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蚕业产业化与基地建设新模式及对浙江蚕业发展的启示

2016-03-25潘美良董久鸣徐向宏吴海平

蚕桑通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蚕农蚕茧蚕业

潘美良,董久鸣,徐向宏,吴海平*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2.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 淳安 311700)

江苏蚕业产业化与基地建设新模式及对浙江蚕业发展的启示

潘美良1,董久鸣1,徐向宏2,吴海平1*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2.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 淳安 311700)

江苏和浙江同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蚕桑发展面临相似的困难与问题,但近年来江苏海安、如皋等地通过家庭农场式等蚕桑基地建设新模式与产业化经营开展,取得了蚕茧基地稳定、质量提升、多元发展、效益增长的良好势头,其做法与经验值得浙江学习和借鉴。江苏经验在创新产业化经营、基地建设新路径、“精品蚕业”差异化发展、新型种养体系科技支撑等方面对浙江蚕业发展都有启示。

产业化;基地建设;江苏经验;浙江启示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5〕114号)文件精神,推进省内丝绸原料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高效化发展,浙江省蚕茧产业协会组织部分茧丝绸企业、蚕桑合作社以及有关蚕桑业务部门负责人,于2016年8月10~12日前往江苏省海安县、如皋市,考察学习该省家庭农场等蚕桑基地建设新模式与产业化经营的经验。我们先后考察了江苏省重点蚕区海安县的鑫缘茧丝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鑫甸家庭蚕业农场、周成家庭蚕业农场和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如皋市的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还与江苏省蚕种所、南通市农委、海安县农委、如皋市农委、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如皋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等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江苏家庭农场等蚕桑基地建设新模式与产业化经营的考察,学到了经验,看到了差距,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 江苏蚕业生产现状

作为我国栽桑养蚕的传统地区,江苏省与浙江省相似,有着非常适合蚕桑生产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有着相对先进的蚕桑生产技术。一直以来,江苏省就是全国高品位蚕丝的主要产区。1995年全省桑园面积创历史最高峰22.7万hm2;2000年后,桑园面积在8.7万hm2上下波动;2008年以来逐年下滑,到目前维持在4.7万hm2左右。2016年预计全年蚕种饲养量100万张,产茧4.9万t,比历史最高峰的18.9万t缩减74.1%,但产茧量仍居全国第三位。该省自从1966年开始实施“建设苏北新蚕区”的重大战略举措以来,集中资金物资支持新区建设,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本完成蚕桑产业由太湖流域向苏中、苏北地区的战略转移。目前,全省50个县(市、区)有蚕桑生产,45万户蚕农从事培桑养蚕。主要集中在南通、盐城、徐州、宿迁等地。其中南通、盐城2市桑园面积占全省的65%,蚕茧产量占全省的70%;东台、海安、如皋、射阳4个重点县(市)蚕茧产量占全省69%以上,形成了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区域集中的优质蚕茧生产带。近年来每年都有几个非主产区县(市)退出蚕桑业,蚕桑生产区域化现象更趋明显。

多年来,江苏省重视生产技术体系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蚕桑生产技术规程,培养了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蚕桑生产指导与科研的技术队伍,使蚕种、蚕茧与生丝的生产水平、质量名列全国前茅。近年来,江苏省生产的茧丝品质居全国之首,茧价连续多年为全国最高,是全国可以生产高品位生丝的少数省份之一。东台市的高品位茧丝生产基地规模为全国第一,年生产优质蚕茧7600 t,缫制5A~6A级高品位生丝2680 t,茧丝总量占全省的28%,茧丝品质名列全国前列。海安县的“鑫缘”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鑫缘”牌蚕丝被、真丝绸、家蚕生丝均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全程标准化控制,6A级生丝产量达80%以上,使其产品真正拥有了国际市场定价权,并成为爱玛仕、LV、香奈尔、阿玛尼等世界顶尖奢侈品牌的原料供应商。

2 蚕业产业化建设情况

蚕业产业化经营是在新时期推进蚕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稳定发展蚕业的重要举措。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蚕茧大战”和茧丝绸行业大滑坡后,江苏省各地在联结蚕农利益机制和蚕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开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目前该省的蚕桑主产县(市)均建有蚕桑专业合作社,为蚕农提供社会化服务。在东台、海安、如皋3个蚕桑生产重点县(市)蚕农入社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了蚕桑生产中的“五有五统一”,即:有技术服务规程、有服务手段、有服务标准、有服务合同、有服务档案;统一蚕种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小蚕共育、统一饲育标准、统一蚕茧收购。东台市的蚕农合作社规模为全国第一,联合了6个地级市区域内的42家合作社和相关企业,联结8万多户蚕农,带动农民20多万。

