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产业整合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6-03-26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物流产业新常态对策

■ 高 伟(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山东青岛 266071)



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产业整合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高 伟(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山东青岛 266071)

内容摘要:现代物流产业不仅反映国家综合实力,还反映流通效率、资源优化效益。尤其是当前,依托于我国经济体制的优化转型,物流产业也进入到新常态的发展阶段,这对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常态下,物流产业必须以质量与效益为中心,寻求整合与规划的突破口,从而培育竞争优势,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由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常态,随后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整合与规划所面临的阻碍因素,最后提出了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物流产业整合与规划策略,以期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 物流产业 整合与规划 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体制的不断深入,现代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到新常态的特殊阶段,依托于我国经济体制的优化转型,物流产业也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这对于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新常态的背景,物流产业必须以质量与效益为中心,寻求整合与规划的突破口,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然而,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的整合与规划还存在着阻碍因素,如物流规划与城市规划不匹配、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区域封锁现象严重、忽视线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信息化程度低等,严重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及其整合与规划中所面临的阻碍因素,提出从战略角度,通过加快物流产业基础设施规划、完善配送模式、开发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宏观调控等策略,确保我国物流产业的升级转型。

图1 2006-2014年我国GDP、物流业增速对比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新常态特征

(一)我国物流行业进入温和增长阶段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前,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物流业也进入温和增长阶段。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13.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从图1可见,我国GDP增速与物流业增速走势基本吻合。2012年以前,GDP增速保持在10%左右,在2007年更是达到了14.2%的最高点,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增速也达到了9.2%。2012年以后,国民经济增速换档,保持在7.5%左右徘徊,2014年更是跌落至近年来的最低点7.4%。同时,2006-2012年,我国物流业增速平均增速为17.05%。其中2007年增速更是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25.5%,但自2012年起,物流业增速下降至9%左右,2014年更是跌落至7.9%。可见:第一,我国物流业增速放缓,已进入温和增长阶段,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这一状态;第二,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增速吻合,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凸显。但同时,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物流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在当前增速换档的新常态背景下,使得物流产业暴露出许多问题,唯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克服行业发展“瓶颈”。

(二)我国物流行业资源要素进入高成本时代

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成本过高。国民经济新常态发展格局下,随着我国各类资源要素成本的继续走高,使物流行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高成本问题。具体表现于:第一,工矿仓储用地供应增速放缓,价格持续攀升。2014年,全国工矿仓储用地约为22万公顷,增速仅为2.9%,远低于同期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增速。与此同时,物流地价也呈现持续攀升的格局,加重了物流行业的仓储成本。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物流地价一度超80万元/亩。第二,燃油价格长期高位运行。尽管2014年我国油价“十连跌”,但仍旧高于国际油价。以汽油价格为例,我国为1.31美元/升,美国仅为0.97美元/升。第三,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甚至出现“用工荒”。自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力人口逐年下降、劳动红利逐渐消失,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用工荒”,为争取劳动力,企业不得不多次提高工资待遇。第四,环保成本逐步显现。自2012年起,“雾霾”、“PM 2.5”等成为各大城市的热门词汇,为保障空气质量,多地推行车辆限行政策,使物流货运车辆运输效率受到极大影响。总体而言,随着我国各大资源要素成本不断攀升,原本物流行业的资源密集型、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三)内需成为我国物流行业增长主要动力

