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室羽绒服装防钻绒性测试新方法探讨

2016-03-26狄宏静毛晓舟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7

纺织报告 2016年1期

狄宏静 陈 明 毛晓舟(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0007)



实验室羽绒服装防钻绒性测试新方法探讨

狄宏静 陈 明 毛晓舟
(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0007)

摘 要通过对现行标准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中羽绒服防钻绒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羽绒服成衣的实际检测情况,探讨羽绒服装成衣防钻绒性能测试方法的新思路。

关键词羽绒服装;钻绒;摩擦法;滚箱法

Discussion laboratory testing new methodson down clothing anti-drilling velvet

DI Hong-jing CHEN Ming MAO Xiao-dan
(Jiangsu Textile Products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e,Jiangsu Nanjing 210007,China)

Abstract Test and make a calculation of deficiencies exist,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tandard GB/T 14272-2011 “down garments“ in the study of the testing method for down-proof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sting situation of down garments, investigate new testing methods of down-proof properties of the down garments.

Key words down garments; down-proof properties; rubbing test; tumble test;

什么是防钻绒性测试?填充材料制成的服装产品或床上用品都是由织物构成的,因此,织物是否能够充分有效地包裹、承载羽绒和羽毛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国内防钻绒性的测试主要针对羽绒服装和羽绒寝具进行考核,其中羽绒服装的防钻绒性测试采用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中的摩擦法。羽绒寝具,诸如羽绒被,羽绒枕等采用GB/T 12705.2-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转箱法》。

1 现行羽绒服装防钻绒测试存在问题

1.1 标准适应性问题

依据GB/T14272-2011标准,羽绒服绗缝间距小于9cm无法取样测试和考核。GB/T 14272-2011方法A的核心是以羽绒服装自身的绗缝间隔作为测试样品宽,间距为90mm-130mm,长度不小于170mm适用,否则采用方法B。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羽绒服的间距偏小,小于90mm,不满足方法A的要求,造成市场监督抽查成品时无法用面料测试,给市场监督检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1.2 绗缝线钻绒是否考核

以现行国标防钻绒测试方法来评价羽绒服装的防钻绒性容易出现一个现象,羽绒服按GB/T14272-2011检测合格,但却遭客户投诉跑绒厉害。可见GB/ T14272-2011试验模拟与现实钻绒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原因在于现行的标准中考核了胆布的防钻绒性,没有考核羽绒服装的绗缝针处的钻绒。

提出新方法的目的是为羽绒服防钻绒性能的科学判定尝试提供新的试样准备方法,致力于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2 摩擦法试验设计

2.1 设计思路

羽绒在面料中迁移是均一的,因此防钻绒性测试试样制备主要考虑羽绒在面料中的受挤压状态。而作为一个方法标准,试样制备应具有同一性,即同一件羽绒服装的制样和测试条件相同,因此需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羽绒成品的原始形态,如缝制情况,原始羽绒填充等;试样制备的尺寸;试样的厚度。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定可以达到制样方法的统一性。由于不同的羽绒服充绒量不同,因此羽绒服的原始厚度不同,而且羽绒服装的原始厚度相对很小,因此可以通过多层复合的方法统一厚度。如何确定具体层数,首先以现有的面料钻绒测试方法中的厚度确定方法为参考,确定取样部位,确定合理的厚度测试方法,从而确定多层复合的层数。通过实验建立数据库,最终能够形成号型充绒量与叠加层数之间的对照表,或者以测量的原始厚度确定每次测量所得的原始厚度范围与叠加层数的对照表。

2.2 取样尺寸、位置

试样取含面料、胆料、填充绒、绗缝线的整体,试样用于摩擦试验的净尺寸为120mm×170mm的试样,如图1,长边两端留出20mm的宽度作为装样留出部位,短边两端各留出10mm作为封边缝制处理,选择的缝制工艺应避免边缘钻绒影响测试结果。

目前市场上羽绒服主要的基础绗缝格式如下图2所示,主要有三类,横向绗缝线,V型绗缝线,菱形(格子)绗缝线。从横向看,不同的绗缝间距取样情况不同,以绗缝线为中心,如图3,当绗缝间距>6cm时,横向绗缝线只会取到一条绗缝线;当绗缝间距在3cm至6cm之间时,横向绗缝线取到三条绗缝线,小于3cm的绗缝间距这种羽绒服市面很少,因此一般情况下会取到一条或者三条绗缝线,从而测试绗缝线处的钻绒。

取样原则,以横向绗缝线、绗缝线交点作为取样的中心点,左右、上下两边对称取样,如图4所示,直至取得试样的尺寸。取样遵循优先避开口袋、装饰部位,先从后身、前身、袖子的顺序,直至取全试验样品。

2.3 试验仪器

新设计的试验方法所用的仪器与GB/T14272-2011附录E中的仪器[1],大致相同,驱动轮上的两个夹具间距能够调节。

表1 用GB/T14272-2011附录E方法B制样时不同成分羽绒的厚度

表2 不同厚薄的羽绒服原始厚度分布

2.4 试验和评价

多层复合统一厚度的测试方法参考GB/T3820-1997纺织品厚度测试标准中蓬松类产品的厚度测试参数[2],加压压强0.02kpa,加压面积120mm×170mm。选取不同羽绒样品按照GB/T14272-2011附录E方法B进行制样,按照上述厚度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得出的数据如表1。选取不同厚薄的羽绒服,测试并采集其原始厚度,得出的统计数据见表2。

