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国产青春电影叙事与美学的融合

2016-03-24龙云敖久丽

电影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叙事美学融合

龙云 敖久丽

[摘要]电影艺术是诉诸感官刺激的流动视听语言艺术,身体逐渐幻化成美的隐喻,青春电影可称得上是“美女经济”的代名词,因为其在尽可能保持自身艺术属性的同时又充分迎合了电影市场商业性的需求,集美学表达和逻辑叙事于一体,与新时代社会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产生了非常默契的共鸣。青春电影是一种鲜明的存在,就像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清晰地倒映出随着时间推移慢慢长大成人的那些青春电影里的鲜活人物。

[关键词]叙事;美学;融合;青春电影

回顾当下热度不减的青春电影,不难发现这些电影成功的原因乃是创作者结合时代将电影自身的叙事以及美学表达实现了一次完美融合。当下青春电影无论是电影自身还是电影与时代之间都形成了一种不言自明的默契。

一、隐性叙事与“美”的象征

传统的叙事结构看重起承转合,电影的发展脉络基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故事内容的结合可谓少之又少,灵活性极差。而青春电影则善于使用复杂性和灵活性都较高的隐性复调叙事,如此,内容便成为电影的核心。隐性复调叙事延续了后现代电影中的拼贴风格,在美学表达上更有插叙、提示、反复和叙事终止等多种方式,将其融入叙事当中,对于电影创作而言可谓锦上添花。以方法论为阐述核心的《公民凯恩》就得到了安德烈·巴赞的高度赞许,其用摄影机巧妙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就像无所不知的上帝一样。目前,国产青春电影的业绩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其对隐性叙事策略的使用成功地简化了对单一问题的回答。另外,青春电影将剧情推进制度定格在了事件的发展进程之上,摆脱了传统叙事以事件为一切出发点的模式。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青春正是成长发育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像电影《后会无期》中主人公即将开始的一段旅行一样,目的地是哪里,明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谁也不清楚。

实物的表象是一种视觉上广泛存在的意义,也是孕育象征的营养基。因此,对象与意义是一个无法被分割的整体。客观上象征就是意义的联系物,是其存在的载体。意象之于象征即电影的表意之象,是对普遍存在的外在事物的一种客观感知,且在艺术领域中与主观意识达成了高度统一。例如,人们常说“美是道德的象征”,美是一种抽象的存在,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必须借助实物的象征来诠释其意义。将这种关系投影到电影中便使第一叙事者与第二叙事者之间形成了诉说和聆听的角色关系。

在众多传统叙事方式中,线性叙事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就是:影片中所讲述的事件、演绎的行为,甚至发生的背景都会同属于一个系列,让观众可以轻易捕捉到故事情节所要表达的统一思想。在固定的时间内严格地按照封闭的脉络完成一次叙事,与外界不产生任何信息交换与沟通,就是封闭叙事的典型特点。这类近似公式化的类型电影,从线性叙事策略上就毫无新意可言,所以无论怎样变换影片中的角色都无法摘掉“俗套”的标签。在线性叙事范式中会严格限定第二叙述者的角色扮演,但隐性复调叙事则完全不同,其打破了叙事对虚构角色的桎梏。

国产青春电影中,对隐性复调叙事运用相对得心应手的当属《闺蜜》。这部影片并非讲述三个同病相怜的女人的故事,而是给观众诠释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女性人生:小美在与恋人九天的爱情纠葛中沉沦;Kimmy乐此不疲地在人群中流连;希汶则与乔立发生了幸福的邂逅。这部影片采用非常典型的板块叙事风,并将理性隐藏在段落与段落间的衔接之处,展现给观众一种慵懒随性的感觉。另外,在这部以女性为主题的电影中,导演特意安排在女性人物身上的中性气质以及她们举手投足间难以遮掩的“汉子”风格都是对男权秩序的一种消解和重构。随意性的叙事格局打破了传统电影中的戏剧性,进而能为观众保留更多的思考空间,但隐性复调叙事与板块叙事却存在本质性的差异。