目前,“富安模式”、“海安模式”等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模式逐渐丰富完善,促进了江苏省蚕桑产业近20年的稳定发展。海安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完成自营出口6000多万美元,利税近亿元,充分发挥海安县蚕桑产业的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节,开发后道产品,拓展产品市场,推动了“中国茧丝绸之乡”——海安蚕业的可持续发展;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企业年销售额5.54亿元,利税达5060万元,累计补贴农户1.3亿元,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蚕农合作社,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成功典型。目前,江苏省的蚕桑生产基地呈现以富安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以东台、海安为主体的苏中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现有国家级茧丝绸龙头企业3个,省级茧丝绸龙头企业7个。在上述企业的带动下,全省蚕桑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得以提升。多数龙头企业能够本着让利于农的原则,将加工经营环节的部分利润通过各种形式返还给农民。此外,龙头企业通过预付定金,提供贴息贷款,发放生产扶持金,赊销种苗、饲料等措施,扶持签约的蚕农发展生产。

总之,江苏省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探索实践,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茧丝绸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龙头带动、以工辅农、以商促农”的江苏蚕桑产业特色。富安茧丝绸集团、海安鑫缘集团,如皋新丝路股份公司、东台民星蚕农合作社等一批产业化、专业合作的组织,产加销关系密切,实施订单蚕业和二次分配、组织生产和技术服务,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江苏蚕桑基地建设新模式的发展情况

3.1蚕桑家庭农场的探索与实践

海安县是全国闻名的“茧丝绸之乡”,2015年全县有5667 hm2桑园,蚕茧收入3.4亿元,每667 m2桑蚕茧收入近4000元,蚕茧产量位居江苏省第二位;全县有茧丝绸深加工企业52家,丝绸加工和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累计实现产值约80亿元,蚕桑、丝绸业已成为该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针对蚕桑新形势,2014年,海安县首家蚕桑家庭农场开始创建,通过2年多的发展,家庭农场创建的蚕桑基地显现出了较好成效,走在江苏省的前列。到2016年6月,全县已经建成蚕业家庭农场30个,到年底预计可建成50个,确保每个蚕桑重点村建一个。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以不低于3.3 hm2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在全县建成蚕业家庭农场1000个,总面积达3333 hm2。全县所有蚕桑村建成3.3 hm2以上蚕业家庭农场实现全覆盖,显著提高蚕桑经济效益,规模化桑园面积稳定在3333 hm2以上,年产优质蚕茧6000 t,以此稳固蚕桑产业基地,稳定蚕桑茧丝绸产业。海安县蚕桑家庭农场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3.1.1政企合力,建点示范,推进蚕桑家庭农场建设

2014年,海安县农委进行反复调研、筛选,由选择1个蚕桑村创建第一家蚕桑家庭农场——“海安县先农蚕桑家庭农场”,流转桑田2.7 hm2。新建小蚕共育室、改造大蚕室、建设钢架大棚,并配套相关设施。在县政府补助10万元的基础上,县农委和所在乡镇在资金、土地流转、农场建设、蚕桑生产技术等方面给予全面扶持。县委、县政府把建场组社实施蚕业规模化经营情况、蚕茧交售数量与质量等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各区镇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同时,鼓励鑫缘茧丝绸集团为蚕业家庭农场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指导和可能的资金扶持,建立紧密的蚕茧产供关系。2015年初,由鑫缘集团投资在全县新建11家蚕桑家庭农场,流转土地70 hm2。建设小蚕共育室、大蚕室等设施设备总投资共2100万元。2015年秋季全部投产,共饲养蚕种759张,取得良好成效。

3.1.2科学规划,认真选址,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

选择建场区域远离集镇工业区和污染区,符合高标准桑园建设的需要,在蚕桑重点镇村建设家庭农场,能够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鑫缘茧丝绸集团与村经济合作社签订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协议,土地流转期限至土地二轮承包期结束。如“热鑫”蚕桑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费标准为1200元/667 m2,同时建立租赁费增加机制,每5年增加100元/667 m2。农场将周围的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带动就业的同时,也避免了不愿养蚕的农户弃养或毁桑,导致桑园面积减少和造成新的插花田。

3.1.3培育主体,建立机制,实现农场主和茧丝企业共赢

鑫缘集团成立“海安鑫缘蚕业发展有限公司”,动员和择优养蚕能手、村干部、社会能人等领办创办蚕桑家庭农场,对蚕业家庭农场实行打包管理,农场实行二级核算,与鑫缘集团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农场投资主体与承包人在投资与运营过程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关系。农场主在创业创收的同时,鑫缘集团企业作为经营家庭农场的投资主体,可以减少蚕茧流通环节,降低茧丝成本,打造产业精品,提高农企效益,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3.1.4适度规模,综合开发,推进农场可持续发展

