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演对观众期待视野的满足和提升——以《午夜狂奔》为例

2016-03-28吴秀娟

今传媒 2016年3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观众人物形象

吴秀娟

(上海大学 上海电影学院,上海 200072)



导演对观众期待视野的满足和提升——以《午夜狂奔》为例

吴秀娟

(上海大学 上海电影学院,上海 200072)

摘 要:本文以影片《午夜狂奔》为例,从三方面分析导演如何吊足观众的期待视野,如何将观众的期待视野得以满足和提升。文中从对演员的选择和人物形象的颠覆,从动作戏中激烈场景间的对比,从镜头间剪辑速率和景别取舍等来刺激观众的感官来分析,使观众在心理与生理上获得宣泄和满足。最后导演抓住观众的心理,在情感升华中提升观众的观影满足感。这种导演与观众间的博弈是该影片获得成功的秘诀,对以后其它影片的成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观众;期待视野;人物形象;感官刺激

所谓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在接受一部影视作品之前,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所决定的对另一部作品的预先估计和期望值。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对艺术的接受与否影响很大。

一、吊足观众的期待视野——对演员本身和人物形象的期待

对演员的期待通俗来讲是观众期待这部影片由谁来演?现在对于许多观众而言,愿意花钱去看一部影片的原因已经不仅仅是这部影片内容的好坏,内涵的深刻与否。现在吸引观众去看的是导演和演员。因此在影片欣赏的过程中,接受主体往往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对导演和演员的期待,如最近热播的《恶棍天使》《第三种爱情》等,很多观众反映影片内容没有内涵,过于肤浅化,但却仍有那么多观众去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片不惜花重金邀请一些电影名角去担任角色的原因。这种明星效应驱使着观众对这些人形成一种心理期待,不惜重金去电影院消费。

在影片《午夜狂奔》中,导演马丁布莱斯特运用观众的这一心理,让罗伯特德尼罗来出演男一号,而他在当时是被美国公认的演技派的代表人物。影片中的罗伯特是一位感情受挫、原是一名警察、与黑帮打交道、活在刀光剑下的看似粗鲁但实际上内心却很细腻、脆弱的赏金猎人。而当时的德尼罗的电影角色有着浓厚的黑帮色彩,如《小街陋巷》《美国往事》《教父》等,人们提起来他,也许就会在脑海中想起来他重重的黑帮老大的形象。而马丁布莱斯特正是利用德尼罗的在以往观众心目中的根深蒂固的荧幕形象,来让他出演这个有些灰暗但又不乏喜剧色彩的角色。进而使观众对本剧中人物形象的期待更好奇,窥视的心理更强烈。因此人们会试想:德罗尼在《午夜狂奔》中又会扮演什么角色?会怎么样来演?

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开头导演就给期待的观众一个交待:在外形上让罗伯特穿着一个皮夹克,在眼神上让他在走楼梯时东张西望,显然他这是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从眼神中露出了一丝的担心,但是又像是习惯于这种生活,因而又显得那样从容淡定。在外形动作上嘴里含烟,在走进门口时又让他将耳朵贴在门上听室内的动静,此时还不忘让他随地乱扔烟头并且一脚踩在脚底下揉捏,从口袋中掏出撬锁道具偷偷的开别人家的锁,在一声枪响后又不忘让他在语言上随口吐出脏话shit等,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都给观众的心里重重一棒,告诉观众:凭借我们的经验,他这种衣着和言行举止不是黑帮老大的行为,但他也不像是个好人,甚至他是一个十足的坏人,从而来打破观众原有的心理和生理机制。开头仅仅46秒的影片时长,使观众心里对他原有的荧幕形象形成强大的反差,并对他现有的形象形成一种期待,这无疑是导演对观众的一种心理刺激与挑逗。影片中02:37秒的地方,杰克欺骗马文时的台词“马文,小心”,这种欺骗的手段又给影片增加了很多喜剧性的效果;艾龙交谈时黑色墨镜的挑衅;与强纳生去酒吧骗取20元钞票等,这些都使德尼罗在银幕上变的更加鲜亮起来,使观众对德尼罗的出演和角色的荧幕形象形成心理反差。

