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虫蛀古籍及其修复*

2016-03-25张珊珊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虫蛀残片书页

张珊珊

(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 510275)



虫蛀古籍及其修复*

张珊珊

(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275)

古籍修复;蛀洞修补;残片拼对

文章梳理了虫蛀现象的成因及古人避蠹的方式,就虫蛀文献的修复步骤,即修复前的清理和书页分离、蛀洞的修补和书页托裱、虫蛀残片的拼对、中西方在蛀洞修补上修复观念的差异等进行了论述。

絮化、鼠啮、虫蛀、烬毁、老化、霉蚀、缺损、粘连、酸化等,是传世古籍破损的常见原因。其中,虫蛀是指昆虫蛀食对古籍造成的损坏。南方地区温湿度较高,气候条件较符合食书害虫的生长发育,害虫繁殖能力强、生长周期短、年内世代数多,古籍遭受虫蛀的现象尤为普遍。按《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规定:只要古籍存在虫蛀现象,即定为四级破损;单张书页虫蛀面积达到50%以上,且虫蛀书页达到整册书页的80%以上,定为一级破损。

1 古籍虫蛀现象的发生

古籍遭受虫害威胁,与其载体的材料特征有关。古籍及其装具中的纸张、板材、糨糊等材料含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为虫蠹提供了食物源。一旦古籍存放地的温湿度符合害虫的生长需要,再加上古籍长期堆积、无人问津,为虫子的繁殖提供了较安定的环境,蛀虫就可以在书上“安营扎寨”,蛀食书页、大饱口福。

据调查,我国的档案害虫有54种,分属于6目19科,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档案窃蠹、烟草甲、药草甲、毛衣鱼、黑胸散白蚁[1]。不同种类的害虫对不同的纸张、涂料、黏合剂的喜好程度各不相同,对古籍的破坏方式及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害虫喜食纤维素,有些害虫会在书上留下虫茧、虫屎、虫的分泌物;有些害虫在书页上留下圆形蛀洞,有些蛀洞呈曲线形;有些蛀洞从书的首页一直贯穿到最后一页,有些古籍则封面、书芯完好,而护页被虫蛀成筛网。有些古籍本想用封面板(或函套)保护书籍、增加耐磨性,但使用的板材不当,不仅没起到保护作用,反而成为虫蛀的重灾区;有些古籍曾经被修复,破损的页面进行了全托处理,若干年后,其他书页的变化不大,托了的书页反被虫蛀得千疮百孔,殃及与之相邻的页面。虫蛀是书籍的硬伤,絮化、焦脆等破损尚能通过加固纸张保存纸上的各类信息,但被害虫蛀食的部分则是永远的缺失。古代藏书家对此既痛心又无奈,明代文人张岱写下《讨蠹鱼檄》,称蠹鱼之害“比火焚更惨,何异于坟典于秦坑;较土掩犹凶,谁复发周书于汲冢”[2]。

为使书籍远离虫害侵扰,古人采取了各种方法防蠹灭虫。古代用于文献保护防蠹的植物有芸香草、烟草、木瓜、荷叶、芥草、香蒿、莽草、秦椒、蜀椒、百郭草、苦楝子、黄蘖、皂荚等[3]。将这些植物放在橱柜中,或夹在书页间,或燃烧以香烟缭绕,都能起到一定的避蠹效果。古人还在造纸时利用气味或毒性避免昆虫蛀蚀纸张,如:以黄蘖、靛蓝、椒染纸等。写书、印书用的墨也同样考究,为了增加墨的防腐防蛀功效,古人会在墨里加上丁香、樟脑、麝香等。在熬制糨糊时,也会加入藿香、藜芦、茅香、椒汁、楮树汁等,以期驱虫防蠹。这些技术手段在16世纪中期以前运用得比较多,当时人们保护文献的基本方法还是以制作优良的文献材料为主,注重文献自身的保护。16世纪中期后,文献数量快速增长,纸墨质量下降,书籍装订制作变得廉价粗糙,防蠹糨糊也只在修复时使用。文献质量的变化,也是明清古籍常见虫蛀现象的客观原因。