现代气息浓郁的青春电影在叙事策略上的大胆尝试,对其自身的戏剧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这种改变是进步的,因为越是复杂变换的场景和松散的结构就越能促进故事情节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为电影增添了一抹真实美。同一情境多次反复地出现,给人留下的印象便更加深刻,就像电影《同桌的你》中,一再表现周小栀和林一牵手的画面,意在突出他们难舍难分的情愫。所以,青春电影中叙事策略的大胆尝试与创新,成功地为类型电影增添了新的气象。

为了能够为接受者保留更多思考与发挥的空间,当代青春电影在进行人物处理时便开启了“合理缺席”的模式。即让处于话语者或叙述者位置上的角色适当地保持缄默,或不做任何铺垫地凭空消失,然后便将主动权交到了聆听者或者接受者手上,迫使其进行想象和猜测。就像颇受青少年喜爱的电影《小时代3》中,周崇光用生命的结束为他与林潇的过去画上了句号,而只懂得英语的陆烧的出现却预示着新的开始,也为电影后续情节做了足够的铺垫。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躁动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情感纠葛的年华。作为形象思维的结晶电影艺术的能指往往过剩,这不仅是为了传递电影的思想内涵,更是为了凸显象征的意象之美。影片《小时代3》中豪华奢侈的服饰、层出不穷的高档餐厅以及那些似乎只能存在于言情小说中的对话和人物,都传递出一种浓浓的消费主义气息,这是现代社会欲望膨胀的结果,也是彰显艺术优雅高贵气息的存在,所以从叙事策略上分析,这种象征意味不明的符号会给影片主题的传达造成困扰,而话语者的沉默又会为这种歧义营造更多的可能,从而激发接受者去进一步探索。

随着审美价值观的设计,“缺陷美”已经衍生为国产电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结构组成。在作品中保留合理的“空白”,让接受者有足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其实是一种诗意情感的表达。而所谓“朦胧”就是似看清又看不清的感觉,于不确定中加入自己想要的情愫或结果。青春电影的创作者正是利用“空白结构”中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让内容更具现实性和喜剧性的美。叙事是无法将空白点彻底地从纯粹的意象中剔除掉的,所以电影艺术不可被现实束缚,必须找到一个能够跨越现实的支撑,而“空白”恰恰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

二、颠覆叙事与审美

幻想是青春的前奏,是青葱岁月中的阳光,是无法被遮掩的躁动。所以,青春电影展示给观众的就是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在感情纠葛上的取舍以及自我的成长与历练。所以其需要借助幻想的力量,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带领电影和接受者共同迈入臆想的国度。

电影创作者又被称为梦的制造者,由此可见,幻想是电影中必然存在的一个重要元素,它能够将现实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当人习惯了在泥潭中摸爬滚打,就更渴望找到一块儿净土来抚慰自己的伤疤。越是无法得到的就越显得珍贵。青春其实是道选择题,所以青春电影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将敌视照成友情。《同桌的你》中的Tom最后还是与林一冰释前嫌了。因此,青春电影不是对现实的演绎,而是从主观臆断的角度去窥探个体的成长过程。

将幻想的情节以插叙的方式入驻电影情节,可以为人物构建一个乌托邦的新世界。电影《同桌的你》中就有一段非常经典的插叙片段。在曾经深爱过的女友的婚礼上,林一勇敢地站出来拉起了她的手,去实现他们在校园中未能圆的爱情梦。但现实并非如此,一切都只是一场幻想。他曾经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女友纯真的爱情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但生活却跟他开了一个非常大的玩笑,在美国他不但没能一展所长,还被现实折磨得尊严尽失。多年的等待没有换来与女友的异国团聚,剩下的只是无尽的空虚和高压的工作。时间没有提升他存在的价值,只给他留下了岁月沧桑的痕迹。镜头中高耸的大厦与林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美国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所以,带着破碎的梦,他回来了。而在心爱的人的婚礼上,他用幻想打破了原本不幸的生活状态,镜头的快速移动象征了他们离开的速度,像是在催促林一去做成这件事。在这样的插叙中,令人窒息的感觉瞬间就逆转了,传统线性叙事的结构被彻底打破。