不仅如此,影片中其他人物设置的颠覆性也为这部影片增加了不少的喜剧色彩。演员强纳生本是一个从黑帮头子吉米那贪污1500万美元的犯人,可是在影片中却将他设置成一个不论在外形上还是在言行举止上都是十足的绅士的好人形象。还有FBI艾龙的设置,在外形与行为上都更像是一个黑帮人,而真正的黑帮人又是那样的无知愚蠢等,这些颠覆性的任务设置,打破观众的审美定势,给观众提供了新鲜的刺激感。

二、导演对观众感官刺激的满足

动作可以凝聚人的注意力,在电影中动作又是最容易引起观众注意力的表现形式。运动的场面带给观众的是紧张激烈的感官刺激,勾起观众对影片人物中生死的提心吊胆,同时这些紧张的情绪又是观众在获得情绪宣泄后的极大满足感。在动作戏份中,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研究导演对观众的感官刺激,使观众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同时获得宣泄和满足。

1.场景选择上的分析和对比

在这里笔者截取影片中的两个在公路上的追逐戏,一个是黑帮团伙追逐杰克和强纳生,另一个是FBI追逐杰克和强纳生。这两场动作戏在场景选择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选择在公路上拍摄,但相比而言又不尽相同。黑帮人在公路上追逐杰克和强纳生的动作戏份中,选择的是S型的盘山公路,在直升飞机与汽车的对决中,陆地上的汽车却显得无能为力,只能在慌乱的人物争吵和不知所措的躲闪中急速前进,但是盘山公路的设计,又使得拥有绝对优势的飞机在这种地形下稍显得笨重。汽车在激烈的枪弹躲闪中,随着地势的变化而躲避着危险。此时导演还不忘给观众开点玩笑,让直升飞机因为躲过大山障碍而消失11秒,在观众和片中演员都感觉已经躲过此节难放松片刻时,直升飞机却从高架桥下的栏杆处再次升起,使观众又一次紧张起来。此时导演还不忘再加砝码,在山路S拐弯处对面过来一辆大型卡车,在无法躲闪以为会碰上之时,一个急转弯冲下公路,96秒的画面仅仅只是对观众简单的感官刺激。同样是公路追逐戏码,在影片93:27秒处,FBI在公路上追杀杰克和强纳生与66:54秒的黑帮团伙追逐很相似,但导演就是怕观众对这种追逐形成审美疲劳,又狠狠地在公路上设定了一些障碍,让原来的S型盘山路变成笔直平坦而又宽敞的大陆,如此笔直的公路速度之快观众可想而知。此时不仅仅有飞机追逐,还增加了警车的追赶数量,同时还有路上的卡车、货车、私家车等车辆穿梭不停,杰克和强纳生在如此快的速度下不仅要躲避警车而且还要躲避过往的行车,在快速超越其他车的情况下就会占用对向车道,这无疑又加大难度来躲避随时出现的对向车。在这些危机的环境下对于一个皮卡车而言又是那样力不从心。观众的眼球跟着皮卡车的奔跑而移动,心里又跟着快速的剪辑而胆战心惊。在一分多钟的激烈追逐下,导演感觉观众的心里情绪还没有完全得到发泄,继续加码,在舒缓了8秒之后,不善作战的皮卡车转弯进入越野环境,在这种高低起伏的山路下,皮卡像是一批脱缰的野马急速前进,将警车遗落在后,观众看着个个侧翻的警车,而杰克他们像是胜利在望,那种喜悦的快感和摆脱困境的优越感完全被释放出来。其实在整部影片中激烈的交锋场面一直贯穿整部影片,甚至在影片最后杰克谎用磁带与黑帮吉米进行交易时,在眼看着一切都顺利结束时,导演还不忘再加入戏剧性的情节,误让马文在买票时看到这一切,并前去不分青红皂白的插入此事,阴差阳错的将耳机用拳头弄坏,使杰克与FBI无法正常联系。在这种紧张的心理情境中,马文却不再相信杰克,这种戏剧性的分层无不给观众增加了无奈和紧张的心理反应。