由表1可知,现行国标GB/T14272-2011的羽绒测试厚度一般在40mm左右,摩擦法钻绒仪器上两个夹具间的距离为(44±1)mm,而由表2不同厚薄的羽绒服主要集中在3mm-5mm之间,以此为参考,可以假设多层叠加的总厚度为12mm,两个夹具间的距离为12mm,不同羽绒服装原始厚度范围与叠加层数的理想对应关系如表3。将单个试样边缘采用合适的缝制工艺并进行封胶处理,组合试样四周缝合后,装入低密度聚氯乙烯塑料袋中,试验操作步骤同GB/ T14272-2011附录E中E.5要求。通过取多样本进行GB/T14272-2011附录E的测试和新方法的测试,得出两种方法下测试所得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如若一致,则考核指标不变,若不一致,则需要重新试验确定合适的考核指标。

表3 不同羽绒服装原始厚度范围与叠加层数的理想对应关系

3 滚箱法试验设计

3.1 设计思路

滚箱法测试原理是模拟羽绒制品在服用中所受的各种挤压、揉搓、碰撞等作用。类似于摩擦法的实验设计原则,滚箱法的试样制备的统一性重点在于试样的取样位置,在同一规定尺寸下,截取成衣的原始厚度进行滚箱测试。由于滚箱法的实验尺寸相对较大才具备试验的代表性,因此为了试样制备的同一性,须先进行号型的分类,对不符合设定取样大小的服装应区分开测试方法,通过大量的数据测试确立合适的考核指标。

3.2 取样尺寸、位置

试样取含面料、胆料、填充绒、绗缝线的整体,试样用于翻转试验的净尺寸为400mm×400mm的试样,如图5所示。边缘采用适合的缝制工艺并封胶避免钻绒,取样原则,以横向绗缝线、绗缝线交点、拼接线等作为取样的中心点,左右、上下两边对称取样,直至取得试样的尺寸。取样遵循避开口袋、装饰部位,优先从后身取样,再到面积大的区域,直至取全试验样品,如图6所示。号型较小的羽绒服装,取样面积不足400mm×400mm的服装,可考虑采用成衣整体作为试样进行翻转试验。

3.3 试验仪器

新设计的试验方法所用的仪器同GB/T 12705.2—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转箱法》的仪器[3]。

3.4 试验和评价

将单个试样边缘采用合适的缝制工艺并进行封胶处理,试验操作步骤同GB/T 12705.2-2009要求,正转1000次,反转1000次,两次钻绒总和作为最终结果。采用这种新的测试方法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确定合适的考核指标。在确定考核指标时,应分两类,一类是试样采取成衣进行试验的标准值,一类是试样采用400mm×400mm进行试验的标准值。

4 摩擦滚箱综合法试验设计

4.1 设计思路

将截取的几块测试样品四周分别用胶封住,一起投放到带有摩擦管子的箱体中进行翻转,该仪器模拟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产生织物与织物、织物与管子、织物与箱体磨料之间混合作用力,滚动程序测试一定时间后,检查试样和仪器内部,收集并统计所有渗漏出的绒丝和羽丝的数量,最后根据检测数据判定相应的等级级别。

4.2 取样尺寸、取样位置

试样的取样尺寸、位置同2.2.

4.3 试验仪器

试验立方体箱[4],边长约235mm,内衬有厚度3.2mm的软木,箱子绕穿过箱子两对面中心的水平轴转动,转速60r/min,箱的一面可以打开,用于取放试样。每个试验箱配4个聚氨酯管,管长140mm,外径31.5mm,厚3.2mm,质量52.25g。

4.4 试验和评价

将截取的测试样品四周分别用胶封住,一起投放到带有摩擦管子的箱体中翻滚1小时或者其他特定时间,收集并统计所有渗漏出的绒丝和羽丝的数量。评价此种检测方法的钻绒性能可参考国际标准防钻绒性能滚动检测法等级划分范围确定合适的考核指标,如表4所示。

表4 国际标准防钻绒性能滚动检测法等级划分范围

5 结语

摩擦法和转箱法各有特点,但由于测试原理、测试仪器、结果评价等方面的不同,对同一种测试样品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本文根据羽绒服装成衣的实际检测情况,探讨了羽绒服装成衣防钻绒性能测试方法的新思路,以期对标准的修制订以及企业的品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GB/T 14272-2011 羽绒服装[S].

[2] GB/T3820-1997 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S] .

[3] GB/T 12705.2—2009 纺织品 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转箱法[S].

[4] GB/T4802.3-2008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3部分:起球箱法[S].

作者简介:狄宏静,2011年毕业于江南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职称,毕业后专业从事纺织品物理机械性能的检验与研究。

文献标识码:C

中图分类号:TS 101.9

投稿日期: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