根据先期调查测算,认为蚕桑家庭农场以3.3~6.7 hm2的规模较好,尤其以3.3 hm2左右更为适宜。尽量做到1年多批次养蚕,达到3.3 hm2桑园年饲养225张蚕种左右,使养蚕这块农场租金、物化投入等成本持平略有盈余外,在桑园里开展养鸡、鸭、猪等生态养殖以及套种间作中药材、蔬菜等,走多元化的立体种养、综合开发以开辟增收之路。

3.2现代蚕业园区模式

如皋市是江苏省蚕桑重点县之一,有着产加销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蚕桑产业属于政府支持的农业高效产业。2007年,该市桑园面积达到8000 hm2,创历史新高。从2012年开始快速下降,2015年底全市桑园面积为3800 hm2,比2007年下降了一半以上。为稳定蚕桑产业,近年来,如皋着力打造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该园区由如皋新丝路茧丝绸总公司领衔,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围绕“高效、生态、无污染、零排放”的建设目标,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饲养模式,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模式、新经验,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园区位于如皋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桑园面积667 hm2,现已流转土地69 hm2、建成桑园53 hm2、连栋温室大棚7680 m2、田间养蚕大棚97座29808 m2、干燥加工场2568 m2,干燥生产线1条,在全国率先以现代园区的形式发展茧丝绸产业。具体做法是:

3.2.1运行模式

园区分为三个生产工区,通过“返租倒包”形式与广大蚕农结成新的利益共同体,蚕农根据承包协议,按要求开展蚕桑生产及其他种养任务,优先选用土地流转的农户培桑养蚕。该模式的运行,改变了传统蚕桑产业“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模式,既提高了蚕茧生产效率,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性状。同时,一家一户的蚕农在公司组织下,既有稳定的田租收益,又有作为农业产业工人的劳务收益,大大增加了广大农民的实际收入。

3.2.2建规模化基地

以家蚕细纤度新品种“苏秀×春丰”等为产业基础,应用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立体蚕台育、多功能蚕台育、地面育多项规模化蚕桑生产技术,实现规模、高效蚕桑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现已开展规模化蚕桑生产7期,共饲育蚕种3590多张,生产百分之百化蛹茧,产量和质量逐期提高,春蚕张产已接近面上饲养水平,2016年春茧缫制的生丝达到了6A级。

3.2.3资源综合利用

主要包括桑园立体种养、桑皮纤维、天然降糖药物等。2015年园区桑园套种黑塌菜47 hm2,桑园养鸡9000多只。目前,放养桑园鸡1300多只、鹅900多只,产品绿色无污染、口感好。蚕蛹栽培蛹虫草进入小批量生产。园区还引进优良桑树品种“桂桑优62”进行小规模栽培试验,以开发桑叶食品添加剂和蚕用人工饲料。

4 江苏基地建设新模式对浙江蚕业发展的启示

4.1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创新产业化经营是浙江蚕业的根本出路

海安鑫缘茧丝绸集团公司等国家级龙头企业积极发挥引领产业与带动作用,通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茧丝绸产业化运营模式,与产业基地内蚕农和缫丝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利益联结关系,为基地广大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配套服务,将茧丝绸产业化深加工经营环节中的部分利润,通过蚕茧收购和二次返还环节返哺蚕农,实现了农民和企业双赢。通过引领建设蚕桑家庭农场,突出重围,这种永当行业标杆的正能量,使我们切实看到了差距。同时,也使我们深切体验到了成功的产业化经营的诱人魅力,一致认为因地制宜地加快创新发展蚕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企业和蚕农的利益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提升传统栽桑养蚕的效益,是我们浙江蚕业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从淳安近年实践也证明,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对蚕农和企业化解市场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我省的缫丝企业规模小、实力差,一时还难以形成强大的龙头企业。为此,现阶段仍需把蚕茧经营和缫丝企业作为农业龙头企业加以扶持,但最主要的是希望如万事利、达利、凯喜雅、丝绸之路等茧丝绸龙头名企积极介入前道,通过直接或参与建基地,或将蚕茧经营公司、缫丝企业参股控股等整合资本运作方式,真正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协作机制作用,与蚕农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以防止茧丝行情低潮时给企业和基地带来的波动,并最终实现全产业链建设新发展。

