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产学研结合发展分析

2016-03-26李仁义潘广悦虎刘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6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政府研究

卞 勇 李仁义潘广悦 曹 虎刘 贞 贺 芳



美国产学研结合发展分析

卞 勇 李仁义
潘广悦 曹 虎
刘 贞 贺 芳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凸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国家科学技术支出经费每年平均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产业与科研相结合,能够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发展,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发展概况

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合作行为,是指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是指根据企业的需要,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行为。产业与研究相结合,可以有效配置金融资源,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竞争力。

在国外,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政府是产学研结合的倡导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是主要推动力量,产学研结合的开展促进了各种机制的完善和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在美国,产学研结合主要的合作实践成员有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等。同时,政府的职能也一直在转变,政府首先为产学研合作成员提供一个可供参考和模仿的机制,待机制成熟后退出领导地位。然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成为合作项目的主要成员。最后,风险投资公司、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视项目开展情况决定是否参与合作。在英国,政府不仅发起产学研结合,还促进和规范合作进程,并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和企业是英国产学研结合模式的主要成员,高校和科研机构处于协助地位。在日本,政府始终处于产学研结合的主导地位,其严格的产业规划和各阶段合作的实践,涉及合作内容、方式、关键产业和机制的建设等方面,日本政府在做好产学研结合发起人和组织者的同时,还起到了指挥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政府建立了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盟,制定了“大学产业联合研究项目”、“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和“先进技术计划”,建立了制造技术促进联合专项资金,鼓励投资机构投资参与项目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政府推出“连接计划”,规定项目必须由企业、大学或研究所共同申请,而资助经费由政府专项研究委员会和参与企业各承担一半。该计划支持前沿研究项目,目前已在高校建立了8个业务技术中心。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产学研结合、产业研究和发展,包括讨论相关科技成果转化策略,打破法律壁垒,促进交流;放宽对国家和公立大学教师的法律限制,并提出相关法案,鼓励高校成立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企业等。

理论与实践表明,产学研结合是国家和区域创新的保证,从长远来看,政府、工业界和学术界将呈现三重螺旋的趋势。

政府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是技术创新政策的发起者和执行者,有能力控制资本和组织形态,为国家和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宏观层面上,对于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公用事业、军事和国防领域,政府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激励,如增加补贴、加强支持和鼓励投资等。另外,政府还规范了科学技术成果的评价标准,鼓励建设相关的研究合作组织、管理机构和技术信息网络等,创造了良好的产学研结合环境。在微观层面上,政府直接参与产学研结合的管理、组织和协调,通过建议和评价,运用监控、约束和强制手段确保合作的长期稳定,减少可能发生的摩擦,以提高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率。一些地方政府也配合成立了配套服务机构,以保证产学研结合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牵头、地方配合将是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重要方式。

美国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分析其相关经验,对我国产学研结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美国的产学研结合发展状况

在美国,公立大学与农业、工业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历史悠久。David Mowery和Nathan Rosenberg在《技术和追求经济增长》一书中指出,20世纪上半叶,产学研结合的紧密性不断加强。表1是美国高校研发资金的来源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1953年和1960年工业部门对高校研发的投入份额明显高于1970年或1980年,但1990年又降至1953年的水平。另外,高校大部分的科研经费来自于美国联邦政府,工业部门对高校研发的资助仅占相对较小的份额。

高校科研经费各组成份额的变化反映了某些重点行业的发展情况,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工业部门对高校研发的投入份额减少,导致了美国汽车和半导体产品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放缓。为了增加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包括行业基础研究投入与研发税的抵免、放宽3项研发型合资企业的反垄断条例(1984年),以及允许大学保留和使用基于联邦基金获得的知识产权的《拜杜法案》(1980年)等,以加强产学研合作。

目前,美国产学研合作的资助形式主要包括以下4种情况:

一是少量的优秀科学家通过捐赠获得研究支持,这种形式通常是非正规的。

二是政府分摊部分费用的一些一次性项目,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先进技术资助项目等。

三是部分大型实验室的经费由几十甚至几百个企业资助,如斯坦福大学的集成系统中心等。

四是联邦政府资助的某些准永久性大学与产业研究中心(QUIRC)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表1 美国高校研发资金的来源情况

对于上述分类,尚没有一个专业的数据源对其进行详细说明。第一类是产学研合作的非典型形式,数量比较少。第二类中的一些项目被收录在先进技术项目(ATP)计划或者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其它项目数据库中,高校使用政府资助研发获得的科技成果的大部分都被转化到了工业部门,在单独核算有政府资金参与的合资企业的数量方面,目前只能通过基于1984年《美国国家合作研究法案》(NCRA)注册登记的企业来进行统计。第三类的情况和第二类相似,仅有个别研究中心例外。对于第四类,通常可通过获得有关合作伙伴关系(UIRC)的一些数据得出,但是这些数据未能实时更新。因此,仅依靠现有的某些临时单项指标,很难判断这类资助形式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2010年,美国工业界提供的高校科研研发经费金额比1970年提高了约3.47倍,工业界资助经费的增多也体现了美国各界在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方面的增加。

