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居”对没骨画的传承与发展

2016-03-25肖志美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2期
关键词:南田花鸟画岭南

肖志美

清末,广州作为中国的南大门,是清朝重要的通商贸易港口,在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之下,经济和文化上得风气之先,市民思想也日益开放,审美情趣也发生了改变,传统花鸟画也在不断向现代化发展,一种有别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广州外销画适时兴起。岭南地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不再对主导的江南文人画跟风效仿,融入西方绘画技法和理论,迎合时代审美标准,开创独具岭南风情的绘画风格,这种变革的发端就从岭南地区的居巢居廉开始。他们突破传统文人画的一般程式,开始师造化,重写生,将视野放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大大扩充了花鸟画的绘画题材,强调个性的表达,在他们的影响下,岭南花鸟画拉开了由古转今的序幕。

上追徐崇嗣,近师恽南田

中国没骨花鸟画在发展的过程中,自宋代花鸟画和清代恽南田的花卉点染之后,当属活跃的就是“海派”和岭南地区的居巢居廉了。二居绘画远宗北宋徐崇嗣没骨花鸟画法,近得恽南田清丽赋彩,后流寓广西期间,汲取苏孟丽堂、宋光宝绘画之养分,以写生为本,开创撞水撞粉法,形成二居独特的岭南风格。

中国花鸟画在五代、北宋时期,曾出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形成了黄家浓艳富贵的勾勒填色法和徐熙之孙徐崇嗣闲情野逸的没骨画法。在传统的中国画中,线一直备受推崇,线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语言,然而没骨画法的出现极大得丰富了中国画的内容,画家需要运用颜色来塑造客观物象,在作画过程中用笔的笔力与物象的自然形态相结合,表现出对象的不同色感和质感,而不是一种软弱无力之感。这种弱化墨线,强调色彩的绘画方式在当时无疑是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至清代初期,恽寿平另辟蹊径,发展创新没骨花鸟画,给中国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引起当时巨大关注,一时效仿者众多,形成了“常州画派”。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字正叔,别号南田,江苏武进人。恽南田的没骨画受宋元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影响,上宗徐崇嗣,兼收各家之长,所画花卉,很少墨线勾勒,用色着染,笔法工整含蓄,设色古拙淡雅,清丽明艳。二居对恽南田的作品十分仰慕,在自己的作品上有时提款“仿恽草衣”“仿鸥香馆用笔”“私淑南田”“法南田翁”等,居巢还将自己的画室也名为“鸥香馆”,说明了二居非常推崇恽南田的画法,并反复临摹学习。在居廉的作品《玫瑰湖石》当中的提款“仿鸥香馆用色,戊子年朝为丹五仁兄有道鉴正,隔山樵子居廉”,图中色彩淡雅清逸,颇有恽南田风韵,加之撞水撞粉,更为独到。

清人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提到:“恽氏点花,点后复加以:粉笔带脂,染笔足之,点染同用,前人未传此法,是其独造。如菊花、凤仙、山茶诸花,脂丹皆以瓣头染入,亦与世人画法异。其枝叶虽写意,亦多以浅色作地,深色让主筋。”恽南田的这种没骨点染之法已与徐崇嗣有所区别,丰富了没骨花鸟画的技法与内容,恽氏不用勾出轮廓而是直接用颜色轻快自然得将植物形态写出,用笔简洁文雅,色泽丰富而高逸,二居吸取恽南田之长,结合宋人双钩和没骨设色,保持了恽南田的清新妍丽,在用色上加强了水的分量,更显清秀水灵。

