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转移背景下京津经济增长对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分析

2016-03-26郑涛副教授左健韩楠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4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京津冀河北省制造业

■ 郑涛 副教授 左健 韩楠(燕山大学 河北秦皇岛 066004)



制造业转移背景下京津经济增长对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分析

■ 郑涛 副教授 左健 韩楠(燕山大学 河北秦皇岛 066004)

内容摘要:本文以就业份额指标对京津冀近年来的制造业转移趋势进行分析并解释其原因。以此为基础,阐述在制造业转移背景下京津经济增长对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利用京津冀各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北京制造业正在向周边城市扩散,天津制造业处于快速集聚状态,河北省制造业发展较为平缓。京津冀制造业转移使北京的经济增长促进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天津的经济增长抑制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 居民收入水平 制造业 河北省

引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逐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京津冀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的一体化水平将会显著增强,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关联将会逐渐提高。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北京和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必将对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以制造业转移为背景,研究京津经济增长对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对于制造业转移的分析,国内外学者大多从房价水平的角度进行研究。M ion (2004)研究表明,区域内中心城市住房支出份额占收入的比重过高将导致制造业劳动力向周边城市转移,进而引起中心城市制造业向周边城市扩散。Brakm an (2004)研究了德国1994年和1995年的经济数据发现,东德与西德统一后,地价水平的差异使大量的制造业由西德转移到东德。范剑勇(2011)利用1998-200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心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是引起其制造业向周边城市转移的主要原因。高波(2012)研究发现,区域房价差异不仅可以引起中心城市制造业向周边城市转移,而且可以促进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对于区域内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对周边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影响问题,国内学者大多从中心城市辐射效应的角度进行研究。冯德显(2006)采用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发现,郑州对周边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李博(2009)同样采取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指标体系评价了广西桂林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结果表明桂林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周边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朱虹(2012)利用空间计量回归的方法研究了1997 -2005 年环京经济圈和环沪经济圈的县、市级面板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对环京地区的辐射模式主要以“空吸”效应为主,北京的经济增长抑制周边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海对周边腹地则表现为“反哺”效应,上海的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周边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

以上学者大多建立指标体系研究区域内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很少有学者注意到区域内制造业在各城市之间的转移如何影响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本文正是按照该思路研究制造业转移背景下北京和天津经济增长对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机制。

图1 2003-2013年京津冀制造业就业份额

表1 相关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京津冀制造业转移趋势分析

本文以制造业在京津冀各城市之间就业份额的变化情况来分析京津冀制造业转移的趋势,r城市k行业的就业份额vkr可以表示为:

其中,Lkr代表r城市k行业的就业人数。2003-2013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制造业就业份额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中北京的制造业就业份额逐年下降;天津的制造业就业份额明显上升;河北省各城市的制造业就业份额也存在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由此可知,北京的制造业开始向周边城市转移;天津制造业处于快速集聚和发展状态;河北省制造业的增长较为平缓。

由于制造业一般生产标准化产品,不需要面对面地交流和谈判,所以制造业产品的广义运输成本较低,因此制造业厂商更愿意选择在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区位生产,而不是选择靠近中心城市承受高昂的房价。而近年来北京的房价居高不下,远高于天津和河北省各城市,因此北京的制造业开始向周边城市转移。此外,由于北京房价高企,制造业职工的大部分工资用于支付房租,使其消费其它多样化产品的能力降低,从而大幅降低其在北京生活的效用水平,使得制造业劳动力尤其是低技能劳动力流入北京的倾向下降,造成北京制造业企业“用工荒”,这同样促使北京的制造业逐步向周边城市转移。同时北京制造业向周边城市转移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使北京发展成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市。

天津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集聚了大量制造业产品生产所需的中间产品供应商。此外,天津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强,市场规模大,所以天津具有很强的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使得由北京转移出来的大部分制造业选择流向天津。而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落后,对北京制造业的吸引力较弱,只有少部分的制造业向河北省各城市流入。

