,如果遇到倒春寒易发生冻害,使麦苗发黄。另外,由于地块氮肥量不足,前期旺长麦田拔节后脱肥也容易出现麦苗发黄。

(九)药害

拌种时药量大,使根尖受伤,养分供应受阻造成叶片发黄。如果麦田喷施除草剂不当或前茬玉米田使用含有莠去津成分的药剂,用药量大或间隔短也会造成小麦苗黄。

二、应对措施

(一)精细整地

秸秆还田的地块,秸秆长度应小于10cm,并用大型拖拉机将秸秆深翻入土,耙耱压实;旋耕地块耙实,采取旋耕后先镇压再播种的方法,踏实土壤;连续旋耕2~3年的必须深耕1次,耕深在25cm以上,促进小麦根系下扎。注意整地保墒,确保足墒播种。

(二)合理施肥

坚持施肥与培肥地力相结合,氮肥总量控制与分期调控相结合,科学施肥与优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测土确定磷钾肥用量,针对性补充微肥,有条件的地方每667m☒施腐熟农家肥2~3m☒,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秸秆还田地块适量增加氮肥以免秸秆腐熟与麦苗争氮。氮肥总量的70%~60%施底肥,其余30%~40%于返青期至拔节期视苗情追肥。根据连年在同等地力田块设立肥效试验的结果,结合全区土壤养分化验数据,提出如下推荐施肥量:每667m☒产量600kg的高产田,每667m☒用量氮肥(N)15~16kg、磷肥(P2O5)3~4kg、钾肥(K2O)5~6kg;每667m☒产量500kg的中产田,每667m☒用量氮肥(N)13~14kg、磷肥(P2O5)4~5kg、钾肥(K2O)4~5kg;每667m☒产量400kg的低产田,每667m☒用量氮肥(N)12~13kg、磷肥(P2O5)5~6kg、钾肥(K2O)4~5kg。

(三)适期适量匀播

小麦适期播种有利于培育壮苗。宛城区地处南阳盆地,半冬性品种适宜10月10—15日播种, 春性品种适宜10月20—25日播种。播深3~4cm。在适播期内,整地质量好、墒情足的地块每667m☒播量9~11kg;中晚茬或秸秆还田的地块,每667m☒播量10~12.5kg。另外,因延误播期或整地差的地块,应适当增加播量。每晚播2天应增加0.5kg种子,最多每667m☒播量不超过15kg。

(四)加强播期病虫害防治

1.搞好种子检疫,防止含有检疫对象的病虫害传播扩散。

2.搞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拌种时严格按照要求及推荐剂量拌种。

3.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区,除拌种外,在播种时还要用对路药剂进行土壤处理。

(五)及时浇水

对整地质量差、墒情不好、使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施种肥过多造成的黄苗,应及时浇水、补充墒情、稀释肥效。

(六)追施氮肥

因底肥施用量不足形成黄苗、弱苗的麦田,结合浇水补施适量的尿素,促进麦苗尽快转壮,一般每667m☒施尿素8~10kg。

(七)清理表土

对于因播种过深形成的黄苗、弱苗,要用竹耙耙去表土,帮助麦苗出土,或进行清理,使分蘖节盖土变浅,以促进麦苗生长。

(八)中耕松土

对于土壤黏重或低洼潮湿造成通气不好形成的黄苗、弱苗,应及时松土,散墒通气。

(九)疏苗移栽

对于因麦苗过密而引起的黄苗、弱苗,应根据田间麦苗群体大小,适当疏苗,把多余的麦苗除掉,或补栽到缺苗断垄处,以充分利用地力、光能,使个体生长健壮。

(十)防治病虫害

对于因病虫害造成的黄苗要及时防治。防治蚜虫可用50%抗蚜威1 500~2 000倍液,或每667m☒用30%滴虫咪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喷雾,兼治灰飞虱。防治麦蜘蛛可用阿维菌素、扫螨净加水喷雾。

(十一)药害防治

对于拌种剂药量大造成的药害,要加强苗期肥水管理;对于除草剂药害造成的黄苗要及时喷施调节剂、叶面肥或解毒药如天丰素、植丰素等,均匀喷洒麦苗,可刺激麦苗生长,减轻药害。

猜你喜欢

弱苗播量药害
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如何辨别肥害和药害
盐城市小麦出苗不齐原因及补救措施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域外药害事件及其监管的几点思考
不同苗情下冬小麦氮肥最佳追施时期和追施量
第四讲 棉花药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