图书馆收藏的古籍,主要以各类普通线装书为主。从藏书家到大型公藏机构,这些书饱经流转,存藏环境参差不齐,虫蛀威胁不断。1988年广西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曾对广西14个图书馆进行调查,虫损率100%的有1个馆,虫损率90%以上的有5个馆,只有2个馆虫损率低于50%,遭虫损的图书高达抽查总数的81%[4]。虽然随着各地古籍库房条件的不断完善,虫害会逐步减少并得到有效抑制,但此前业已遭受虫损的古籍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因此,修复虫蛀文献是各地古籍保护和修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虫蛀古籍的修复

经虫蛀食的古籍,书页上留下圆形或曲线形蛀洞,不管是不是从首页贯穿到最后一页,都已造成不可逆转的破损。蛀洞不仅使记载的信息缺失,蛀洞周围的虫的分泌物还会使书页粘连,影响书籍使用。有些蛀洞恰好在纸捻或订线附近,使书籍散页;有些蛀洞连成一片,书页被分解为若干残片,书籍的完整性堪忧。虽然大部分的蛀洞并不会继续恶化下去,但为保障读者使用和保护书籍完整性,应尽早对虫蛀古籍进行修复处理。

2.1修复前的清理和书页分离

虫蛀书籍的蛀洞四周、书页的夹缝处,常可见虫粪、虫卵甚至活虫或虫尸。在修复前,要做好清洁工作。可通过物理方式,用细刷子或干洗海绵(污垢擦)清扫,用口腔器或抹刀将板结的污物轻轻刮掉。污染特别严重的地方,还可以“用棉花球蘸些醋或酒精,在粘着虫屎、虫卵的地方擦拭几下,接着用净水洗净醋或酒精”[5]。一般来说,虫蛀文献不需要通过漂洗的方式清理书页,以防页面上一些脆弱的连接部分在漂洗过程中断裂,增加修复难度。修复前的清洁工作是必需的,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修复工作者的健康;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残留物继续污染纸张的问题。

蛀洞四周的虫屎、虫分泌物还会造成上下书页的粘连。但这种粘连不同于霉蚀、水浸书页所发生的粘连,联结的地方往往只在蛀洞四周,分离相对比较简单。可用启子插入书页空隙,至蛀洞周围轻轻挑开。也可用镊子沿蛀洞将书页分离揭开。如果页面蛀洞密集,为避免在分离时破损纸张、增大后期拼对难度,可在书页的正面用稀浆水(或清水)以薄皮纸将脆弱的部分稍作固定,待书页修补完成后,再将正面的薄皮纸及残留浆水去掉。

2.2蛀洞的修补和书页托裱

修复蛀洞的方法,与一般补缺补破手法基本一致。虫蛀缺损严重(尤其是书口缺损)的书页,在修复前要以一张较完整的页面为底,通过对齐版框、栏线的方式留出足够的位置,保证修复后的书页大小与原书一致。考虑到纸张遇水有延展性,应“先补中心,后补边”“先补大,后补小”。待补孔洞较多或较大时,要注意修补后不时将书页掀起一下,以免补书板上的糨糊把书页粘住,或在书页正面留下光亮的糨糊痕迹。由于古籍一般平放存藏,有的害虫是自上而下垂直蛀食,虫蛀古籍的破损位置往往是对称且贯穿首尾的,为便于修补后的锤平,修补时补纸与原纸的搭口要有意识地错开,不能再拘泥于1~2mm的标准。破损严重、逐个补洞既费时又面临无法锤平的问题时,则可以选择整页裱补的方法。损毁特别严重,已无法在原书上抹浆的,则要采用将浆水涂抹在裱补纸张上,再粘在待修书页上的“飞托”法裱补。如缺损的区域较大,裱补后,需在补纸的对应区域再补一层纸,以保证页面平整。

虫蛀文献的对称破损特点,使手工补洞方式留下的搭口在书页对折后凸起而难以锤平。采取整页托裱的方式又会使书页加厚变硬,改变书籍外观。若使用纸浆补书机,能解决手工修复的上述两个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但纸浆补书机也有使用限制,纸张强度太弱、字迹栏线易洇染的古籍,并不适宜用纸浆补书机修复。因虫蛀而书口缺损的书页,在使用纸浆补书机前,也应按原书页大小用补纸将书口位置修补、固定,以免书页在“上水”过程中发生移动错位,影响修复效果。

