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辅助工艺低渗透稠油油藏热洗效果预测

2016-03-23安朝峰王媛芳

关键词:低渗透适应性

夏 彪 安朝峰 王媛芳 卢 丽

(1. 中石化华北分公司第四采油厂, 陕西 宜君 727200;

2. 中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鲁克沁采油厂, 新疆 鄯善 838202;

3. 塔里木油田公司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 新疆 泽普 844804;

4. 中石化华北分公司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 陕西 咸阳 712000)



无辅助工艺低渗透稠油油藏热洗效果预测

夏 彪1安朝峰2王媛芳3卢 丽4

(1. 中石化华北分公司第四采油厂, 陕西 宜君 727200;

2. 中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鲁克沁采油厂, 新疆 鄯善 838202;

3. 塔里木油田公司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 新疆 泽普 844804;

4. 中石化华北分公司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针对开采初期的低渗透稠油油藏,热洗是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清蜡、解堵工艺。无辅助工艺的热洗作业效果和多因素有关,如热洗排量、温度、时间、热洗介质、油井的产液量、动液面、泵挂深度、地质因素等。为更好地评价热洗质量,系统归纳热洗恢复周期的界定标准,提出用热洗恢复周期作为衡量热洗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热洗恢复周期是影响热洗效果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影响的外在体现,利用已知的历史数据预测热洗后的恢复周期,从而达到预测热洗效果的目的。该方法简单实用,用我国典型低渗透稠油油藏M油藏进行实例分析,预测符合率达到100%。

关键词:低渗透; 稠油油藏; 热洗; 恢复周期; 适应性

从全球石油资源来看,世界上只有30%的原油属于常规原油,稠油、超稠油、油砂和沥青资源占了70%。我国发现但未投入开发的油田主要以低渗透油田为主,其中特低渗油藏在低渗油藏中占60%~70%[1]。这部分油藏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稠油油藏。可以预料,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低渗透稠油油藏的开发是我国油气生产的重要研究课题。

热洗清蜡是油井维护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清蜡手段,也是延长油井检泵周期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2]。热洗恢复周期是指热洗后生产恢复到热洗前水平的天数,主要有3个界定指标:(1)含水率Fw,含水率恢复到热洗前水平时,为一个热洗恢复周期;(2)产液量,热洗后产液量会经历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产液量恢复到热洗前的水平,也可以界定为一个热洗恢复周期;(3)产油量,热洗作业后,随含水率的升高,产油量一般是降低的,但部分井由于泵效的提高,产液量大幅提高,使得产油量可能增加,因此,当产油量升高或降低到热洗前水平时,也可以认为是一个热洗恢复周期。

对于发展较成熟的稠油油藏,有很多成熟的清蜡解堵工艺[3-9],对于新投产不久的M油田,热洗作业无任何辅助工艺。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无辅助工艺低渗透稠油油藏热洗效果的预测方法。

1方法介绍

计算油田每次热洗的恢复周期,以热洗恢复周期为因变量,其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在坐标轴上进行线性回归,寻找规律。该方法适用于整个油田,也适用于单井。

2实例分析

2.1区块介绍

M油田是我国低孔、超低渗裂缝性油藏,工区含蜡量高、油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蜡在井筒中的大量结晶聚集增大了抽油机的负荷,易造成频繁软卡。目前主要靠油套环空注高温地层污水的热洗工艺进行清蜡解堵,改善原油流动性。本次研究对M油田投产以来的热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不同产量、含水率、液面高度对热洗工艺效果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此类油藏热洗工艺分析提供新的思路,为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投产以来,工区内共计洗井34次,各井热洗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M油田油井热洗情况统计表

根据拟合回归曲线分析热洗周期及其影响因素,得到认识如下:

(1)产液量:高产液量油井(>15 m3d),热洗恢复周期都相对较短,在10 d内,随日产液量升高,热洗恢复周期逐渐缩短,但缩短的趋势减缓;低产液油井(<10 m3d),恢复周期比较波动,不建议进行频繁的热洗作业(图1)。

(2)含水率:低恢复周期(<5 d)在各个含水率都有出现,但是,高恢复周期(>10 d)只在含水率小于20%的时候才出现(图2)。

图1 产液量与恢复周期拟合曲线图

(3)动液面:随着动液面深度的增加,热洗恢复周期逐渐变长,若热洗恢复周期控制在10 d内,则动液面深度不超过900 m。即按目前工区的泵挂深度水平而言,动液面小于900 m的油井,能获得相对较短的热洗恢复周期(图3)。从实际统计的数据看,动液面小于700 m的油井,热洗后都能取得较短的热洗恢复周期。从热洗后含水率恢复情况分析,动液面在泵挂附近的井,热洗后含水率不容易恢复,会出现含水率“洗一次涨一次”的现象。

