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作文新路 提高写作水平

2016-03-22王艺琳

关键词:口头课外活动普通话

王艺琳

语文教学是一门重要学科。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它是语文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有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之一。然而,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直皱眉头,对着作文题就发呆,害怕作文。对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作文教学的探讨势在必行。下面浅谈一些教学尝试:

一、营造讲普通话氛围,夯实口头作文基础

“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以,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的作文的启示。”学习叶圣陶这一语文教育思想,从作文角度即可理解为: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只有出口成章,才能下笔为文。

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近朱则赤,近墨者黑。”这无不告诉我们一个环境,一种氛围的重要意义。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讲普通话良好环境,能避免地方语言的不良干扰,是创造一个上佳的口头作文条件。前些年,有许多人以为作文教学从中年级开始,与低年级无关,或认为写作只靠写,不靠说,或认为看图说话那是低年级的事,与高年级无关,其实作文训练应从小学低年级的造句、看图说话,写话开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只是各个年级训练重点不相同,但都缺一不可。听说读写,相辅相成。说是写的基础,几年来,我更新教学观念,坚定培养小学生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信念,先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再制定一系列讲普通话,经常检查、评比、表扬、激励。长此以往,日久天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口头作文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写作能力亦水涨船高。

二、培养留心观察习惯,广泛积累练笔素材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观察力是作文的基础,它的强弱往往是学生作文水平的体现。若无目的观察,无异于熟视无睹,只有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才能看出“奥妙”,听出素材,激起灵感。学生观察目的愈明确,观察就愈深入、细致,作文就愈突出重点,选材就愈详实生动。为此,我要求学生随身携带观察卡,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等认真、仔细地留心观察,抓住特点,分析周围的事物,把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自我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掌握观察技能,形成良好观察习惯,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认识能力与思想水平得到提高,写作自然如探囊取物。

三、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习作视野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拔河、下棋、登山等,让学生参加农忙劳动,体味劳动的艰辛与欢乐,当那些山水风情及劳动人民的欢声笑语展现在眼前时,就会唤起一种不吐不快的强烈写作欲望,亲身经历体验之事,感受甚深,写起来就历历在目。有一位同学参加抢收稻谷回来这样描写着:一轮火红的太阳冉冉地升起来,晨风吹来,田野泛起层层叠叠的金黄色的稻浪,好像在接着人们前来收获。你看,来了,农民伯伯,叔叔、阿姨从四面八方兴高采烈地来了!他们三五成群来到一块块稻田里,便一字排开,他们弯着腰,挥动着镰刀,“唰唰唰“地割着,像是预先约好要进行竞赛似的谁也不甘落后,大家你追我赶,到处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这“面”上的描写细致,令人陶醉,让人身临其境。这样,让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生活实际,便是沟通渠道,“水到渠成”,作文自然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了。

四、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评价、改文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态,关键是培养学生评价、改文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及时反馈信息。即学生草稿打好后,按优、良、差各选一定数量,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主评价、小组讨论、互评,或师生共评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先粗略整体感知,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缺点,进而寻求改文路径,再由学生自己逐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等修改,然后,师生共同读一读,议一议,改一改,学生通过议、听、评、改等环节,找差距,反复修改,增加课堂密度,留给学生改文时空。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改文效率与能力。

当然,有时可根据写作的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形象、声情并茂、自动感性强的优势,制成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即让学生获取事物表象,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又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习作积极性和思维的敏捷性,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创设、提供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只要我们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运用之妙,存手一心”,努力探究,定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一镐之力。

猜你喜欢

口头课外活动普通话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课外活动类作文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口头表达一点通
17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