2.3残片的拼对

虫蛀文献在读者使用、保管清点、修复移交过程中,稍有不慎,蛀洞周围的细小连接就会断裂,造成纸张脱落。散落的纸张大的可以成片成块,小的却只是某一个字甚至某一偏旁某一笔画。虫蛀文献修复的难度,更多地体现在如何将这些残片正确归位。残片拼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明确位置。

2.3.1观察残片的形状。线装书的书页是筒子页,沿版心中缝摊开纸张,蛀洞往往呈对称状。曲线蛀洞虽弯曲不定,但曲线的粗细一般也有规律可循——越靠近完好书页的曲线蛀洞,曲线越细;蛀食越深入的地方,曲线越粗;同一条曲线的宽度,除头尾稍细外,中段一般是不变的。在书页上寻找与残片形状一致的位置,其对称区域(另一面,或上下书页与之相邻的一面)则是残片的大致位置。再根据残片的边缘特征,留下粗细相当的曲线或大小相等的圆形蛀洞位置,就能确定残片的具体位置。为更精确定位,还可将书页对折后迎光比对,令残片与对称区域完全重合。

2.3.2注意残片上的各类信息。残片纸张颜色、字迹特征(包括字体风格、字形大小、着墨深浅等)、各类标记(包括残留的栏线,象鼻、鱼尾等图案,或句读、点校标记等),都是定位残片的有效信息。书籍在存放过程中,受光照影响,靠近封面、封底、天头、地脚、书口位置的纸张颜色往往会有别于书芯的颜色。书籍在使用过程中,也很可能遭受各种污染并在书页上留下痕迹,如:水渍、污渍等。因此,残片纸张的颜色,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定位。各种版本古籍,即使是同一册书,抄本字形、墨色会存在细微差异,印本书受排版、印刷精细程度的影响,每一页的字体风格、大小、墨色等,也会有所区别。这都为我们判断残片位置提供了一些线索。除了留有文字信息,残片还常带栏线、图案、句读、点校等标记,也是判断所属位置的依据。

2.3.3根据残片的文字内容来判定。残片形状、残片颜色、字迹标记等,是从形式上提供了残片定位的参考,但符合相关特征的残片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残片形状一致、颜色字迹标记等特征也不明显,则要根据残片上的具体文字内容来判定位置。能辨析文字内容的残片,可通过查找相同版本、相同内容的书籍来判断残片的位置。能找到相同版本的书,固然最好,缺损位置上的字和图案一目了然。但是,受馆藏局限,并不是所有待修虫蛀古籍都能找到同版完好古籍作为对照。如果没有同版,则可找内容相同但版本不同的书进行比对。如果上述两种条件都无法满足,甚至可以用不同的书作为判定的参考。不同于传统修复中的“补字”技法,残片定位是要将已有的文字内容填补上去,即使采用不同版本的书作为定位依据,修复后对原书版本鉴定的影响也不大。因此,根据文字内容查找判定残片位置时,不要只着眼于相同版本的对照物。尤其是编纂类古籍,其收录内容可查考到原始文献出处的,都可通过带全文检索功能的古籍数据库、各类搜索引擎、研究著述,与原始出处的内容相比对,判断修补文字的位置。检索时,应挑选较特别的词组、句式,以减少检索结果的重复率,缩小比对范围。孤本古籍不仅版本稀见,所收录的内容也往往独一无二。修复这类古籍的虫蛀残片,就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一些学科知识来解决定位问题,如:诗文内容、韵脚位置、平仄格律等。但是这样的定位存在一定风险。修复人员的知识有限,应多请教相关学科的专家,以免发生讹误。

