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研究

2016-03-22刘丹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识环境

刘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程度也越来越明显,进而引起了大家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大力关注。高校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并建设祖国,他们将步入社会的各个角落,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社会知识阶层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迫在眉睫。改善当前高校大学生在环保意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为国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贡献自己的力量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鼓励高校大学生在环保意识方面做一个优秀的倡导者,从而在国内营造出保护环境的氛围,进一步带动所有人用自己的力量亲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一股人人从身边的环境保护的小事做起的良好风气,最终达到推动国家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环保意识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音乐学院科研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30-02

1.前言

自从步入21世纪这个工业化社会后,厂矿企业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逐步被放大,比如房地产泡沫、教育体制忽视素质教育、环境污染程度加剧、只在乎眼前利益等。环境保护意识强弱和学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大学生因自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环境意识普遍比学历较低的人高,但是也存在部分高校大学生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针对这部分高校大学生,如何将环保意识根深蒂固地植入他们的脑中,培养大批高校大学生系统性的环保意识及道德意识推动全社会参与环保事业,避免高校大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片面的追求利益而忽视环境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给国家和社会到来损失,同时环保教育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也是一堂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

高校大学生已经对目前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对环保意识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比如,日剧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下降,自然资源匮乏,垃圾成山,旱涝灾害频现,大学生校园、寝室中存在环保意识欠缺等问题。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是因为社会大众、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三者对该问题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另外,政府执法部门和惩处力度不严、学校宣传不到位、相应的校规校纪不完善等也是全校环保意识不充分的部分原因。除此之外,虽然我国的环保教育意识放入了各个学科的课程体系,甚至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并开设环保相应的选修课等措施,这些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使得高校大学生在头脑中对环保意识形成了雏形。但是并未将这种意识投入到实际行为中,缺乏环境保护的实践,并未融入到自身的日常生活中,并且高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毫无自主性。

除此之外,在高校中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责任心已经被弱化,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相互攀比以满足自己膨胀的购物欲,甚至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想,导致不注重自己身边的校园和寝室的环境保护。针对这些问题及我国国情,避免忽视精神健康和价值观的建设,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刻不容缓。

3.加强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措施

3.1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各学科中

环保教育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在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尤其注重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地相处。与之相应的是当今社会个人极端主义、物欲横飞、大规模掠夺式开拓。在现有的教学体制之下,应该合理的将环境保护融入到各个学科中,甚至建立生态哲学或生态伦理学等必修课程。不能单单考虑到与经济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就忽视其他学科来进行,单单依赖某些学科来解决环保问题教育是不切实际的。高校需要通过各个学科全面渗透,使得环境保护意识与每个学科相结合,每个学科的课程体系都将环境保护的思维融会贯通,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将社会发展历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激发起高校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高校在增加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所增加的内容要有可操作性,还要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应该让高校大学生自己领会到目前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课后能够主动的去学习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如政治课,高校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加强学生环保意识水平,贯彻有关政策法规,树立科学发展观,改革高校教学体制中政治课程方面的教学。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是用过的废弃物,如注射器械、血液、放射性物品,这些废弃物极有可能由于未妥善处理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传染疾病引起医患纠纷。

3.2 环保意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环保意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大学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校外的模式相结合,在具有认知的水平基础上增加实践能力,院校可通过协调并组建各个参与机构,包含教委、科研单位、环保类企事业单位三大主要团体共同组建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鼓励大学生增强环保意识,高校和单位可向学生们提供专业指导和场所,以及实践活动中需要的各类环保设备仪器,通过实践活动可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环保知识巩固并灵活运用到此次实践活动中。高校可通过开立讲座、演讲比赛、研讨会、征文等措施,甚至借鉴国外的经验,引导大学生从宿舍走向校园、走进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引起全社会的吸引力,提升社会公众整体认知能力。同时高校可申请将环境保护融入到各项比赛中,作为一个评分标准,如挑战杯等。高校可以结合与环保相关的纪念日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还可建立环保社团,让其成员构建一个环保事业先锋组织,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文化氛围,并为环境保护爱好者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发挥团体优势的同时大力促进高校大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两者协调发展。不同专业的高校大学生聚集到一起,可以相互学习,在自身所学的专业基础之上获得不同环保知识和技能,同时提供一个高校大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同时让高校大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之后治理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我们不能贪图一时的经济效益破坏环境,环境资源不可再生,改变原有的过度开发、高消费的模式,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让环境保护成为当今高校大学生的重大使命,肩负起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大任。