此外,居巢居廉不仅对恽南田没骨花鸟画心摹手追,对其影响更深的是承袭“写生正统”。

他认为,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获取对物象的深刻感受才能描绘其神态。二居吸收宋人双钩又继承南田没骨,注重写生,以岭南乡土动植物为题材,加之轻快柔和的用笔和清新自然的用色,加强水分的运用,水色交融,使画面尽显清新水灵,生动活泼之态,在此基础上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撞水撞粉法,其绘画保持了传统文人画的高古轻逸,吸取徐崇嗣没骨画法精神,继承并发扬了恽南田写生正派,得宋孟之笔意,集众家之长而自成一格,将沉寂已久的没骨花鸟画重新挖掘再创造,把撞水撞粉法发挥到极致,泽惠后世。

独具匠心的“撞水撞粉”法

撞水撞粉法是二居对没骨花鸟画技法的再次创造和发展,他们继承了恽寿平以色彩为主的绘画语言,以水为媒介使墨与色得到稀释、溶解,相互交融碰撞而达到的一种色彩渗化,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所谓撞水,即是趁颜色未干之时,将水从向阳的一边注入,使水和颜色冲击聚集到背阳的一边,如此注入水的地方被冲得淡而白,干后就会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以达到一种光影渐变效果。而“撞粉”法则是作画时趁画未干时注入粉,用笔将画架起使之稍稍倾斜,让颜色聚集到一边,使不溶于水的粉质浮于画面之上,此法多用于绘制花瓣花蕊和昆虫的躯体,来表现一种轻灵透明的质感。撞水撞粉法其独创性就在于突破了以往工笔画层层积染的局限性,巧妙得绘制出光色交融,气韵生动的画面效果。

居巢1847年的作品《荔熟蝉鸣》,作于可园时期,画面中浓密的叶子下掩映着一串鲜红饱满的荔枝,图中的叶子运用了明显的撞水法来表现光线照耀下的明暗关系,用水将还未干的花青冲挤到叶子的边缘,加以控制就可以表现出叶子中的凹凸感,荔枝则用朱砂罩染,加入藤黄进行撞染来表现其体积感,刻画入微的黑色鸣蝉落在荔枝上则提高了整幅画面的生动性和自然情趣,充满了果熟蝉鸣的夏日气息。画中的叶子和荔枝安排得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并从果红叶绿的颜色对比上增强画面效果。从居廉的作品《南瓜花·螽斯》中可以看出撞水撞粉法已经被运用得非常娴熟,图中的南瓜花和两只蚱蜢位于画面中的视觉中心,昆虫的颈部和腹部经过白粉的点染和冲撞显得更为立体,与两只翅膀的轻薄灵动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整个画面的生动活泼之感。其次,作者非常注意叶子的阴阳翻转而产生的颜色深浅不一,经过水的轻轻流动,流淌过的地方就会显得很亮,而聚集到边缘的地方就会很暗,这样不需要更多的颜色渲染就可以自然得表现出叶子的虚实关系,造成很强的明暗关系,经过冲撞和堆积的轮廓线也与叶子浑然天成,毫无呆板雕琢之意。从此图可以看出,居廉的撞水和撞粉并非相对独立而言,二者有时是同时出现,在撞水的过程中可以注入粉,注入粉之后还可以再进行撞水,以此来丰富画面的趣味性,这也是二居运用撞水撞粉的独特和创新之处。

二居以没骨花鸟画为突破口,继承南田遗风,经过潜心研习独创撞水撞粉法,这与其生长在温润雨水充足的岭南是分不开的,具有岭南野趣的花鸟鱼虫激发了二居的创作欲望,运用撞水撞粉法将娇艳欲滴的花卉表现得清秀灵动,将活泼动人的草虫描绘得栩栩如生,又或许是岭南充足的阳光带给二居的灵感,每一片叶子,每一片花瓣都具有强烈的斑驳感。二居在迎合时代审美情趣的基础之上,徜徉在岭南的风土人情之中,这种独具岭南风格的绘画为清末花鸟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二居在绘画艺术上的变革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岭南画家不断创新进取。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南田花鸟画岭南
忆岭南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雨岭南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恽南田与常州画派
不辞长作岭南人
珍惜手中瑰宝——南田石
南田农场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