近年来,随着国内采取多种组合手段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与内需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已成为我国物流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单位、居民的物流总额较上年增长32.1%,远高于同期手工业品、进口货物的物流总额增速。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物流需求,物流公司数量急剧扩张。尤其是近年来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影响下,物流行业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中国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到193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尤其是各大电商移动用户端APP的逐渐成熟,移动购物市场急剧扩大,2014年增速达到140.8%。物流公司中来自电子商务平台的营业收入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更是突破1200亿元。电子商务物流业务量快速增长,每年以60%-120%的速度递增。未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移动购物都仍将保持高位增长,为物流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整合与创新规划助推我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物流业进入门槛低,中小企业约占到了七成左右,严重影响了物流服务质量与水平。物流业规模经济的特点,决定其核心价值在于整合,由此,整合与创新规划物流产业已进入新常态。许多领先企业通过各种整合手段,挖掘物流潜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转变原有的经营模式,有效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与企业效益。如在公路货运市场,通过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手段,形成了林安物流、传化公路港等物流企业。将原有分散的货源集中运送,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了市场集约化水平。同时,创新规划已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如面对日益扩大的电子商务市场,顺丰速运公司顺应市场发展动态,对其经营模式进行创新规划,率先推出了“快递+电商协同模式”,抢占市场先机,实现了快递与电商的融合;构建线上与线下资源共享平台,提升了物流质量与效率。领先物流企业纷纷通过创新规划打造竞争新优势,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如物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逐渐形成专业化、一体化、个性化的物流产业链。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规划,更是给物流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如海尔日日顺物流以融合四网作为切入点,创新推出“送装一体化”的物流模式;淮矿物流以大宗商品流通作为切入点,创新推出“平台+基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五)我国物流基础网络已初具规模且物流资源整合成为行业共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十二五”规划指出,截至2015年底,我国交通总里程达到490万公里。2014年末,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46.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1.2万公里;铁路里程达到11.2万公里。虽然距“十二五”规划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2015年公路、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集中释放期。总体而言,我国物流基础网络已初具规模,为物流网络规划、多种联运等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对行业发展的制约将逐步消退。在此基础上,我国物流园区不断引导产业集聚、物流节点布局,致力于物流资源整合、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与效率。如普洛斯物流园区通过布局仓储设施,拥有超过1200万平方米的仓库,为物流行业节点布局、网络规划、整合资源等提供便利条件,已成为标杆企业。

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产业整合与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物流规划与城市规划发展不相匹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城市区域面积不断向外扩张、范围不断扩大。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中小城市增加数量达到4万余个,大城市面积扩大了1倍多,中小城市遍地兴起。从城市规划来看,面积的扩张仅是拓展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区域,但相关物流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与高速发展的城市物流严重不匹配。如部分大城市只注重规划居民生产、生活区域,忽略了公路建设布局,导致交通堵塞严重;在现有城市道路布局基础上,物流行业难以进行科学物流线路规划,造成物流效率下降;车辆出行限号成为各大城市改善道路拥挤的主要手段,导致物流车辆效率下降、成本上升。除此之外,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滞后,导致许多物流企业放弃了农村市场。如西部偏远县城,仅有中国邮政公司提供物流配送服务。

(二)物流基础设施数量不足且水平不高

尽管近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相较于高速发展的物流产业,基础设施仍旧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于:第一,道路数量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道路面积仅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如北京是我国道路面积占比较高的城市,也仅有东京、巴黎等城市的三分之二,农村地区道路数量更是有限。第二,物流设施水平落后,无法保障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转。如公路、运输装备自动化程度低,物流信息处理系统效率低。第三,公路作为物流的主要载体,网络化布局仍旧滞后。尤其是公路与站场建设不匹配,衔接度低,导致物流成本上升、效率低下;公用型货运站场数量少、布局不合理,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第四,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低下。公路等级低、立体交叉少,导致车辆通行效率受到极大限制,这也是造成城市道路拥挤的主要因素。道路基础设施水平低下,导致原本数量不多的线路难以发挥功效,物流产业难以进行有效的线路规划。

(三)物流规划建设条块分割且区域封锁现象严重

从目前我国物流发展战略来看,区域封锁现象严重,缺乏总体规划布局。具体表现在:其一,各地区、各大城市处于自我封闭状态,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新建项目的大量投资,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现有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同时,投资项目利用效率低下,导致物流运输混乱。其二,区域封锁导致物流专业化分工、协作难以维系,严重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我国物流产业规模功能不完善的客观条件下,削弱了物流中心调节各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利益矛盾的作用。其三,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导致产业结构难以从全局性高度进行优化调整;制约了物流中心的整合规划与发展,严重挤压了物流行业的生存空间。其四,区域封锁强化了地方保护色彩,严重制约了商品自由流通,导致物流产业调整生产消费结构的功效难以发挥;增加了物流企业开展业务的难度,不利于物流行业的公平竞争与市场化程度。

(四)注重物流结点规划但忽略物流线路及配套设施建设

自20世纪80年代物流进入我国以来,物流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也积极发展。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物流产业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即重视物流园区的建设与规划,并认为这是发展物流产业的重点内容。事实上,联结结点间的线路、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在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中也至关重要。,物流线路及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影响了物流活动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制约了物流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无法整合各物流园区的资源,导致车辆空载率高,物流成本上升、效率低下。同时,城市物流规划未从全局性高度进行,各部门、各系统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导致物流结点布局不合理;缺乏长远规划,导致设施利用率不高。