4.2创建基地建设新模式,是实现浙江茧丝产业稳定巩固的有效路径

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产业逐步萎缩,是必然的客观规律,但通过努力可以减慢其进程,这就需要在产区布局优化集聚、基地建设模式创新上做文章。上世纪浙江蚕茧总产量在全国长期居老大地位,现已跌至第五位。目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以及农业产业内部竞争的加剧,该省蚕桑生产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在农业生产已进入现代大农业的今天,转变生产方式、创新运作模式势在必行!江浙两省地缘相近,面临的问题相似,产业发展的模式与路径可以互相借鉴。由于要求规模土地连片集中、资金投入巨大,时间周期长等因素,如皋新丝路现代蚕桑产业园区模式一时难以复制;海安县鑫缘集团以农场基地建设模式我省完全可以学习借鉴,可有效改变一家一户传统生产方式。利用国家有关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策,通过家庭农场、连续化多批次养蚕模式的基地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减蚕桑非优势产区,以蚕桑家庭农场为规模化基地的基点,推进淳安、建德、桐乡、海宁、南浔、德清等市县整合一批、稳定一批、提升一批优质蚕桑基地,集聚优势、巩固提升嘉湖和浙西南两大优质茧生产基地,促进蚕桑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4.3走差异化产业发展之路,是重塑浙江蚕桑新优势的坚定目标

在面对产业规模持续萎缩,产业发展预期不足的同时,我们整个茧丝绸行业理应正视问题,查补短板,上下同心,寻找突围之路。我省的省情和地域决定了蚕桑产业不能拼规模,但是我省的蚕桑茧丝绸基础和传统优势决定了可以发挥质量优势,以优质茧基地来定位,走产业差异化发展之路。品质高端的原料茧和5A级以上高工艺产品很紧俏,好原料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江苏鑫缘、富安等茧丝绸企业在危机挑战中可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源于抓住了坚持走“精品蚕业”之路。与此同时,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如海安县、东台市、如皋市等诸多蚕区政府都出台蚕桑扶持政策,并把蚕桑发展列入政府考核内容之一。反观浙江蚕区,从省级层面一以贯之重视蚕桑产业,一直以来作为农业主导产业,现在同时以历史经典产业来抓,但在重点蚕区政府除淳安等极少数县市外都不够重视,因此,特别是重点蚕区政府应明确产业定位,切实加强领导,制订扶持政策,保持蚕桑特色优势地位。总之,浙江蚕桑应该政企合力,坚持走“精品蚕业”优质茧之路,以质求生存,错位竞争,积极推进高品质蚕茧和彩色茧等特殊用途蚕丝基地的建设,提高浙江蚕桑产业的竞争能力,重塑浙江蚕桑新优势。

4.4构建新型种养技术体系,是浙江蚕业传承发展的关键支撑

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他产业的兴起,人们对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经济效益的要求不断提高,劳动力紧缺和劳动力价格提高成为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江苏在探索和推广省力化、适度规模化生产以及蚕桑资源综合开发新技术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和浙江一样,也面临与其他大农业相比,作业方式落后,蚕桑机械设施开发应用难度大,以手工劳作为主,设施应用少,机械化水平低。省力化种养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得不到提高,规模经营受到制约,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与大农业相比明显滞后。因此,我们应以科技为先导,积极发挥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省蚕桑产业技术团队等产学研平台与机制,以省力化、规模化、优质化、高效化为目标,加快相应的新蚕桑品种、人工饲料、轻型种养技术、先进机械设施装备的研究和应用,改变传统蚕桑劳动密集、作业方式落后的制约,为规模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立足主业,大力推广“桑+菜”、“桑+菌”、“桑+禽”等多种循环种养新型农作制度模式,推进蚕桑资源多功能开发利用,提高蚕桑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发展蚕丝被、果桑、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复合材料等初、深加工;适度发展蚕桑体验、采摘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观光,延长蚕桑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传承保护桑基鱼塘、蚕俗活动等农耕文化,充分挖掘蚕桑生态与文化功能。通过整合和延伸蚕桑产业链,推进产加销紧密对接,促进蚕桑生产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Se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and New Model of Base Construction in Jiangsu,and Revelation to Zhejiang Sericulture Development

PAN Mei-liang1,DONG Jiu-ming1,XU Xiang-hong2,WU Hai-ping1*
(1.Extension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 310020,China;2.Cocoon and Silk Corporation of Chun’an County,Hangzhou 311700,China)

Jiangsu and Zhejiang are i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oastal areas,se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se provinces are facing similar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In recent years,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odel of sericulture base,such as family farms,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management in Haian and Rugao made a good momentum of stabl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ilkworm base,diversified development,benefit growth.Its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is worth learning and drawing lessons by Zhejiang.Zhejiang sericulture development could learn from Jiangsu's experience in innovation industrialization base construction,new path,“boutique sericulture”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system,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industrialization;base construction;Jiangsu's experience;Zhejiang enlightenment

S88-9

A

0258-4069[2016]02-007-05

潘美良(1969-),男,浙江桐庐人,大学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蚕桑技术推广。E-mail:pmlcsk@163.com

吴海平,男,推广研究员。E-mail:haipingwu@163.com

猜你喜欢

蚕农蚕茧蚕业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躲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