2.3.4无法定位的残片的处理。在综合运用以上三种方法仍无法判定残片正确位置时,也不能将残片随意丢弃。可在书后加装护页,并把剩余的残片整齐地贴在上面。

2.4对待蛀洞的不同态度

中文古籍和西文古籍因纸张、装帧方式截然不同,中西修复人员在修复虫蛀古籍时,也有不同的修复观念和选择。中文古籍纸张薄软,即使不发生粘连,虫蛀文献翻阅起来也很困难。西文古籍纸张厚实,且更多的破损表现为书籍结构的解体。因此,西方修复师在修复虫蛀文献时,较注重复原受虫蛀影响而破损的书籍结构,对书页里的蛀洞,除常规清理外,只对靠近封面、封底、破损较严重、影响美观的书页进行修补。他们觉得这些蛀洞并不会继续发展并危害书籍安全。因此,在时间、人力、金钱都有限的情况下,对蛀洞修补进行了取舍。这种修复观念虽离不开西方书籍特征的客观实际,但也为我们审视、修复虫蛀文献,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3 防患于未然,防止虫害的一些建议

修复是对虫蛀古籍原生性保护的一种方法,但归根到底也只是一种补救措施。经过修复的虫蛀古籍,历经清理、补破、拼接等步骤,能有效地延缓书籍的寿命,但被虫蠹蛀食的部分已经永久缺失,书籍的美观、内容的完整性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尽可能避免虫蛀威胁,才是保护书籍的首选。

古籍既已形成,我们不可能改变文献自身的特征,只能借助外部力量来加强保护,即实现从制作防护到收藏防护的转变。食书害虫具有喜温、喜湿、喜脏、喜阴暗、偏爱长期不受干扰等习性,而害虫的栖息环境(即书库)基本属于封闭或半封闭环境。这是一个可控的人为环境,通过措施是可以做到防止或抑制害虫发生的。冯慧芬认为:“事实表明有虫无虫在气候,虫多虫少在管理”[6]。将特藏书库的温湿度标准定为16℃~22℃、45%~60%之间[7],能对抑制害虫活动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害虫的适应能力强,建立一个恒温恒湿、密闭良好的库房不是一劳永逸的。做好虫害防治,要从古籍入库开始,做好防虫、灭虫处理。进入库房的古籍,要经过预防性冷冻处理,以免带虫入库。同时,要做好库房的清洁卫生,杜绝害虫进入库房的其他渠道。

即使库房有恒温恒湿控制,也应定时巡查,不时翻动检查古籍的保存情况,以此破坏害虫安定的环境。所谓“书卷不舒有虫”[8],久放不动的书籍给害虫创造了较稳定的生态环境。因此,尤其要避免古籍长期堆积存放、无人翻动的情况。如因搬迁等原因需打包封存的古籍,除可在封箱前加入对古籍无污染的驱虫药品外,在堆放时还要用防潮板隔离地面,做到定期开箱检查,以此扰乱昆虫的生活环境,起到驱虫的作用。此外,还应加强防虫、灭虫技术的研发。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图书馆文献保护工作者与上海昆虫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以氯菊酯为主要原料,加上二氯炔戊菊酯及少量增效剂,配成乙醇溶液浸透宣纸,制成“纸质文献防蠹纸”“纸质文献防蠹纸2号”,以长效触杀为主,以缓释熏蒸为辅,有效期可长达5年。在今后的古籍保护工作中,应加大力度进行类似技术的研发。

[1]冯惠芬,荆秀昆,陶琴.全国档案害虫种类及分布调查[J].档案学通讯,2000(3):63-66.

[2]张岱.琅嬛文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3]林明.中国古代文献保护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8.

[4]翟志宏.档案、图书虫害研究述评[J].档案管理,2009(94):6-9.

[5]潘美娣.古籍修复与装帧(增补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09.

[6]冯惠芬,荆秀昆,陶琴.全国档案害虫种类与分布的调查研究[J].档案学研究,1996(3):61-6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GB/T 30227-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8]王充.论衡·商虫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53.

(编校:徐黎娟)

2016-02-04

张珊珊(1980—),中山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G253.6

A

1003-1588(2016)03-0135-03

* 本文系2015年广东省本科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文献保护与修复课程教学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虫蛀残片书页
英藏西夏文《庄子》残片考释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朱森林养生漫画
朱森林养生漫画
两则未刊俄藏《天盛律令》残片考释
虫蛀川芎挥发油成分GC-MS研究
时光残片
你听,从书页吹来了春天的风
轻轻地打开书页
大英博物馆藏西夏文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