京津经济增长对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

(一)理论分析

由前文的分析可知,北京的制造业已经大规模向外转移,该城市制造业产品生产能力下降,需要向周边城市“进口”制造业产品。因此,随着北京的制造业向周边城市转移,导致北京对河北省制造业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需求的扩大一方面在短期内增加河北省制造业企业的经营利润,另一方面在长期内会提高制造业企业的产量,扩大经营规模,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降低单位商品的固定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北京制造业向周边城市扩散促进了河北省制造业的发展。从要素角度来看,北京制造业向周边城市转移,使北京的产业结构与河北省各城市产业结构的差异逐渐增大,产业结构的差异使北京和河北省的企业在使用生产要素上不存在竞争。此外,北京制造业企业部分向河北省转移,也增加了河北省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同时,伴随制造业企业的转移,北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也向河北省转移,促进河北省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最后,北京制造业向周边城市转移促进了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集聚,可以为河北省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现代服务业的辐射效应,这同样促进了河北省制造业的发展。河北省制造业的发展可以提高该地区的工资水平,进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剩余劳动力,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北京经济增长将会提高河北省的居民收入水平。

天津的情况与北京相反。天津的制造业集聚水平较高,规模较大,单位产品中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很低,在同河北省制造业企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天津制造业的发展会降低河北省制造业产品的市场份额。此外天津制造业产品种类丰富,当地的制造业产品可以自给自足,对河北省制造业产品的需求较少。因此,天津经济规模的增长对河北省制造业市场需求的提升没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天津与河北省各城市的产业结构趋同,都以制造业为主,相关企业在生产要素使用上存在竞争。由于天津制造业集聚水平较高,本地市场规模大,同时存在技术先进、信息充分、相关配套设施齐全等优势,因此天津制造业企业对相关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较强。天津经济规模的增长会吸收制造业生产要素,抑制河北省制造业的发展。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天津经济规模的增长会抑制河北省制造业的发展,进而抑制工资水平和就业增长,降低河北省的居民收入水平。

(二)理论假说

假设河北省各城市的收入水平由北京、天津以及当地的经济规模决定,即:

Ir=f(YB,YT,YR) (2)

其中,Ir为河北省r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YB、YT、YR分别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r城市的经济规模。

对方程(2)取对数并求时间t的导数,可得:

设公式(4)任意一个变量i的增长率为ki,等式右侧变量i对kw的弹性为βi,令t=1,则原方程可表示为:

kI=βYB×kYB+βYT×KYT+βYR×kYR(5)

其中kYB、kYT和kYR分别代表北京、天津和河北省r城市的经济增长率。

由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假说:北京经济增长将提高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天津经济增长将降低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该城市经济增长将提高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即:βYB>0,βYT<0,βYR>0。本文将利用京津冀 2003-2013年的经济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

理论假说的实证检验

(一)计量模型建立

以公式(5)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来验证理论假说,计量模型可以表示为:KIr,t=β0+β1KYBr,t+β2KYTr,t+β3KYRr,t+β4FIRr,t+β5Openr,t+β6Rmr,t+μr,t(6)

各变量下标r代表河北省某城市,t代表年份。其中,r城市的居民收入增长率(KIr,t)用r城市第t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代表。北京经济增长率(KYBr,t)、天津经济增长率(KYTr,t)和r城市经济增长率(KYRr,t)分别用第t年北京、天津和河北省r城市的GDP增长率来表示。同时把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产业结构状况等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的因素作为计量模型的控制变量。其中,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采r城市第t年的金融相关率,即存贷款总额与该年GDP的比值表示,记作FIRr,t;对外开放程度采用r城市第t年的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来表示,记作Openr,t;产业结构状况用r城市第t年的非农产业区位商来表示,记作Rmr,t。

(二)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本文采用京津冀各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相关数据来自各城市统计局官方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相关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情况见表1。