2.镜头间的剪切和景别

镜头剪辑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影片节奏的快慢,画面景别取决于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所用焦距的长短。摄影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越远,观看时我们就会越客观冷静,而较近的镜头一般会比较远的镜头使我们在感情上更易投入,更易接近人物情感,所以不同景别的画面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情感中会产生不同的投影感受。FBI在公路上追逐杰克和强纳生的短短34秒画面里就有32个镜头,至少有四个是固定在车上的机位,有三个是跟车,并且所有镜头中又都以中景和中近景为主,小全景只是起到交待环境和主人公所处境况的描述。大多数镜头都是1秒,快速剪辑的风格提升了皮卡的速度,同时也带动了观众的紧张心理。导演镜头间上下衔接的也是天衣无缝,通过上一个镜头拍摄杰克开车转动方向盘的固定镜头,来接下一个主观镜头即整个车随着转动方向盘的方向来行驶,这种巧妙的镜头间组合,在这34秒中用了很多次,同时在这之间穿插一些固定中近景的反映镜头,这样的剪辑降低了导演的拍摄难度,使导演在避免影片穿帮的前提下,带动了观众的情绪,在镜头间的剪辑中使观众形成上下连续的错觉。

三、导演对观众期待视野的提升

期待视野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变化的过程,使观众总是摒弃自己原有的审美而对新的形式赞赏和认同。影片最后,贯穿整部影片的黑帮吉米被FBI抓捕,观众内心恶有恶报的报复心理得以满足。并且这种结果还要添上马文搅局的戏剧性场面,让观众在气愤、焦急、苦闷、哭笑不得中了却心愿。在大场景的一波三折下,基调趋于平静,不论是音乐的舒缓运用还是相对空间的封闭选择,都让观众静下心来考虑杰克与强纳生的结局。艾龙遵循了与杰克的约定,杰克将强纳生带到洛杉矶时,在登机前与下飞机后将强纳生用手铐铐住,并且在押解中沉默不语,有的只是杰克吸烟,看表的时间,还有强纳生面无表情的叹气。这些镜头渲染出场面的凝重,勾起观众对强纳生的同情,对杰克一心将强纳生当作筹码换取钱财的气愤,观众似乎已经预料到无情的杰克会将强纳生送到警察局,但是在给足观众这种错觉以后,在电话亭前杰克却将强纳生放掉,这种180度的转变立刻使观众低落的情绪兴奋惊讶起来,让观众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的同时,又让观众感觉这是合情合理的。喜剧演员强纳生此时会心的微笑给足观众情感上的满足,这一微笑和剧中他俩去见杰克的妻子与女儿时,他给予杰克肯定的微笑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对杰克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当时社会抱有希望的肯定,他们的所有后续行为也无疑让观众心理情感得以满足。这种情节的设置,是对整部影片的升华,也是对观众情感期待和审美的一种提升。

任何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只有符合观众的期待视野和审美趣味,才会赢得观众的追捧,才会在观影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和情感超越,使自己原有的期待获得扩展和提升。通过影片三方面的分析,让我们看到导演与观众的智力博弈过程,充分认识到导演是怎样抓住关注的眼球,又是怎样吊足观众的胃口,这所有的方法和技巧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柏青.电影与观众论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秦俊香.影视接受心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尹小波.美国文化代言人——罗伯特德尼罗[J].电影,2001(1).

[4]一丁.电影与观众的关系[J].当代电影,1985(2).

[5]史志文.罗伯特德尼罗戏王之王[J].东方电影,2014(3).

[6]景宇.存在主义者 罗伯特德尼罗的电影生涯[J].电影世界,2013(9).

[责任编辑:传馨]

作者简介:吴秀娟,女,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视制作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26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3-0079-02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观众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接受美学视野下鲍勃?迪伦歌词试译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探析环境舞蹈的艺术表征
浅议观众的认知在主题乐园互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电视节目编排要做到更加合理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