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传播的自组织特性及其表现

2016-03-28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技科系河南郑州450000

今传媒 2016年3期
关键词:自组织碎片化传播

赵 婧(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技科系,河南 郑州 450000)



碎片化传播的自组织特性及其表现

赵 婧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技科系,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碎片化传播是以价值体系多元化为背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片段、零散、即时为特征,以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自媒体为主要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碎片化传播具有开放性、自主性、非线性、非平衡态等自组织特性,是引发新闻传播变革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碎片化;信息;传播;自组织

碎片化传播是指以价值观念多元化为背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片段、零散、即时为基本特征,以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自媒体为主要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当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闲暇时间不足,恰逢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碎片化呈现,再遇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于是,碎片化传播现象便应运而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碎片化传播已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现象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碎片化传播一方面满足了受众追求多样、细分的信息消费需求,适应与吻合了自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低俗信息泛滥、不实信息成灾等现象的发生。碎片化传播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刻思考,它带给新闻传播的是一汪祸水还是一股活力?

一、见仁见智的碎片化传播

人们对碎片化传播的态度可谓见仁见智。

张怀琛认为,“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网民个体的‘碎片化’以及网民群体的‘碎片化’共同构成并复杂化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他认为碎片化传播方式满足的是受众以自我为中心构建的信息传播与接受体系,“彰显的是受众自己的个人特性。”在缺乏主流意见引导的传播碎片化时代,网民的价值观极易受到外界潮流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受众在精神上的无归属感,产生一种空虚、飘忽无根的感觉。[1]”还有人认为碎片化传播的弊端在于“降低了市场的影响力以及自身的公信力,受众的注意力也在分散。[2]”

彭兰认为,碎片化传播一般通过两个层面得以体现,一是事实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这里的碎片更多是指“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观察视角的分散化、信息文本的零散性和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二是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这个层面上的碎片主要是指“意见的异质性、分裂性。过去媒体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意见的一致性,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上被大大削弱。新媒体平台上的意见形成,是各种碎片意见碰撞、冲突的过程。”她认为“碎片化传播是新闻传播的一次革命,它使新闻传播变成一个公众共同参与的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由专业媒体垄断的信息‘封装’程序,在这个过程中,碎片的不断汇集、碰撞,也意味着我们逐渐接近真相,立体还原全貌,同时感知到一个事物在各个层面的辐射效应。[3]”

碎片化传播被人们广泛争议并引发诟病的主要原因,在于碎片化传播带来的无用信息泛滥;主流价值观消解;不实信息危害社会安定等传播无序现象。这种信息传播的无序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无序能否被有序取而代之?换一个视角出发,深度分析和解读碎片化传播的自组织特性,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重新认识碎片化传播的空间与方向。

二、自组织理论视域下的碎片化传播

根据协同论创始人哈肯的定义,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时间或功能结构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这一系统便是自组织的。耗散结构论创始人伊里亚·普里戈金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4]。如果我们把碎片化传播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传播系统,不难发现它所具有的种种自组织特性。

产生自组织现象的基本条件是系统必须开放,系统只有对外界开放才能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维持其结构与功能的有序化。碎片化传播的开放性是有目共睹的,任何一个网络终端用户都可以通过自媒体手段随时随地、即时瞬间地发布信息,同时也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换。“人人即媒体”的开放性是任何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开放性构成了碎片化传播成为自组织系统的基本条件。

自主性是自组织系统的又一重要特征。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碎片化传播的自主性特性是显而易见的,无需任何外部指令的驱使,传播者全凭个人意愿和认知倾向对外发布或转发信息。你可以发布不实信息,他可以马上否定或修正;你看到了事物的这一面,他却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无论是反映事实还是表达意见的信息,都可以自主发布或转发。这种传播的自主性和自由度是空前的,它赋予碎片化传播成为自组织系统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各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也是构成自组织系统的重要条件。碎片化传播系统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如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容量、转发次数、传播效果等,它们之间基本不存在确定的线性关系,就如地震之后的一条不实信息能引发抢购风潮,造成“逃难”危机一样,人们很难预料一条微博、微信所能引发的传播效果。非线性特征在价值多元的碎片化传播体系中尤为突出,并常常以偶发、突变、意外等表现形式赋予碎片化传播巨大活力和复杂性。

自组织系统必定是非平衡态的,系统的各种参量存在极不均匀的差异,从而产生交换的需求,通过交换实现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化。碎片化传播活动始终处于非平衡态,其传播内容不断刷新,热点不断更替,不实信息不断被否定,信息表达的观念和意见不断遭遇不同声音,各种信息此落彼涨,推陈出新。这种始终处于交换与变化中的非平衡态是系统功能趋向有序化的动力,它使杂乱无章的信息逐渐清晰明朗,从分散渐趋聚拢,从无序渐趋有序。