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和实证结论。由于所研究的各城市都处于河北省,经济结构相似,所以采用面板数据的不变系数模型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分别估计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最终选择固体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需要进行豪斯曼检验,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结果可知,由豪斯曼检验可得,模型拒绝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的假定,因此以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为准。北京的经济增长可以显著提高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天津的经济增长对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地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这验证了理论假说的准确性。此外,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改善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金融业的发展则抑制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由于北京和天津之间的经济联系较为密切,所以变量KYBr,t和KYTr,t存在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这会造成计量模型的估计存在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参照潘辉(2015)的做法,采用北京和r城市经济增长率的滞后一期值KYBr,t-1、KYRr,t-1作为KYBr,t、KYRr,t的工具变量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已解决可能出现的内生性问题。计量模型引入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的结果可知,以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为准。北京的经济增长同样可以显著提高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天津的经济增长对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地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这表明理论假说依然准确。此外,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改善仍然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金融业的发展则对此没有影响。

表2 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3 计量模型引入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

结论与建议

由于北京的制造业向周边城市转移,提高北京对河北省制造业产品的消费需求,促进了河北省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北京经济规模的扩大会提高河北省的居民收入水平。而天津的制造业快速集聚和发展,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制造业中心,这使得天津不仅对河北省制造业产品需求小,而且对河北省制造业企业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抑制了河北省制造业的发展,进而阻碍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初期,由于各城市之间的贸易壁垒减小,河北省制造业企业和生产要素向天津流入的成本降低,这将进一步促进天津制造业的集聚。所以短期内,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对河北省经济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产生不利影响。而河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政策效果最大化的基础,因此必须改变京津冀现有的产业布局以提高河北省的居民收入水平。

随着制造业的深入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天津存在由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同时作为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具有发展成为北方物流中心的条件。因此,天津应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向河北省转移,提高天津与河北的产业结构的差异程度,降低天津经济增长对河北省制造业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抑制作用。

对于河北省而言,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最大的原因是产业发展政策的选择背离了该地区的要素禀赋优势。河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计划经济时期发展了大规模钢铁、水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不能有效发挥河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使得相关企业在国内和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力。此外,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差,造成了河北省制造业产能过剩和农村大面积贫困并存的困局。由于产业发展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因此产业发展政策存在很强的粘性,依靠河北省自身的调整很难纠正产业发展政策与自身比较优势的偏差,需要有效承接外部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因此,应促进京津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向河北省转移,发挥河北省土地价格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如果河北省能有效承接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相关产业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而推动河北省资本积累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资本密集型产业也会逐渐摆脱发展困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化,河北省的经济规模和居民收入水平必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应积极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高端制造业向天津转移,同时促进京津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向河北省转移。正确的产业布局将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京津冀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参考文献:

1.冯德显,贾晶,乔旭宁.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及其评价—以郑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6(3)

2.李博,贾志永,靳取.桂林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范围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1)

3.朱虹,徐琰超,尹恒.空吸抑或反哺:北京和上海的经济辐射模式比较[J].世界经济,2012(3)

4.M ion,G.Spatial Externalitie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Case of Italy[J].Journal of U rban Econom ics.2002(56)

5.B rakm an,S.Garretsen,H and Sch ramm,M.The Spatial D istribution o f W ages and Em p loym en t:Estim ating the Helpm an-Hanson M odel for Germany[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04(44)

6.范剑勇,邵挺.房价水平、差异化产品区位分布与城市体系[J].经济研究,2011(2)

7.高波,陈健,邹琳华.区域房价差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升级[J].经济研究,2012(1)

8.潘辉,郎永峰.城市集聚与外部性—基于长三角城市圈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制造业区位分布演变与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对策研究(HB15YJ008);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环境约束下的河北省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201304130);河北省讲师团系统科研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的新结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201506)

猜你喜欢

京津冀河北省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