线性的叙事结构逻辑性强,但结果却一目了然,毫无新意。插叙则不同,其完全颠覆了一蹴而就的叙事机制,更能够凸显人物真实的内心情感和电影的主题思想。当我们欣喜于林一的勇敢行为时,突如其来的三个字“我愿意”又将一切拉回了现实。这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就是青春电影要传达出来的深刻哲理,成长的过程是精彩并充满荆棘的,即便幻想再美好也取代不了现实的存在。

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电影是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的一种综合,但通常情况下,观众都是先看到屏幕上的人物形象,所以符合审美标准的画面才能更吸引观众的眼球。青春电影聚焦于人生中最灿烂的年华,也是对美好身体的一种展示。叙事和美学的融合,是艺术表达的高层境界。食色性也,女性身体的呈现象征着期待、欲望等情感因素,是一种对艺术美的完整表达。象征意象在电影中的使用令女性身体慢慢演变成“美”的代名词,所以很多青春电影都将其视为成功的催化剂。就像公路电影《后会无期》中那令人难忘的一幕:推开门后,映入苏米眼中的是各色靓丽的身影,有的清丽婉约,有的落落大方;有的自然萝莉,有的浓妆艳抹,这简直就像是一场视觉盛宴,所以会令这个画面的接受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见到如此香艳的“景色”,都市的风华、小栈的孤独都不再重要,这些“美”的符号已经和接受者的眼球产生化学反应,成为青春电影舞台的主角。身体美显然已经从传统道德伦理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并升级为感性的象征,令青春电影的叙事更具审美价值,且迎合了观众的窥视欲。

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的一种本能,它象征了道德的存在,所以如果能合理得用到,便可将青春电影转化为一堂生动的“思想道德课”。电影创作者在满足观众视觉欲的同时还利用叙事策略隐藏教条的道德伦理,为处于迷茫期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叙事和美学各自都具备一定的多样性,如果不能平衡两者间的关系,就很容易出现低俗的画面或者幼稚的叙事机制。为了防止青春电影出现方向性的问题,在使用女性身体这种“美”的符号时必须张弛有度,并且注重对精神世界的表达,只有两者达到高度统一,才可以缔造出高质量的电影作品。

服饰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并且可以为电影叙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电影《后会无期》中的刘莺莺,格子衬衫加休闲裤,再搭配一双大头皮鞋,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所以不需要对这个人物进行过多的介绍和性格描写,其就已经在观众心中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视觉化的叙事手段,紧扣接受者的心理状态,并让其自己去描摹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象征是精神和美激烈碰撞后擦出的火花,并在电影中华美绽放。青春电影在美学表达和叙事策略的相互转化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隐性复调叙事策略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策略的逻辑性,这就使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漏洞。青春电影的严密性不足已经成为当下这类影片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弊端。所以,必须完善电影叙事的客观性,进而合理地进行情感的表达和道德思想的传递。

三、结语

从文中列举的几部相对成功的青春电影中不难总结出,处于青春阶段的角色多半会受到自身经济状况的影响。这无疑是对当前社会状态的一种呼应,更体现出了电影叙事机制中越来越灵活的一面。而“美”是一种客观并且普遍的存在,是道德伦理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极富“独立性”。多变的叙事策略能够为电影创作多样性的美学特质。而近期的青春电影将青春期中难以遮掩的彷徨与躁动表现得相对理性化,不再局限于叛逆性的破坏和难以自控的癫狂,而是展现其更成熟的一面,挖掘成长中更值得感动的瞬间。

[参考文献]

[1] 王义平.从现象级青春电影看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J].四川戏剧,2014(11).

[2] 张栋栋.传唱的青春——国产青春电影中流行音乐的美学意义[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01).

[3] 汪蒙,陈小娟.近五年来国产青春电影的怀旧现象探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4] 金丹元.对当下国产青春片“怀旧”叙述的反思[J].文艺研究,2015(10).

[5] 徐建国.当代青春电影的叙事策略——以电影《致青春》为例[J].四川戏剧,2013(09).

[作者简介] 龙云(1968—),男,河北平泉人,艺术学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画研究。敖久丽(1973—),女,蒙古族,河北平泉人,艺术学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油画研究。

猜你喜欢

叙事美学融合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纯白美学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