信息量在碎片化传播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是使不确定性减少的量”(申农),信息的本质在于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或无序性。对于自组织系统而言,信息量及其交换过程具有提高其系统功能有序化水平的重要价值。相对传统媒体的一家独言来说,碎片化传播的信息量极其巨大,极不稳定、极其多样且交换频繁,这对于消除不确定性和推动系统走向有序将产生重要作用。这种特性赋予碎片化传播广阔的视角,无限的容量和即时的传播,因此,与传统大众传媒单一和统一口径的信息传播相比,碎片化传播对现实的反映可能更加接近事件真实,更能还原事实全貌。

综上所述,碎片化传播具有自主、开放、非线性和非平衡态等种种自组织特性,是一个能够自动趋向有序状态的传播系统。其碎片化传播方式与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增长,生活节奏加快,价值体系多元等特征高度吻合。有理由相信,碎片化传播是引发新闻传播格局变化的一股活力,在给专业新闻传媒带来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必将带来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的生机。

三、碎片化传播的自组织表现及其意义

碎片化传播的自组织功能在于它能推动信息传播的有序化进程,这种有序化表现在传播的正能量逐渐增强,信息不确定性逐渐消减,碎片化信息逐渐从散乱走向聚拢,从混沌走向清晰。尽管目前碎片化传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无序化表现,但如果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审视,我们不难从一些传播事实中发现它渐趋有序化的自组织特性与内在活力。

前些年网络上曾发生过信阳的“木桩撑大桥”、咸阳的“领导穿鞋套视察大棚”、“北京大妈讹外国小伙”等由微博不实信息引发的舆论事件,虽然这些事件最后都由官方媒体出面澄清真相,但最先发出还原事实真相的不同声音却来自碎片化传播体系自身。来自不同视角并不断更新的自媒体信息,逐渐使受众从不同视角审视事件全貌,多方位把握事件真相,并逐渐在多视角认知中理清思路,获取更加接近真实的多元信息,源于系统内部的多样化信息在还原事实真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天津港危险品仓库大爆炸事件发生后,碎片化传播渠道中谣言信息较之以往虽仍有发生但已波澜不惊。这一方面得益于“他律”的强大威力和主流信息的及时发布,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碎片化传播渐趋有序的发展态势。可以想见,随着开放环境下主流信息与碎片化信息的不断交换,随着人们对不实信息免疫力和鉴别力的不断增强,那些起于网络并碎片传播的谣言,最终必将在开放、多元、透明的碎片化信息环境中被终结。

2015年11月27日,北京往事网站发布了一条配有照片的“北京地铁哺乳”的微博,令博主始料不及的是,该消息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强烈反响,且多数是谴责之声,该微博随即被删除。在强大舆论压力下,一天之后,北京往事网的微博宣布注销[5]。2016年春节后,由于引力波的存在被科学家证实,引发网友将五年期的一段“非你莫属”节目视频大量转发,并发出呼声,要求节目主持和嘉宾应向因提到”引力波”而遭到嘲讽的郭某道歉。但紧接着又有不同声音发出,对所谓民间科学家的“创新理论”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剖析,网络舆情开始趋向于对该事件的冷静思考[6]。上述两则事实说明,碎片化传播不仅在终结不实信息方面具有自我净化作用,在修正意见性信息方面也具有不可小觑的自组织功能。

诸多事实告诉我们,碎片化传播的自组织特性是实现信息传播有序化的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碎片化传播的无序性总是自发地减少,而有序性则自发地增加。这种有序化的动力源自于信息内容的差异性,即信息的差异性使传播系统处于非平衡态,非平衡状态催生信息交换的需求,而系统的开放性则为这种信息交换提供了可能,交换的结果是信息的此消彼长和状态突变,在复杂多样的信息交换与突变过程中,逐渐实现信息传播的有序化。碎片化传播的自组织特性赋予它从无序渐趋有序的动力和活力。碎片化传播的公众性、开放性、自主性、差异性和即时性等传播优势必将使其成为一股激荡不息的活力,搅动专业垄断的新闻传播格局,从而使新闻传播真正成为一个公众共同参与的认识和揭示事物真相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怀琛.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0(8).

[2]陆安.碎片化时代媒介传播力的构建——以上海《东方财经》杂志社为例[J].科技传播,2015(3).

[3]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今传媒,2011(10).

[4]耗散结构论[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5]北京往事网站回应地铁哺乳:为不让事情恶化而关站[EB/OL].环球网,http://health.huanqiu.com,2015-11-30.

[6]科通社.《非你莫属》欠民间科学家道歉?别扯了[EB/OL].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2-21/doc-ifxprucu3048294.s html,2016-02-21.

[责任编辑:传馨]

作者简介:赵婧,女,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技科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23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3-0048-02

猜你喜欢

自组织碎片化传播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群体智慧与教育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