(五)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导致物流服务水平不高

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是各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物流产业而言也不例外,但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仅为18%左右。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居多,约占到七成左右,大多无力投入资金与人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大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难以熟练操作信息化管理;物流信息化技术发展滞后,实时化、数字化管理基本处于空白,这些因素都成为我国物流技术应用的障碍。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物流产业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已迫在眉睫。另外,在物流发展中,传统观念总是习惯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附属品,忽略了将其与物流市场进行整体规划。由此导致信息化建设无法更好地服务于流通领域与物流环节,甚至出现对立与割裂,严重影响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的提升。

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产业整合与规划对策

(一)从战略视角对物流产业整合与规划进行统筹全局

要充分挖掘物流价值,就必须从战略高度进行整合与规划。首先,重视物流战略规划,并统筹全局,打破区域封锁。考虑各地区物流系统所处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以及自身优劣势,因地制宜地规划物流体系。同时,规划的制定不能一蹴而就,应不断对战略绩效进行评估,适时进行调整。选择适当的战略行动,以保证物流系统的动态性、战略性。其次,完善物流战略的内容,使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明确各物流体系的使命,确定物流战略的目标、导向、优势,制定相适应的物流战略措施等。最后,明确物流战略规划制定步骤,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要在涵盖物流战略内容的基础上,循序渐近地按步骤进行:第一,环境分析与评价;第二,确定物流宗旨与目标;第三,做出适当的战略选择;第四,战略实施与控制。

(二)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物流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运作

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涵盖的内容日益丰富,不仅包括物流结点、线路,还有为物流提供服务的道路、设备等实体。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基本平台,是实现物流产业规模化、专业化运作的基础。因此,要促进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整合与规划。其一,从实际出发,科学分析物流需求的发展,合理规划物流节点。对现有的物流节点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利用效率;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降低社会资源的浪费;合理规划,适当建设新物流节点。其二,在合理规划物流节点的基础上,重视并加强物流线路规划。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手段,制定物流线路规划方案;结合城市道路运载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物流线路;打破区域封锁,协调物流结点,使物流线路的规划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其三,加大相关物流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结合新常态下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布局,制定物流基础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机制,有效提高物流运营效率。

(三)完善物流配送模式以降低物流费用和提高配送效率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走低碳、俭约之路,尤其是随着家庭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给我国交通、环境等带来极大压力。物流配送的目的在于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进行商品分拨,而低效率的配送势必加大交通、环境压力。由此,必须对现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与规划,完善物流配送模式,从而降低物流费用、提高配送效率。具体可从以下路径着手:其一,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物流企业的重组兼并,从而形成规模化经济效益。物流产业的特点,决定其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特点。当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较多,竞争力严重不足,通过市场重新“洗牌”,保留并增加竞争实力较强的物流集团企业,将形成规模经济,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其二,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步伐,科学调拨、配送商品,减少重复运输,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其三,多渠道开展物流配送模式。如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适时自取业务等。可通过适当降低物流费用,鼓励城市客户开展自取业务。既减少了物流配送环节繁琐的货物分拨工作,又提升了物流配送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四)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网络建设以促进行业信息共享机制的完善

加快物流产业的信息平台网络建设,是实现物流产业现代化的有力武器。建设物流信息平台,首先要明确物流信息平台的定位,即为物流企业、客户、政府相关部门服务。具体可从以下路径展开:其一,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帮助物流企业了解市场动向,调整战略布局;其二,实现物流企业、客户、政府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节约社会资源,加强物流客观规律的研究;其三,发布物流实时信息,便于客户掌握商品配送动态,降低运营费用;其四,中小物流企业通过会员形式加入平台,拓宽业务范围,大力培养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其五,合理定位政府角色,便于政府相关部门掌握实时动态信息,为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总体而言,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要结合当地物流需求问题、物流企业营运情况,实现行业与政府部门间的协调,维护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何黎明.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4 (8)

2.何黎明.2014 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2)

3.谢印成.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产业升级路径和政策趋向研究[J].商业时代,2012 (36)

4.王艳玲.区域物流整合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 (11)

5.王之泰.城镇化需要“智慧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3)

6.贾晓航,万静.发达国家低碳物流产业发展的比较与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

7.王琦峰.基于云物流的物流产业集群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2)

8.周杰, 张克雯.区域性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分析[J].商业时代,2013(1)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物流产业新常态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