关于美国各界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机,在对400名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后,按照重要性从大到小的顺序,调查结果如下:参与新研究;参与新产品开发;保持与高校的关系;获得新专利;解决技术问题;提高产品性能;招聘学生。

高校研发人员比较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获得进行基础研究、购买实验室设备和完成计划研究议程的资金支持;二是能够在理论研究和现场测试技术方面获得突破。与其相比,获得实用的教学知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专利和商业开发机会等重要性略低。

与高校相比,工业界对获得专利更加重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校研究成果的优秀程度直接决定着研发资助的数额。高校优秀研究成果的交易是一个联盟型结构,而不是简单的买卖,主要有以下原因:资金的提供应在研究完成之前;企业为避免投资风险,会时刻关注高校科研的进展,并使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调查结果的第三项(保持与高校的关系)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企业非常重视与高校的合作关系。

美国产学研合作的影响

对美国产学研合作的大量评估,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各种渠道展现高校科研对于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拜杜法案》对高校科研产出的影响。

一、高校科研对工业研发的影响

关于高校科研对工业发展影响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或者案例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强调工业界自主研发和高校科研的互补性。例如,Rosenberg和Nelson在《美国高校与产业技术进步》一文中讨论了加强高校科研和促进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Pavitt在《国家科学基地的社会塑造》一文中论述了提高企业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方法;Griliches在《研究成本与社会效益:杂交玉米及其相关创新》中提出了定量研究理论,以投资回报率为导向,评估了农业杂交玉米研究的投资回报率,指出高校和农业研究中心应在有潜力的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Mansfield在《产业创新的学术研究:来源、特点及融资》一文中,调查了66家与制造业相关的企业和200位学术研究人员,发现医药、信息处理和金属等被认为是最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行业,并且这些行业里的信息处理、仪器仪表、医药和化学工业等应用性研究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他还发现,企业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能更好地吸引和开展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工作。

Zucker、Darby和Armstrong在《商业知识:生物技术中的大学科学、知识获取和企业绩效》一文中,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十大制药公司的数据。该数据表明,加强与高校的科研合作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销售和研发能力,获得更多专利,而且对于生物技术领域企业的业绩提高非常重要。

Adams、Chiang和Starke在《产业和大学合作研究中心》一文中,对准永久性大学与产业研究中心(UIRC)在产业化和基金资助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中心成功地促进了技术转让,提高了相关工业实验室的专利申请率,当UIRC能够申请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或者美国能源部、国防部的专项基金时,表明其在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很大潜力。

二、《拜杜法案》的影响

《拜杜法案》将“由美国政府资金支持的项目所产生的专利所有权完全归联邦政府所有”的旧条款,转变为允许高校拥有上述所有权,从而释放高校创业的活力。这样的政策变化切实促进了科技成果从高校向产业界的转移,但关于其改变了高校的研究方向的说法却始终存在着争议。

在《拜杜法案》释放高校创业活力方面,Poyago在《大学和基础研究:促进校企合作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美国高校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从1980年的300项增加到1999年的3661项,同时,设立在美国大学的高校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的办事处数量从1979年的约100个增加到1999年的约2000个,通过这些办事处发放的许可证从1991年到1999年增加了约15倍,且年度许可证收入从1.6亿美元增加到8.6亿美元。

对于《拜杜法案》改变了高校的研究方向这一方面,Henderson等人在《高校-商业技术的来源:1965年~1988年大学专利分析》一文中指出,在《拜杜法案》施行后的一段时间内,高校专利的质量有所下降,但是随后的研究工作修改了这一结论。在更多数据资源的基础上,Mowery在《拜杜法案前后美国学术专利的质量和数量》一书中指出,这种专利数量的下降是由于高校对专利授权和许可行为的不熟悉所造成的。

启示和建议

美国产学研结合发展对我国产学研结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和建议:

一、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加强。

在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在管理体制、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涉及利益的问题上经常产生分歧,从而影响了合作机构的稳定运行和长期发展。而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能够引导联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此外,政府的政策导向决定着产学研结合中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完全依靠企业和科研院所自主建立和市场化运作的转化项目,最终很可能偏离产学研合作最初建立时的目标。美国政府出台的《拜杜法案》是政府成功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最好例证,政府需要根据国家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从政策层面把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方向。

二、产学研结合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产学研结合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较为系统、有效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运行和发展。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失败率比较高,原因在于合作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机制不完善。美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经历了不完善、较完善、完善和继续改善的过程,这也是我国产学研机构需要学习和消化的。

三、产学研结合的融资渠道有待拓宽

进一步拓宽产学研结合的融资渠道,以经济效益和规范运作吸引更多的资源。融资一直是高校和科研机构最迫切的需求,产学研结合机构应该利用经济效益和规范运作积极争取资金,特别是应加强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的融资力度,形成长效的资金保障体系。美国产学研结合机构的融资渠道主要来自于联邦政府、工业界和风险投资公司等,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不断推出优秀科技成果,使得每年的融资金额呈递增趋势。

ALL ABOUT军民融合不一样的角度和观点

卞 勇,高级工程师,中国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军工技术转移室主任,长期从事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国防科技工业局、总装备部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等单位的多项课题研究。

猜你喜欢

产学研政府研究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