3.3 加强高校师生校园文化环保意识水平

高校教师在传播知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新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教师还要着重建设校园环保文化,加强校园生活环保意识教育,同时定期由校方组织开展寝室卫生检查活动及文明寝室评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寝室脏乱差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可将环保意识教育研究在艺术院校中进行推广,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逐步形成专业与环保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孕育一批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的高校大学生,并针对寝室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艺术展示,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高校应该建设一支环保意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自己所授专业领域的知识之外,还要学习对环保知识相结合,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并举例分析说明,并结合国内外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例如瑞士采用水枪和吸尘器打扫街道,并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垃圾必须分类且放至指定地点;德国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会学习关于环保意识方面的教育。高校学生通过了解其他国家采用的措施可学习并应用到我们国家,我们身边。同时增强高等院校的学生对我国环境问题的认识,避免闭门造车,让高校大学生体会到环境教育进入高校课堂是当今世纪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家教育部门应该结合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提升高校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并编写出适用于高等院校大学生环保教育的指导性教材,进而推动高校针对大学生环保教育的教育体制完善自身的教育制度和规范。

3.4 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大学生环保意识

高校利用学校本身具有的优势资源合理地构建激励机制可促进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例如瑞典设立绿色学校奖,鼓励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绿色校园环境,这一行为我们也可以运用到高校中,比如设立校园绿色形象大使、绿色团队等,如果将其与学分、奖项参考或就业相结合,一定会引起很多大学生的兴趣参与进来。政府方面可以通过加大环保方面的财政、人力方面的投入,在学校对政府在环保事业方面的决心进行宣传,让高校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不仅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能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例如设计“海绵城市”,减少旱涝等自然灾害,保护原有的江河沟渠不会受到开发活动的影响。在丹麦,Bjarke Ingels和他的团队获得政府投入的20亿资金用于设计“海绵城市”,将原有的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成被茫茫“白雪”覆盖的1500米跑道以及一个30米的大烟囱,“白雪”由垃圾回收合成,而这个巨大的烟囱可让整个丹麦首都的人,只要数一数烟圈,就能清楚地知道他们浪费了多少能源。

4.结语

总之,环保意识教育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尤其是近年来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染化也越来越严重,这就更加需要公众长时间地参与到其中来,并要求个高校在教育体系中强化师生们的环保意识教育,要意识到大学生在环保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熏陶时也要增加环保意识,从而达到整个生态系统中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社会实践或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除了逐渐组建培养起来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培养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让自己成为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水平的复合型专业创新人才。此外,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也应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适当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

参考文献:

[1]陈忠媛.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诌议[J].云南高教研究,1999(2):77-78.

[2]解红晖.我国人学生环境意识研究综述[D].宁波:宁波大学学报,2008:第112页.

[3]舒代宁,工均轴.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J].四川环境.2004.20(3).

[4]李红.论民族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3):103

[5]刘增文,李雅素,强虹.关于建立终身环保教育体系的构想[J].陕西环境,2003,10(2):44-46.

[6]魏振枢,杨永杰.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李莹,郭子仪.重视师范生的环保素质教育[J].集宁师专学报.2001,23(3):51-52.

[8]赵伟大.城市经济理论与中国城市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

[9]熊辉.试论高校的环境素质教育[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4(4):126-128.

[10]李金.让环境教育早日进入课堂[N].中国环境报,2000,11(3)

[11]郎一环.中国能源节约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2)

[12]宋悦华.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07,(2)

[13]叶文虎.环境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意识环境
环境保护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