图2 含水率与恢复周期拟合曲线图

图3 动液面与恢复周期拟合曲线图

运用上述规律,就可以对该油田的其他热洗井进行热洗效果预测。

2.3热洗效果预测

对于即将要实施热洗的井W10、W11进行热洗预测,2口井的基本参数见表2。

表2 W10、W11井基本情况

对于W10井,动液面高于900 m,日产液量低,预测该井热洗恢复周期长,且含水率不容易恢复到热洗前的水平,因此不建议热洗;对于W11井,动液面低,日产液量高,预测该井热洗恢复周期短,建议热洗。

2口井热洗后,生产数据如图4、图5所示。

图4 W10井热洗后生产曲线

图5 W11井热洗后生产曲线

生产数据证实:W10井热洗后恢复周期长,含水率未恢复到热洗前的水平;W11井热洗后恢复周期短,含水率很快恢复,与预测的结果一致。可见,在已知生产数据基础上进行热洗效果预测,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3结语

(1)热洗恢复周期作为衡量热洗效果的综合评价标准,是诸多热洗影响因素综合作用效果的外在体现。

(2)在M稠油油藏热洗数据基础上建立预测指标。产液量低于10 m3d,低含水率且动液面高于700 m的生产井,在无辅助热洗工艺情况下,不建议进行热洗,可以采取化学降黏的方式进行清蜡解堵,热洗则要考虑添加井下热洗配套工艺。

参考文献

[1] 李忠兴,杨克文,赵继勇,等.特低渗油藏渗流特征及增产技术研究[J].油气井测试,2003,12(3):21-23.

[2] 王萍.油井热洗清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22.

[3] 刘海庆,姚传进,蒋宝云,等.低渗高凝油藏堵塞机理及解堵增产技术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0,17(6):103-104.

[4] 李枝梅.低渗油藏有杆泵深抽采油配套技术[J].特种油气藏,2005,12(4):76-77.

[5] 刘德基,尹玉川,魏三林,等.深层稠油完井管柱及有杆泵系统优化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14(1):94.

[6] KIM T I, KIM Y H. HAN M. Development of Novel Oil Washing Process Using Bubble Potential Energy[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2,64(11):2325-2332.

[7] 张立.不同热洗工艺技术效果浅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28(6):38-39.

[8] 林彦兵,刘艳,侯光东,等.低渗透油田黏度效应的实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4,11(4):95-97.

[9] 冯浦涌,刘希华,杜文贞,等.纯化油田低渗透油层伤害原因及保护技术研究[J].特种油气藏,1998,5(2):95-97.

Thermal Washing Adaptation Prediction of No Auxiliary Technology in Low Permeability Heavy Oil Reservoir

XIABiao1ANChaoFeng2WANGYuanfang3LULi4

(1. No.4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North China Petroleum Bureau of Sinopec, Yijun Shaanxi 727200, China;2. Lukeqin Oil Factory of Tuha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Shanshan Xinjiang 838202, China;3. Taxina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mpany, Tarim Oilfield Company, Zepu Xinjiang 844804, China;4. North China Branch of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Service Center of Sinopec,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China)

Abstract:Thermal washing is the most simple, economic and 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early production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heavy oil reservoir, but the effect of no auxiliary technology washing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such as output volume, temperature, time, hot washing medium, the liquid producing capacity of oil wells, dynamic liquid level, depth of plunger, geological factors and so o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rmal washing exactly, we summarized the definition standard of restitution period of thermal washing systematically, and put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thermal washing effect. Thermal Washing recovery cycle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these factors. This study forecast hot washing effect by period icing recovery prediction thermal by washing, using existed historical data.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with M case as the typical heavy oil reservoir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o prove that this prediction method is absolutely right.

Key words:low permeability; heavy oil reservoir; thermal washing; restore cycle; adaptability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80(2016)01-0050-03

中图分类号:TE35

作者简介:夏彪(1986 — ),男,硕士,研究方向为油气田开发工程。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水驱过程岩石渗流物理特征动态变化实验研究”(2011ZX05010-002)

收稿日期:2015-05-10

猜你喜欢

低渗透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鹿台山矿低渗煤层瓦斯抽采问题分析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既定PSS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适应性分析
常规注水井解堵增注提高石油采收率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