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德育教学浅思

2016-03-24孙廷辉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2期
关键词:思考建议主要问题

孙廷辉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对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加强德育课程的研究,提高该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活动取得实效。本文立足目前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分析和阐述了小学德育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 主要问题 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83-02

一、当前小学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推动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这是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主体面貌,必须予以充分肯定。然而不可否认,当前的小学德育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材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明确。

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教学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照本宣科,就教材讲教材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不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联系学生自己及其身边生活的道德现象和事例,使教学失去了学习主体可感受的对象,教学出现针对性缺失的问题。

2.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认识尚需提升。

尽管一些教师教学中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了学生自己及身边生活的道德现象和事例,也注意使用了教科书,但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却升华不够,或根本未能升华。失掉了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意义及目标追求。

3.教学中对学生活动认识理解上的偏差。

如果我们对教学进行一番认真反思后就会发现,教学中往往看似学生活动,实际是在活动学生。由于学生的活动是流于形式的,尽管学生热热闹闹地参与了活动,但一堂课结束,学生们却收获甚微。

二、原因分析

主观原因: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精神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必然会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对课程呈现形态理解上的缺失;个别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工作上缺少紧迫感,缺少责任意识等等。

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因受资料限制,特别是许多农村教师,手里缺少或根本没有有关的解读资料,也就谈不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素质,这也是影响德育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之一;此外许多教师课时量大,受时间限制,很少或根本没有看书学习的时间,所以充实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也就无从谈起,影响了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对提高小学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1.通过自觉学习德育理论,提升自己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工作的能力

加强德育理论学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使我们从源头上寻找和获得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工作的真谛,对德育的本质和精神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德育课程标准的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比较理性地认识以往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

德育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有关德育方面的具体要求。那么我们应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地予以理解和把握呢,建议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注意处理好多元解读与价值确认的关系。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多元解读,强调学生对教材的反应应当是多元的,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并不是不要价值确认,不要一定的科学的价值观的引导。尽管这种价值观或价值标准也不一定是惟一的,但一定是容易学的、健康的、文明的。

二是要注意处理好表层的知识性解读与深层的文化性解读的关系。教材内容作为一种学科教学的载体,是知识性与文化性的统一,是表层的知识符号与深层的文化含义的统一。只有很好地认识理解两者的关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功能要求我们能站在文化的角度,以文化的视角和思维来处理与组织教材内容。如果我们只会就事论事,就知识论知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就只能会落空。

3.明确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驾驭活动内容及过程的能力

(1)设计活动内容的选取应当注意能让儿童全身心参与。

(2)注意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的完整性。课前、课后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正是通过观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学生看到、学到了很多东西。

(3)活动要做足、做透。要把每个活动潜在的教育资源挖掘出来,实实在在做好一到两个活动,注重活动过程、活动反馈及活动再加工,在多向的合作、交流中,经过老师的巧妙引领、点拨,同伴的智慧启迪,真正促进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技能的形成、巩固和熟练。

(4)重视活动的生成性。教师应敏锐地捕捉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用活动的真实进程不断丰富和推进课堂教学,使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的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四、总结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注意尽可能地创设来自学生生活中的道德素材模拟情景,让学生在移情体验、讨论感悟中,自主形成相应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徐萍.浅析中学德育的实效性[J].教师.2014(04)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议主要问题
对山东高考改革的几点见解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探究数字化自动系统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
进口橄榄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
加强边远民族地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教案设计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